不必强求对美元保持稳定
2012-02-15
鲁政委
尽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前突破了6.30大关,但从整个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的走势来看,实际上大部分时间维持着对美元不升不贬的“一线天”状态。笔者认为,对美元缺乏弹性的刚性汇率将使我国非常被动,而汇率市场化不仅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经济博弈中取得道德优势,而且还能够最大程度缓冲国际经济的不利影响。
从国际社会来讲,大家普遍认为依靠市场调节的灵活汇率政策,在经济外交中会少惹麻烦。美国财政部最早提出的“操纵汇率”的说法,已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引入到对主要国家宏观政策的年度双边监管评估中,而世界贸易组织(WTO)也在逐步把这种观点纳入贸易政策考量之中,不排除在未来将汇率问题纳入WTO条款的可能性。
从国际经济博弈的角度来讲,对美元缺乏弹性的刚性汇率将使我国非常被动。2011年9月,巴西含沙射影地暗指中国操纵汇率、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但其实巴西雷亚尔自身已经大幅贬值。巴西敢于在自身货币贬值的同时影射中国低估汇率,其实就是因为巴西的汇率是有弹性的,在美国主导的国际氛围中被认为是“符合道义”的。
灵活的汇率,还能最大限度地缓和外部不利环境对一国经济的冲击。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当时除中国内地和香港之外的东亚经济体货币几乎都大幅贬值。其中,印尼贬值幅度超过80%,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的货币也贬值了将近20%,日元贬值幅度也在15%左右。当时国内普遍认为贬值会造成经济大幅退后,事实并不是这样,贬值最严重的印尼在1999年第4季度已经恢复危机前的增长水平,并在此后几年保持稳定;而承诺“人民币不贬值”的中国直到2002年底才基本确定经济复苏。其背后原因是人民币对美元承诺不贬值,有效汇率上升过快,使中国出口受到重创,拖累中国经济增长。
在本轮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2008年6月重新回到对美元不升不贬状态,而其他新兴经济体货币却在2008年年末对美元大幅贬值,这直接导致人民币实际上大幅升值。与此同时,中国出口同比迅速负增长,这种状态直到2009年年末其他新兴经济体货币重新升值后才得以解决。为了提振经济,中国并非危机发生国,却出台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刺激计划。然而,在中国经济于2009年下半年复苏时,其他没有进行过大规模刺激的新兴经济体也同步复苏,印度经济在金融危机期间甚至是往上走。
因此,笔者认为,在采用灵活汇率方面,中国应借鉴另一个外向型经济体——澳大利亚的经验。澳大利亚和我国一样,出口依存度很高,但由于澳元汇率相当灵活,使得澳大利亚经济和金融体系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几乎全身而退。这一点值得中国学习借鉴,不必强求对美元汇率保持稳定,做到“以市场供求为基础,重在参照一篮子货币”,以免影响出口,不得不再次出台刺激政策,为不够灵活的汇率政策付出代价。▲(作者是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国际论坛版文章除社评外,均不代表本报观点。欢迎读者参与讨论。
电子信箱:taolun@globaltime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