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生活化浅论

2012-02-15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东黄坨镇中心小学杜淑新

天津教育 2012年6期
关键词:经验数学知识生活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东黄坨镇中心小学 杜淑新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如何把小学数学知识生活化?如何使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成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增强数学意识,追求数学与生活更好地结合。究竟如何让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理解。

一、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

通过平时与学生的接触、谈话、观察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巧妙地应用到教学中。具体来说,要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对那些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生活经验要巧妙利用,而对那些不利于数学学习的内容要重视、同时对学生进行点拨。

如,9+5=?学生认为9+5=10+5-1=14这种方法比9+5=9+1+4=14更加简单好用,主要原因就是生活中的“借与还”现象为前一种方法提供了基础。对此,要给予理解和尊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第一种算法,以方便后续学习的需要。

二、利用生活中的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而且数学只有在生活中运用才富有活力与灵性,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用生活的理念构建数学课堂,正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构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地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自己不能把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利用好这些经验,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学习数学。如我在教学“平均分”时,先谈话导入:中秋节,小文一家4口在赏月,爸爸分月饼,分得很均匀,每人一样多,接着让学生去分物品,要求每份分的一样多,最后引出:人分物品,分的一样多。这就叫“平均分”。由于学生对分月饼比较熟悉,很快就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有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总之,数学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知识层面上,要积极地为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水平创设条件。

三、创设生活情景,启发学生“感知”数学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那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就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符号、抽象的概念、公式形象化、趣味化。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经验紧密相联,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使他们感悟到数学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其主动求知。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从买东西、做游戏等多方面的生活经验中“找”数学,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的意识。例如,把家中添置生活用品的事从数学角度让学生解决,“妈妈用800元去购买桌子和椅子,每张桌子120元,椅子每把25元,妈妈买了2张桌子和6把椅子。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对于这种来自实际生活的例子,学生十分感兴趣,非常乐意去解决问题。另外,教师可引导学生家长利用和孩子游玩时的情景,让孩子进行练习,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河里有7条小船,小朋友们争着去划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5人在岸上等候,现在有多少人乘船?一共有多少人?”这样就把生活中的“题材”变成了生动的数学问题,促使孩子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四、让课本上的练习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

课本上的练习大部分来源于生活,但这些内容一旦进入教科书,就显得抽象而呆板,如果教师能够创造性地对教科书中的练习进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合于生活中,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求。例如,学习了厘米、米等长度单位以后,我布置的家庭作业是让学生回家测量父母身高、坐高,平伸两臂的长度,家具、门、电视机等的高度。这样的作业,学生易于接受,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后,把课堂变成“小商场”,让学生模拟买东西,学生兴致高涨,有的“柜台”还模仿商场打出“八折”、“九折”的促销广告来,一些学生顺便向我讨教“八折”、“九折”的意思。只有在这样充满生活气息、情感与智慧交织的数学课堂,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发展,才能获得各方面的满足与提高。

五、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用以服务和指导生活,是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数学教学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实用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应用意识强调的是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应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它的侧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指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属于观念、意识的范畴。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因此,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学起数学来自然、亲切、真实。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用手感知橡皮胶球,然后用小刀把球切成两半。再让学生观察球的切面(圆形),然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有趣情景。开始让学生猜测,谁跑得最快,然后媒体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问学生为何骑圆形轮子自行车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探索兴趣。

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和发展,是在适当的时间有动机有意识地激发起来的,是经历渗透、反复、交叉、逐级递进、不断深化的过程,使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步由不自觉或无目的的状态,进而发展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应用。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这样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猜你喜欢

经验数学知识生活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生活感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