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图书馆为退休人员服务浅谈
2012-02-15羡宏英
羡宏英
(朝阳市图书馆,辽宁 朝阳 122000)
羡宏英 女,1959年生,馆员。
退休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它预示着原来的生活习惯、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和名誉等将发生变化。如不适应这种变化,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如孤独寂寞,情绪消沉,甚至出现偏离常态的行为等。所以,面对全社会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尤其是社区图书馆,不可忽视退休人员这个庞大的群体,应针对退休人员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好对其的服务工作。
1 退休人员的身心特点和心理需求
据调查,退休人员在老年读者群中占比例很大,在他们即将失去习惯的工作环境和熟悉的人际关系前,极易产生无法排遣的失落、孤独、自卑等不良情绪,都不同程度经历3个时期的变化。
1.1 退休前的期待期
接近退休的人,虽然做着退休准备,但对多年的工作环境、生活习惯仍恋恋不舍、心情矛盾,出现紧张恐惧、焦虑不安心理症状,他们每天都计算退休的日子,感觉时间过得快,每天都在核计退休后的日子怎么过。所以对快要退休的人来说要适当学习有关老年心理学的知识,了解退休后的心理变化特点及适应方法,对退休后的生活、活动时间安排要给以具体考虑,以便做好主动适应。
1.2 退休期间的调整期
刚刚退休的人,与原来工作单位的联系减少,加之子女长大成人多数工作在外,会感觉人际交往范围骤然缩小,时间过得漫长,突然闲下来,无所事事,时间一长,就会感到无聊、郁闷,出现“人老了没有用了”等悲观念头,因此情绪低落,容易产生孤独、抑郁心理。所以,老年人应认识到离退休后人际交往的变化是客观存在的,应走出家门增加与周围同龄人或同行的交往,应认识到虽然退休却仍是社会一员,仍应关心国家大事,应量力而行,尽可能为社会、为他人做点事,这样既充实了自己的生活,又克服了退休后出现的远离熟悉群体的孤独感。
1.3 退休后的适应期
退休后应接受既成的退休事实,重新设计安排自己的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调整,多数人开始按新设计进入新生活,找到了自己应有的社会位置,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价值,进入新的社会角色,克服了人为的自我颓废心理,振奋了精神,从而继续为社会发挥余热,或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使自己尽快地融入老年队伍中,成为一份子。
2 社区图书馆为退休人员服务的重要性
每个退休人员都关联着一个甚至几个家庭,他们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况对社会影响很大,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诸多领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因此做好退休人员服务工作,不仅对图书馆本身有着重要意义,其社会意义也很重大。
2.1 是实现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需要
实践证明,退休人员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能使他们在生活上得到充实、精神上得到调节、心理上得到平衡,对实现“老年健康化”大有益处。进入老年,退出家庭的主角地位,退出社会的工作岗位,这是社会为老年人创造的安享晚年的大好机会,是图书馆发挥作用的大好时机。然而,一些老同志退休前后往往发生一些心理变化,出现空虚、寂寞、焦虑、忧伤、抑郁等一系列不适应退休生活的心理障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对这些影响老年健康长寿的心理障碍,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心理治疗常常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作为社区图书馆,在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丰富老年精神生活方面大有作为。只有开展老年文化服务,才能促进老年心理健康,消除老年人对社会角色转换的不适应。
2.2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老年读者群体中,大多数是离退休的老党员和老干部,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劳累了一辈子,现在,他们大多数人到了高年龄期和高发病期。如何让他们更多地享受发展的成果,安度晚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社区图书馆要率先在全社会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美德,站在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的高度,全心全意为老年读者服务,为他们营造温馨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精神大餐,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使他们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和重要力量之一。
2.3 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在科技知识和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社会是必由之路。在退休人员中,堪称人才荟萃,有的曾担任党和政府的高级领导职务,有的是某个领域造诣很深的专家和学者,有的是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专家和实干家,他们有继续为党、为社会、为群众发挥余热,做出力所能及新贡献的真诚愿望,他们要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必然要到图书馆来“淘宝”和“充电”。所以社区图书馆工作者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为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社会,及时调整工作布局,采取具体措施,为老年读者学习创造条件,提供帮助,使他们能够在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建设发展中继续贡献智慧和才干。
2.4 是老年读者精神生活的需要
社区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是社区文化教育的中心,是公民终身教育的最佳场所之一,它以其地域上的邻近性、时间上的方便性、借阅上的便利性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是居民身边的图书馆。老年人在小区内健身娱乐的同时,可以很方便地在图书馆看书、看报、上网、下棋,不必费力到离家较远的地区中心图书馆去,社区图书馆将成为老年读者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一个平台,成为老年读者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神家园。
3 社区图书馆为退休人员服务的对策
我国现有的老龄人口中,有离退休的高、中级科学技术专业人员约450万人,加上一般退休干部和职工,构成了利用图书馆的庞大的老龄读者群体。面对逐年递增的退休群体,如何延缓衰老,提高其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以社区图书馆为平台,把退休人员作为服务的主要对象之一,鼓励和组织他们参与图书馆各项活动,满足他们利用图书馆达到求知、求智、求乐的需要。
3.1 提供优雅阅读环境
老年读者一般好安静、怕吵闹,因此营造一个有利于老年读者身心健康、舒适安静的阅读环境十分重要。基于该点考虑,社区图书馆应尽量设在不直接临街的一楼,并设计无障碍通道,以方便老年人进入;阅览室要宽敞明亮,冬暖夏凉,有条件的社区图书馆四周要摆放花草盆景;图书馆业务要规范,有关图书标志、导示牌、目录应字大醒目,实行开放式服务,方便自由阅览;还有在馆内要提供细心周到的优质服务,提供放大镜、老花镜、笔墨、茶水等用品。另外,图书馆应争取上级领导和政府的重视,增加对老年读者基础设施和文献资源的投入,使他们不仅在图书馆读书、看报了解天下事,还可把图书馆作为一个结交朋友、自娱自乐的场所。
3.2 合理组织图书资源
社区的多样性产生社区文化的多样性,在一个社区内不同职业、年龄、文化水平的居民对知识的需求也各有其特点。社区图书馆要为本社区居民服务,应针对本社区的地理位置、人口构成、经济文化背景,灵活设计馆藏结构。老年读者中大部分是消遣型的,他们首先注重的是健康状况,其次是兴趣、娱乐。他们喜欢有关防病治病、养生保健方面的刊物,喜欢看小说,喜欢了解国内时事和各种知识信息。所以社区图书馆采购文献要以医药卫生、文学、历史、花鸟、书法绘画、棋牌、经济政治等方面书籍为主,不必做到“小而全”,而要做到“少而精”。老年读者中还有一少部分是来图书馆查找资料的,这部分人多是搞科研项目或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员,退休后被单位返聘进行科学研究的,他们需要的资料是专业的、有重点的,所以图书馆购书要以这方面为辅,少量购进,避免购书经费的浪费。每个社区图书馆的经费有限,所购图书不能满足读者的全部需求,所以社区图书馆还可与市、县图书馆联合,成为他们的分馆或流通站,实现藏书资源的共享。
3.3 组织开展特色活动
社区图书馆作为社区文化中心,为居民提供的不仅是书刊、视听服务,还应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和各种设施,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根据社会热点形势的需要,从老年读者的特点、爱好出发,定期举办一些老年活动。如举办知识竞赛、书法比赛、家庭体育项目比赛、收藏品展览、读书报告会、长寿经验交流会等;可以结合一些重大节日、重大事件,就老年人关心的热门话题举办各种讲座;另外还可发挥老年读者的特长和爱好,组织他们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发挥余热,如参加义工、治安协管员等力所能及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既可以调动老年读者学习兴趣,又能够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对社区图书馆来说,老年读者是开展文化活动必不可少的参与者。
3.4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社区图书馆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建设一个社区图书馆不容易,巩固一个社区图书馆则更难。能不能办好社区图书馆,关键就在于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要加强社区图书馆建设,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员的素质,增强管理员的服务意识。社区图书馆在选人、用人方面,要根据社区特点和面对服务群体的特殊性,优先选拔具有一定政治觉悟和文化基础知识,热爱图书馆事业,有爱心能热情服务,有职业道德的人来担任图书管理员。同时,还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社区图书馆员素质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另外为确保社区图书馆业务工作正常开展,社区领导要关心管理员生活,保持他们工作的稳定,保证其待遇的稳定,这样才能调动和发挥管理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社区图书馆真正成为居民共有的书斋。
[1]杨玉蓉.新时期社区图书馆为老年读者服务摭谈[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10):29-31.
[2]权品.为老年读者创造精神文化享受[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4):132-136.
[3]冯晓红.老龄化社会中老年读者对图书馆文献资源需求的调研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7):243-245.
[4]韦柳燕.老龄读者与社区图书馆[J].图书馆界,2003(6):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