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2012-02-15崔锦兰
崔锦兰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崔锦兰 女,1972年生。本科学历,馆员。
1 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形式
图书馆信息服务是现代化图书馆建设和信息资源使用的标志,主要包括如下一些服务形式:
①检索查询服务:包括在线书目查询、期刊目次查询、文献检索、数据库检索、用户资料查询、国际联机检索、光盘检索等。
②网上教学服务:电子教程下载、在线讲座、热点问题讨论等。
③传统信息服务的WEB形式:馆藏查询、预约、续借、新书通知、新书推荐等。
④多媒体资源服务:音频、视频资源的介绍、在线收听或视频点播VOD等。
⑤定题服务:根据读者提出的检索要求、范围,制定检索式,并将检索结果发送到读者终端上。
⑥交互式信息服务:包括图书馆公告、网上的问卷调查、FAQ、读者留言、E-mail、BBS 等。
⑦开放式服务:馆际互借与文献检索传递、社区图书馆活动、区域性居民的图书馆使用鼓励活动等。
⑧FTP协议服务:图书馆将本馆的数字化馆藏、特藏、音频、视频等大量文件放在FTP协议服务器上供用户下载。
2 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
2.1 资源复合化
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是以纸质文献为主要参考工具,供用户使用和检索的文献不但占用很大的空间,而且还会造成用户检索的重复性,延长检索的时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出版物迅速增加,各图书馆馆藏文献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字化信息占图书馆馆藏的比重逐步增加,为信息服务提供了充足的信息资源基础。电子化与纸质化文献资源相互融合,形成复合化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体系。这种复合型的资源结构,大大提高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能力,提高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效率,改善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环境。
2.2 服务网络化
网络化是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主要特点。近年来,各图书馆不断加强网络化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图书馆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不断强化,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逐渐成为现实。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化是利用其他图书馆资源或其他数据库平台资源的基础,不但拓展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范围,还加强了检索的准确度,提升了检索的内容多样性,满足了用户复杂的检索需求。
2.3 模式多元化
随着图书馆网络化的发展,图书馆服务的开放性日益得到彰显。网络延伸了图书馆服务的时空范围,改变了用户利用图书馆的方式。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多元化、用户需求的多元化,需要图书馆采取多元化的服务模式。
3 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3.1 资源开发特色不足,服务缺乏深度和广度
当前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很多不足,如服务模式单一,不具有多元化元素,服务广度和深度不够等。数据库是图书馆信息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赖以生存的基础。目前,我国多数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资源开发程度不深,类型单一,缺少专业特色和文化特色。图书馆收藏有大量的信息资源,有些图书馆建立了自己的书目数据库和专题文献数据库并上网提供服务,但对资源的整合、二次开发、特色文献的收藏都缺乏积极性。同时,图书馆信息服务观念陈旧,在信息服务的各项内容建设中并不是注重了前沿性和创新性的信息服务建设,没有关注国内外的最新发展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说,图书馆深层次服务仍停留在口头上,利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用户仍然十分有限,导致了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非均衡性、不公平性、差异化,降低了用户的满意度。
3.2 服务观念落后,专业素质急需提高
一些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人员仍沿袭着传统的管理思想,在自身业务能力上还不能适应当前信息服务的管理模式。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加快工作速度、改善工作环境、拓展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范围,但由于目前图书馆管理人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观念未得到及时的转变,导致了图书馆管理与经营的一些问题,造成了工作效率的降低,使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面临困难。
3.3 合作意识不强,资源难以共享
信息资源共享是现代图书馆的发展理念,虽为当前图书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推崇,但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合作共建和共享方面意识不强,资源共享进展缓慢。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实践中,用户需求表现出极大的复杂性、差异性,而一所图书馆不可能拥有所有的数据资料,这时就需要信息资源的共享。目前,在一些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平台中,一些最新、最实用、最有效的数据都被设置了用户等级限制,导致外部用户很难检索利用。面对文献信息量剧增,文献载体多样化,文献提取、传递与利用方式的不断变化,这种分散封闭、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必须得到扬弃。加强合作,资源共享,这是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
4 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对策
4.1 完善服务模式,满足多元需求
面对多元化的读者需求,图书馆应立足现实建立多元化信息服务模式,构建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图书馆应将读者的现实需要与潜在需求相结合,将当前需要与长远需要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准确把握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科学预测读者需求,系统收集与整合信息资源,努力提高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能力。图书馆信息服务应将传统服务与现代服务有机融合,既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要顾及不同层次读者的多元化信息需求;既要满足到馆读者的信息服务需求,又要满足远程读者的信息需求。
4.2 加强协调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合作共建与资源共享是多年来图书馆界一直倡导的发展理念,但现实中这种合作与共享的效果还十分有限,很多既有的合作与共享模式仍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仍然是一种浅层次的合作与共享。图书馆之间的合作还需要深入和拓展。只有加强各级图书馆、各类型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才可实现互通有无,共建共享,才能将个体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从有限扩大到无限。现代信息技术为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与共享创造了条件,国内外很多区域性、系统性的合作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图书馆界应该总结经验,借鉴现有合作与共享的优秀成果,积极拓展合作与共享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探索合作与共享的新境界。
4.3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养
人才是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专业化的信息服务人才是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在信息交流环境不断变迁、社会信息需求日趋多样化的今天,图书馆要发展信息服务事业必须加强信息服务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应建立一整套有关信息服务人才引进、培养和继续教育的机制,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善薪酬管理方案与绩效考核办法,提高信息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不仅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在业务技能上具备专业性、复合性和创造性,而且应精通某一学科知识,并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同时又能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自觉进行知识的更新。
[1]黄翠玉.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之我见[J].中国科技信息,2011(6):45-47.
[2]朱延峰.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员服务意识的转变与创新[J].中国科技信息,2011(3):69-71.
[3]胡米佳.信息化社会高校图书馆文化功能的若干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3):12-14.
[4]丁红燕.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1):43-45.
[5]王顺民.基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J].信息技术教学,2010(9):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