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的现实困境与发展策略探讨

2012-02-15秦燕燕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新闻网舆论师生

秦燕燕

(浙江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0)

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的现实困境与发展策略探讨

秦燕燕

(浙江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0)

高校网络舆论作为社会舆论史上一种全新的、发生在特定区域(校园)的形态,网络技术的进步为其发展带来了无穷的契机和活力,但网络的负面效应而造成的负面校园舆论影响也成为在校师生无法回避的一种客观社会意识环境。针对目前高校面临的网络舆论环境的现实困境,寻找应对策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高校;网络舆论环境;舆论主体

网络在高校的应用历时短暂,其管理体制尚未健全,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在呈现勃勃生机发展之势的同时,也暴露出其不可忽视的弱点。作为高校人员尤其要重视当前网络舆论存在的显见和隐性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一、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的现实困境

(一)舆论主体角色被弱化

在网络较为发达的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已成为当前影响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的新兴力量,由此形成的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理应透出“学生”这一主体所具有的气息和活力,然而目前情况并非如此。以校园新闻网为例,目前大部分高校新闻网站是由校宣传部门主管,依托校报或记者团进行新闻采编的网站运营模式,“官味儿”浓厚。据调查,国内大学网站首页平均每日有近1条的校领导新闻,是海外高校数据的3倍;而在平均占有率方面,国内大学网站首页与校领导相关的新闻占新闻总版面的8%,高于海外的6.4%[1,p21]。尽管关于校领导的新闻在某些时候为提升校知名度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官位”新闻偏多无形中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定位,使其舆论主体的地位在不自觉中被边缘化。

高校网络舆论的主体应是学生,受众体也是学生,高校网络舆论宣扬官方红色主旋律的同时,必须重视受众的话语权和需求,既要凸显“需要告知师生什么”,又要注重“师生想知道什么”,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的特色不仅仅要通过设置高校的LOGO或者打造新颖的新闻网等有形形式来突出,更要将学生的理念,尤其是“80后”和“90后”鲜明的个性进行彰显,通过文字组织(博客、微博等)、VCR录制、论坛涂鸦等方式体现出来,使高校的育人理念、青春气息、活力思想、个性底蕴等为更多人所了解和吸收。

(二)舆论导向模式发生偏失

网络传播的自由、平等性打破了传统大众新闻传媒的绝对话语霸权,对其充当的信息关键“把关人”的角色大声地喊出了“No”!然而,网络技术的开放性、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网络信息在根本上不能绝对控制事件的复杂性,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信息内容,尽管被高校网络上的“防火墙”等限制,但学生仍不免接触到各种包括淫秽、暴力等的有害信息,这对缺乏辨别力的学生而言其毒害性不言而喻,这种情况不得不使得高校网络舆论环境力争保持自身洁净。

同样,不同社会制度及同一社会制度下的不同国家,其文化在网络上的传播、碰撞与交融所掀起的文化冲突亦十分激烈。尤其是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对我国主旋律文化的冲击,使我国高校力倡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道德伦理、民族认同感等遭到潜移默化的扭曲和侵蚀,使我国主流文化的发展受到威胁,从而影响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成效的取得,由此引发的舆论导向偏失将不得不成为各高校竭尽全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高校网络舆论环境建设缺乏新意

尽管各高校都在力图拓建校园新闻网站,以此来把握高校网络舆论的主流并控制舆论环境的主调,但校园网站在选择发布信息时的“官腔”不仅弱化了舆论的真正主体,也逐渐抹煞了高校应有的活力与独特视角,使得高校舆论环境陷入千人一面的困境中。

一方面,高校新闻网的专职建设与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匹配度较低。无论何时何地,人都是第一位要素。没有相应的专业人员编制作为保障,要建好高校新闻网无疑是“无源之水”。另一方面,高校新闻网建设与管理工作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网络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对于从事高校新闻网建设与管理的人员,除必须具备较强的文字采编能力,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知识以外,还要懂得网络传播的特性以及熟悉高校教育的规律和特点。而当前这种一专多能的高校新闻网建设与管理人才的匮乏,是高校新闻网建设面临的最为基础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高校网络舆论环境对学生的正面引导的先锋作用。

高校新闻网、校报、广播站、新闻中心(校园电视)等往往是高校对内外宣传的主要资源,然而,大多数情况却是各种资源各自为政,缺乏即时的沟通与合作。整合高校的宣传资源并发挥其合力,打造互补的合作格局,延伸其功能作用是各高校必须着手落实的工作之一。

(四)高校网络制度建设不完善

诺思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确切地说,它们是为了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2]健全的制度不仅是保障社会安定的必要条件,也是使人按照一定章程不断法制化的表现。而且,制度具有伦理效应,能够引人向善[3]。

尖锐、负面的网络舆论往往让并不成熟的高校网络管理体制应对不及,甚至是不知所措。一味地在网络媒体上着重加强“正面字眼”力度的传统套路,其效果欠佳,有时甚至起反作用。例如,学生到网络论坛上就某一尖锐的热点问题发言,或者就学校发展前途等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就是希望能引起学校领导的注意和重视,并期待建设性的回应。然而,我们看到,大批学校在强化网络沟通机制方面的工作还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或质疑得不到及时回答,甚至被屏蔽掉冠之以错误的言论,久而久之,学生因自己的意见和诉求得不到学校的真正重视而不满,也就渐渐失去了对校领导工作态度的信任,甚至渐渐失去了与之沟通的耐心,这使许多学生淡漠对校园网络建设的关注,甚至会走向对立面,专门针对学校的决策进行攻击,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所以,建立健全完善的高校网络制度不仅是对学校的安全负责,更是达到学校育人目标的保证。高校网络媒体的管理者和实践者要多交流,多沟通,要敢于突破传统的管理方式的窠臼,建立健全有利于高校网络媒体发展的规章制度,规范办网,合理管理。

二、建设积极健康的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的策略

(一)强化舆论主体的“主角”意识

林肯曾说:“你有舆论的支持,则无往而不胜。”校园舆论是由师生来创造的,有了大多数师生的正面支持,自然也就获得了校园主导舆论的支持。对师生积极舆论的肯定,对他们健康行为的表扬,对他们本身具有的修养的默化,既是对师生智慧和积极因素的尊重和调动,也是教育者表达自己态度和倾向的一种科学的方式。

2007年,电子科技大学确立了“为师生提供一流的信息服务,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弘扬先进文化,营造良好氛围”的建网宗旨[1,p85]。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新闻网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不断壮大,最终在2008年赢得高校十佳新闻网站的殊荣。他们将新闻分为学校要闻、一周热点、综合新闻、学院动态、多彩校园、图片新闻和一句话新闻等板块,其新颖的内容不仅保证了新闻的访问量,满足了领导、学校的新闻需求,更突显了师生的主导地位,赢得了广大师生的赞誉和支持。

(二)打造评论团队,正面舆论引导

拉扎斯菲尔德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到的“二级传播”理论表明:“舆论领袖”在影响受众的态度方面作用明显。而当今,“意见领袖”往往是网络世界中的舆论主宰者,在网络舆论表达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对于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而言,打造一支强而有力的评论团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作为思想峥嵘之地、培育学生思辨的摇篮、文化的中心和社会精神的先驱,校园网络理应不断地追求更高层次的理性精神。一个强有力的评论团队不仅能对事件进行解释说明,更能引导学生理性地面对,并站在客观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正确发表看法,自觉抵制不良影响,以此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北京大学新闻网以《人民日报》“任仲平评论员文章”为范本,学习和借鉴其写作方式和团队工作模式,以“燕萱”为笔名推出一系列本网特约评论文章。该系列评论文章在校内外引起了热烈的反响,部分稿件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党建》杂志等重要的党报党刊采用。奥运会结束后,本网特约评论文章作为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网络阵地被保留,并逐渐形成了“燕萱”品牌[1,p36]。这一创举在不仅在奥运期间为中国添砖加瓦,更为高校的主旋律划上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音符号。

校园评论团队在引导舆论的过程中要坚持正义和社会责任,持之有据、言之成理,同时还要讲究传播技巧和批评艺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成效。

(三)突出特色,追求创新

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的品质取决于创造舆论的主体和散播信息的平台的综合素质。从网络外在的管理方法、表现形式、外观设计到内在的策划意识、文字编辑、内涵吸引,这些都是影响高校网络舆论环境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网络的后台是一个可供操作的大平台,只要有创新的思维和一定的操作能力,各高校都可以依据自身情况,借助网络的优势为自己打造适宜的网络舆论环境。

近来,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与时俱进,将微博引进校园,开通“浙师启明微力量”、“启明周话题”,以微博与

-148-在校师生互动。其法政学院隆重推出“浙师法政先锋”、“法政哲思”,从宣扬学院的个性活动到对哲学、生活的理解,从对美文的欣赏到对提醒学生天寒保暖等话题,每一处细小的微力量逐渐凝聚成了该学院的特色文化,无形中营造了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由此可见,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的健康发展并不是那么艰难,各高校应充分发挥网络的互动优势,争取师生参与,提升校园网络自身的公信力和竞争力。

(四)完善网络制度,实现舆论自律

高校网络环境是在学校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全体人员共同创造的,表现在全校师生的全部网络行为和人与人的网上关系当中。制定并完善网络制度是网络文化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和保障。好的网络舆论环境的创建无疑也需要依靠制度的建设创新。随着情况的不断变化,及时对管理制度作相应的修订和调整,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华中农业大学对新建网站实施了联合审批制度,制定《华中农业大学各级官方网站建设与管理基本规范》,对校属各单位网页设计、网页内容、网站管理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把好入口关;实行年审制度,对单位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队伍组成、工作措施及成效、交互式栏目监管情况等进行年度审查,做到全过程监管到位[1,p143]。逐步完成了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以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为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氛围的保持保驾护航。

[1]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积极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3.

[3] 李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校对:韩立娟)

The Dilemma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of Internet

QIN Yan-yan

(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 Zheng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0, China)

As a new form in the history of public opinion, which happened in specific areas (campus), the progress of the network technology has brought infinite opportunity and vigor for public opinion. However, network of negative effects influenced by negative public opinion has a kind of objective social consciousness environment which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y cannot avoid. Facing up with the dilemma of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what we need to do is to look for the strategy.

college and university; network environment of public opinion; subject of opinion

D648.3

A

1009-9115(2012)04-0146-03

2012-04-30

秦燕燕(1987-),女,河南平顶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

猜你喜欢

新闻网舆论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澄清事实 明辨是非——温州新闻网辟谣举报平台建设之探索
图表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省级“两会”结束 新一届领导班子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