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建筑设计理念——以大连市旅顺口区图书馆为例
2012-02-15林治德
林治德
(大连旅顺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41)
林治德 男,1969年生。本科学历,馆员,副馆长。
“建筑是时代的纪念碑。”[1]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现代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图书馆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特别是许多县区级公共图书馆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纷纷进行了新馆选址和建设。一座图书馆建筑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设计者对图书馆使用功能、服务理念、管理模式及读者需求量等的理解程度。“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现代图书馆的核心,应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包括建筑设计、建筑模式及内外部环境设计等环节。[3]
1 传统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的缺憾
①传统公共图书馆藏借阅分开的设计理念,以方便管理为中心而不是以方便读者为中心,且有的阅览室还被分割成许多小房间,在图书馆工作人员配置上造成了浪费,不便于管理。②在布线方面,由于没考虑到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结果只好采取线槽式明线布线以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工作需要,影响了图书馆的整体美观。③从功能使用看,没有多功能报告厅、现代化视听室、网络室、多媒体室,许多现代化的技术服务无法有效开展。④阅览室楼层偏高、书库楼层偏低。如以旅顺图书馆原有馆舍为例,由于采用了传统的设计模式,阅览室楼层偏高,室内照明灯具过多,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且达不到良好的照明效果;室内有4根大柱子,既影响管理人员和学生的视线,又影响阅览室的整体美观;存在书库楼层偏低的问题,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且不利于空气流通。⑤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对外部环境的选择。图书馆一般都是一个地区的标志性文化建筑,其选址应远离闹市区,又便于广大读者进馆学习,环境应安静优雅。而原有馆舍西临马路,所处位置又是一个商业区,大街上汽车喇叭声、音像商店的音乐声此起彼伏,干扰严重。
2 现代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的理念
2.1 现代与传统并存的理念
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使图书馆经历了一个以印刷书刊为主导的图书秩序过渡到以数字化信息为主导的数字秩序的重大变革。这场革命必然促使图书馆向电子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的方向发展,使图书馆的职能管理模式、物质基础和服务手段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代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内涵则扩展为实体馆藏加虚拟馆藏,建筑格局也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藏、阅分离形式,创造了通畅、开放的新建筑布局。现代公共图书馆在继续维持传统纸质资料稳定增长的同时,注重发展数字化资料,建立电子图书馆。所以,传统与现代并存,应是现代公共图书馆设计的一个基本理念。
2.2 与现代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理念
现代公共图书馆的鲜明特征就是大量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与现代化设施,达到管理智能化、服务网络化、设施现代化。现代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应以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为重点,着重安排电脑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传输技术以及远程查询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图书馆建筑设计要与时俱进,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要与人们要求快捷、方便地获取大量信息的心理相适应,与当前高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图书馆建筑设计也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要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留下余地。[4]如旅顺图书馆,可以说在整体的建筑设计上基本体现了一个地区公共图书馆的现代性,但随着图书馆的发展、藏书量的逐年增加,图书馆内部的外延空间出现了问题,这无疑给我们提出许多应该反思的地方,在哪些地方我们应该做得更好,避免将来留有更多的建筑遗憾。
2.3 “以人为本”和开放式的服务理念
传统图书馆的小面积分割及封闭的格局造成了藏、借、阅、管分开的管理模式,与现代的开放管理理念相悖。在图书馆设计上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根据读者的生理特点与阅读习惯和心理来考虑图书馆功能区域的划分与设备设施的布局,以方便读者对文献信息的利用,努力在读者、知识、馆员之间,在书、机、人之间创造和谐的、最佳的交流环境。图书馆要提供开放式全开架与多元化服务,实行管、藏、借、阅一体化管理和借书、阅览、自习三合一使用,构建综合性多功能空间,构筑书在人旁、人在书中和网络资源唾手可得的布局,使读者能直接接触文献,消除文献与读者之间任何人为障碍,极大地方便读者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如以“一站式管理”的多功能入口大厅代替传统的目录检索厅,读者凭借“一卡通”就可在大厅总服务台完成整个馆内的图书借还,并可在馆内任何一台电脑前轻松完成上网检索等活动,实现“外借、内阅、参考咨询一条龙”的高效服务;阅览室可一律采用大空间布局,各室之间相通,并注重公共空间与阅览单元的有机组合,通过阅览柜和桌椅布置方式的改变,在大空间内分隔出既相通又相互独立的空间区域,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注重精神感受,实现服务内容多而不乱,阅览空间大而不空。现在大连地区后建的一些公共图书馆建筑,如大连开发区图书馆、金州图书馆、甘井子图书馆等都门庭开阔、空间开敞、资料开架、网络开通、管理开明、全方位全天候地开放,建筑设计意在营造亲切愉悦,欢迎读者的环境氛围。
2.4 方便交流的理念
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改变了人们对原有图书馆的认识,图书馆已不仅仅是伏案苦读的地方,人们希望其“寓教于乐”,在学习的同时成为放松心情、会友交流的场所,希望图书馆提供形式多样的文化消费,如逛书店、参观展览、参加各种兴趣活动、讲座、培训或演讲;学习之余听听音乐会,在轻松舒适的氛围中享受学习与交流的快乐。即图书馆要提供读者与知识、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读者、社会成员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场所。为此,在建筑设计中,可围绕图书馆的核心功能和空间,穿插相关的衍生功能,如每层阅览室均设休息角,集中在一层设可独立开放的多功能报告厅、科普展厅、图书超市、咖啡吧、音乐茶座、自修教室等相关服务空间,使图书馆真正成为集学习、信息交流与休闲为一体的文化综合体。笔者认为,旅顺图书馆的交流场设计理念体现得还不够充分,除了应具备的图书馆大厅、报告厅和小型会议之外,还缺少独立的电子阅览室、自习室、放松心情的音乐休闲室、读者休闲健身室等。而2010年秋季开始改建的旅顺图书馆近500平方米的外阳台至今已全部完工,它是对交流场的一个补救,封闭后的外阳台增加了图书馆的可利用空间。
2.5 协调增长的理念
对于提供纸质文献为主的图书馆,历来都以藏书量作为衡量规模的标准,因而书库在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功能单元。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大量新馆中,网络和电子出版物在馆藏结构中的比重大幅提高,光盘已经或将要成为公共图书馆最主要的资料存储方式。但受阅读习惯的影响,在未来的几十年内,纸质文献仍将持续稳定增长而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因此,藏书空间设计要综合考虑纸质与电子文献,以及网上资源的协调增长与利用,提供网络条件方便读者获取各种文献信息,并开展咨询与培训服务,提高读者对文献的利用能力,以适应“服务重于收藏、取得胜于拥有”的创新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支持下,笔者认为旅顺图书馆还是存在一些建筑缺陷的,如发展到现如今,凸显出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书库藏书面积非常紧张,整个一层儿童阅览室的面积323.2平方米(在现有空间里已设立了一个儿童备用书库)、成人阅览室的面积694.32平方米和二层借书室的实际面积1067.54平方米(包括一个固定基藏书库)已经不能满足一些新书的入藏要求。这无疑是图书馆外延空间设计时的一个重大缺失,也在无形中对图书馆的协调发展设置了障碍。
2.6 图书馆建筑文化理念
人们称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和“物化的历史年鉴”,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建筑可反映出各地区、各民族在各历史时期的文化要素和历史积淀。图书馆作为保存、继承与发扬人类优秀知识文化的重要阵地,作为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的象征,其建筑当属文化建筑范畴,设计时要力求学术文化与建筑文化的统一,既体现民族和地方特色,又强调时代特征,融城市风貌和建筑风格于一体,借助独特的人性化设计来营造舒适的人文阅读环境。[5]事实上,现代感强、功能好、技术新的图书馆建筑,通过对文化要素创造性地重构,便可同时表达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文明的含义,关键在于寻找“传统”与“现代”的最佳契合点。现代图书馆建筑的外观造型充分体现了文化建筑的性格与特征,如巍然屹立在巴黎塞纳河畔的法国密特朗国家图书馆,就像4本打开的巨书,四“书”相对,又构成一本完整而更伟大的书,人们从遥远的地方就能望到它、认出它并走向它。而广州新图书馆则凭借“美丽书籍”造型成为广州新世纪新阶段的标志性建筑而载入城市发展的史册。
3 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3.1 选址问题
馆址作为公共图书馆建馆的基础条件,是建馆准备工作中首先要考虑和落实的大问题。馆址选择的好坏,对馆舍功能、服务效用、投资效果有着极大影响。选址的原则是节约用地,位置适中,交通便利,方便读者。选址的基本要求包括位置、交通、环境、地质、地貌、地形、地势及可扩展性等方面。因此,对馆址的选择要十分重视,审慎选定。具体应体现在以下3方面:第一,位置适中,交通方便。根据公共图书馆社会读者流量大、来馆频率高等特点,应将馆址设在城市地区整体规划的中心地带。第二,环境优雅,利于学习。第三,地段条件适当,留有扩建余地,同时留出必要的绿化面积。
3.2 灵活性问题
20世纪60年代,擅长设计大学图书馆建筑的英国著名建筑师布朗提出了图书馆建筑设计的10项原则,并置灵活性原则于首位。[6]我国图书馆建筑专家鲍家声教授指出,使用的灵活性是现代图书馆的重要特征,常被称为现代图书馆建筑的生命。由此鲍家声教授提出了“模块式”设计理论,即将图书馆按职能划分为入口区、读者区、研究区、基藏区、办公区、公共活动区、技术设备区等功能软区,分区设定柱网、荷载、层高,实行藏、阅、借、管一体化格局,方便读者,简化借阅进出手续,能在一个大开间里同时获得全方位的知识。[2]
3.3 建筑风格与工艺
图书馆设计应具有知识经济社会的时代特征,体现现代图书馆人文精神和文化建筑特质。[7]建筑设计总体布局、建筑造型、高度、层数、色彩等要与周边环境和毗邻建筑相协调,要引进图书馆设计新理念,将国内外最新的图书馆设计创意融入设计之中,建筑风格典雅、大方、气度恢宏,体现浓厚的人文精神,具有现代色彩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布局风格充分体现地方民族文化特色。
3.4 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
现代公共图书馆应是一座智能化建筑,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与建筑技术密切结合的结晶,也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节点。综合布线系统是实现智能化建筑的关键部位。所谓结构化综合布线,是把电子计算机系统、声像系统、通信系统、消防安全保护系统等所需的线路统一组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实现用一次性布线就完成连接馆舍内外所有系统设备的功能效应。其中计算机网络设计是综合布线系统的核心部分。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能够适应电话、计算机数据、图文、监视电视、会议电视、图像传输、大楼管理、行政管理及技术管理需要的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既能满足图书馆计算机集成化管理的局域网要求,又能满足与之相连的广域网要求。因此,新建、扩建或改建公共图书馆时,应采用科学合理的综合布线设计方案,将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技术设施体现在整个图书馆建筑中。
3.5 采用绿色环保设计
环境质量日渐恶化,环境祸患正威胁着人类生存。在环境污染中,与建筑有关的污染所占比例为34%。正是基于人类生态觉悟和新的文化价值观念,公共图书馆采用绿色环保设计,是现代公共图书馆的现实追求和重要标志。[8]为了搞好绿色环保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应尽可能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可再生能源作为取暖、通风、热水等的主要能源。第二,建筑施工中应少用或不用化学材料,因为这类建筑材料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性物质,如氯乙烯、甲醛、酚类等。第三,设计好采光,应尽可能采用自然光线作为光源。第四,在照明和用水方面,要充分利用光控、声控等智能节能设备,节约能源。第五,搞好建筑物周围环境绿化,绿化环境亦是绿色图书馆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总之,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在体现时代精神、满足阅读需要的同时,还要摒弃传统图书馆建筑设计的不足,大胆创新,吸收其他馆的建筑优点,采用先进的建筑理念,使用新型的建筑材料,运用现代的建筑技术,真正把公共图书馆建成现代性、智能性、人文性、绿色性的新世纪图书馆。
[1]王文友.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建筑的思考[J].建筑学报,1997(8):32-36.
[2]鲍家声,葛昕.“模块式”图书馆设计[J].南方建筑,2002(4):32-37.
[3]彭桃英,吴有珍,吴立志.高校新建分校区图书馆的建筑设计[J].图书馆建设,2002(5):101-102.
[4]王金波.对我校新馆建设的思考[J].河北科技图苑,2003(3):11-12,30.
[5]侯集体.现代图书馆建筑人性化设计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6):63-64.
[6]马秀华.新世纪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五项原则[J].现代情报,2005(11):139-141.
[7]程泰宁,钟承霞.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的更新和发展——宁波高教园区图书信息中心的设计探索[J].建筑学报,2007(5):71.
[8]洪卫.图书馆建筑设计思考[J].建筑学报,2007(8):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