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走过十年
2012-02-15贾晓东
贾晓东
(浙江图书馆,浙江 杭州 310007)
〔作者信息〕贾晓东,男,研究馆员,副馆长。
从2002年4月至2012年4月,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已走过了整整10个春秋。在这3650多个日夜里,浙图人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性的付出,用心填写了一份厚重的答卷:
——30余个讲座系列,502期讲座,异彩纷呈;
——490位讲师登临讲坛,激扬风采;
——10余万听众,遍布城镇海岛,各个阶层;
——更有,数以千计的传媒报道,难以估量的社会影响。尽管,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的各种褒奖让我们倍感荣幸,但更让我们看重和欣慰的是听众的赞誉、百姓的口碑——10年累积的难以计数的听众留言、点评、表扬、鼓励,始终成为激励我们不断进取,走向更高、更强、更好未来的不竭动力。
10年来,“文澜讲坛”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单一演绎丰富,从一点辐射全省,从一个普通的业务项目成长为影响日彰的领军品牌,一路欢欣伴艰辛。
1 概述篇
2002年4 月,随着国内图书馆界“讲座热”的逐渐兴起,也为了向更广泛的社会公众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选择,更好地履行公共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与公共文化服务之职责,浙江图书馆率先探索性地推出了“文澜讲坛”的前身“假日讲座”。此时的“假日讲座”定位为“丰富市民生活,提升市民素养,启迪市民心智”,旨在使每一个听众都能享受“在休闲中学习,在学习中休闲”的乐趣。“假日讲座”一经推出,便赢得市民喜爱,引来媒体好评如潮。
2004 年,为凸显浙江图书馆历史内涵,达到借风扬帆,打造文化品牌的效果,“假日讲座”更名为“文澜讲坛”,并成立了专门的宣传推广部(现已更名为读者活动推广部),将“文澜讲坛”作为浙江图书馆服务社会的重点工作之一。八十高龄的著名书画家王伯敏先生欣然挥毫题写“文澜讲坛”四个字,自此,“文澜讲坛”有了专用的logo,向规范化、系列化、品牌化迈进了一大步。
“启迪心智、提升自我”是“文澜讲坛”创办的宗旨。自问世之日起,“文澜讲坛”就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准则,坚持“公益性、亲民性、开放性”,敏锐追踪时政趋势与社会关切,及时配合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致力服务于广大市民的普遍需求,并始终如一将之落实于讲座的策划、组织与实施各个环节,逐渐形成了“文澜讲坛”适时、应势、亲和、好听、规范、权威的品牌特性,及随之而来的久经不衰的追捧效应。
“文澜讲坛”在发展进程中,先后策划推出了“文学解读浙江”、“文史论坛”、“浙江文化名人”、“风云浙商”、“风雅钱塘”、“红色经典”、“儒学与国学”、“国际风云”、“市民学法”、“非物质文化遗产”、“女性文化系列”、“名家论名家”、“名著赏析”等三十多个讲座系列;截至2012年4月22日,共举办讲座502场次,听众10余万人次。来自境内外的490位讲师先后做客“文澜讲坛”,主讲嘉宾中有声名远播的名校校长、有著作等身的作家学者、有学贯中西的专家教授、有叱咤商海的浙商代表。
“文澜讲坛”十分重视社会宣传。《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文化报》、《浙江日报》等主要媒体和知名门户网站等均有相关报道,浙江图书馆官网上随时更新讲座信息。并利用手机短信、博客、微博等方式及时快捷地传递讲座信息。平时在讲座现场备有讲座预告等资料,馆舍内外醒目之处张贴宣传海报。
“文澜讲坛”在探索中前进,在发展中成熟。迄今,业已形成较为有效的工作规范和流程,包括:主题策划(各种系列)——预告(手机短信、媒体、横幅、小册子、门票、告示牌等)——场地布置——组织听众——与讲师签授权协议——讲师题词——发客座教授聘书——发放读者调查表——主持——开讲——互动——速记、整理文稿、摄影、录像——读者点评——讲座结束——媒体报道——收集、整理成果(光盘、网站视频、编辑简报、编辑出书)——相关资料入档。这些工作流程不仅扎实推进了讲座的规范化,对其他馆的讲座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在提升软件、深挖内涵的同时,“文澜讲坛”的硬件设施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如今,浙江图书馆为“文澜讲坛”配备了一个500座的报告厅和一个120座的演讲厅,并配置了高质量的投影仪、音响、录音设备、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等设备。
2 拓展篇
十年来,“文澜讲坛”夯实基础,主动出击,其辐射力与影响力与日俱增。“文澜讲坛”在立足本馆的同时,还与杭州的29个社区共同创办了“文澜讲坛·社区行动联盟”,讲座服务已延伸到了学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乡镇。牵头组建了“浙江省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上下联动,服务全省。并且走出本省,面向全国,先后加入“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长三角城市图书馆讲座协作网”,实现纵横联合,共建讲师“智库”,共享讲座“盛宴”,共拓传播渠道。大大提升了自身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和扩大了服务社会的辐射力、影响力。
2008年10 月,在省文化厅的指导下,浙江图书馆牵头并联合市县图书馆,组建“浙江省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联盟制定了章程,设立了联盟委员会及办公室,建立了讲师资源库,编制联盟简报,开设联盟网页。以省馆为龙头,市级馆为中坚力量,县级馆为基础,通过讲座联盟这个平台,“文澜讲坛”积极主动将讲座资源延伸服务于地市县。每年组织巡讲活动,开展业务辅导;为地市县图书馆牵线搭桥,推荐讲师;经常组织开展讲座业务研讨培训活动。此外,还参与“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和“长三角城市图书馆讲座协作网”组织开展的讲座活动。通过建立和规范讲座工作标准与讲座运作流程等一系列举措,文澜讲坛对促进全省乃至全国讲座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得到同行的首肯。
在做好为普通读者服务的基础上,“文澜讲坛”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层面,于2011年为省级领导开办“文澜读书会”。其内容之一就是举办各类文化讲座,每月两讲,已开设中国历史文化系列、世界历史文化系列等。“文澜讲坛”还与浙江省作家协会、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等签订讲座合作协议,共享资源,合力扩大服务面。“文澜讲坛”现已成为省文明办每年举办的“浙江省全民阅读活动”的必备活动项目之一。
公共图书馆讲座的运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在“文澜讲坛”的实践、探索、发展过程中,我们对讲座的社会教育功能,它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定位,它对公共图书馆扩大社会影响、塑造自身形象诸方面的作用,有了日益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3 效益篇
百姓是天。任何一项社会公共事业,尤其是公益性的文化服务事业,社会公众的感受与评价是衡量其效益的唯一标准。10年10余万听众给“文澜讲坛”颁发了一枚至高无上的奖牌。“文澜讲坛”的听众中,既有离退休人员、在校学生,也有国家干部、公司白领、外来务工者、普通市民等,他们中的许多人风雨无阻,定期报到,充分享受着讲座带给他们的乐趣。去浙江图书馆听讲座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成为他们持续充电、提升自我的一种有趣又有效的学习方式。
“文澜讲坛”十分在意听众的感受与反应,注意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讲坛常设有讲座点评单、读者咨询电话、邮箱和意见箱,随时与听众保持着畅通的沟通渠道。讲坛不定期地召开读者联谊会,邀请读者为讲座建言献策。只有当你始终把读者放在心里,读者也决不会吝啬他们由衷的赞美。以下的点评、留言摘录便是例证:
——“此次讲座举办得非常好,有意义!王蒙先生讲得很精彩。前期推广很成功,现场很火爆。现场工作人员服务很认真,赞。讲座时间安排得很好!支持浙江图书馆,支持文澜讲坛”。
——“讲坛的主题走近生活,主讲人讲得精彩,讲坛的内容丰富多彩,高端的讲座使我在学习中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澜讲坛让我们重回充满智慧和信仰的时代!”
——“世界的人文,思想的波澜,名家的演讲,学术的论坛,读者的聚会,时潮的替更,祝越办越好”。
——“2001年开始工作,在200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有幸能够参与文澜讲坛。如今已经十年过去了,很多东西坚持过,也放弃过。但文澜讲坛的讲座我一直在听,他对于我来说更像智慧的源泉,给我力量,让我深省”。
……
为使更多的无法到场的人也能随时享受讲座的内容,我们对讲座资源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延伸利用。从2004年起,“文澜讲坛”每场讲座都有录音、录像,经编辑整理后,在浙江图书馆网站上供读者观看。还有部分讲座入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读者可以免费在线观看名家大师的讲座。同时精选部分讲座内容,汇集精粹成册。2007年8月,“文澜讲坛”讲座集——《文澜听涛》第一辑出版面世,时任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敏尔为该书题词“学海无涯”;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为该书作序:“为今后一本又一本《文澜听涛》的相继问世,我期待着大家继续付出新的努力。”一本讲座集能得到省、厅领导的如此重视,得到读者的追捧和喜爱,除了证明其内容的可读性与吸引力,也说明了汇集出版是讲座工作必要的延伸和辅助,其作用不可小觑。目前已出版《文澜听涛》四辑。
“文澜讲坛”在浙江的人文景观中显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它的社会效益和文化影响力不但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读者的褒奖,同时也获得了政府部门的认可和表彰。2007年,“文澜讲坛”荣获浙江省基层宣传思想工作“三贴近”创新奖;2009年,“文澜讲坛”被省文化厅评为浙江省“优秀讲座品牌”;2010年,“浙江省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荣获由省委宣传部颁发的“全省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三贴近’优秀奖”。
4 再出发
为纪念文澜讲坛创办十周年,2012年4月,“纪念文澜讲坛创办十周年图片展览”、“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创办十周年纪念座谈会暨图书馆讲座培训班”和“我与文澜讲坛征文”颁奖活动,先后在杭州成功举办,这为文澜讲坛十年之路画上圆满句号。但今后的路更长,我们任重而道远。2012年6月,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浙江图书馆等承办的“2012浙江省文化惠民基层行大型公益讲座展览巡讲巡展启动仪式”在海盐县张元济图书馆成功举行,我们重新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