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图书馆服务创新与实践
2012-02-15查继红
查继红
(沈阳理工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159)
查继红 女,1965年生。本科学历,学士,馆员。
1 全媒体解析
“全媒体”即“omnimedia”,源自美国一间名叫Martha Stewart Living Omnimedia(玛莎-斯图尔特生活全媒体)的家政公司。这家成立于1999年的公司,拥有并管理包括杂志、书籍、报纸专栏、电视节目、广播节目、网站在内的多种媒体,通过旗下的所谓“全媒体”传播自己的家政服务和产品。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准,玛莎-斯图尔特生活全媒体公司的“全媒体”显然并不全面,它的真正含义更接近multimedia(多媒体),然而,这个具有超前意识的“omnimedia”却在无意中道破世界传媒业发展的玄机[1]。
10多年来,随着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界限越来越模糊,无论是纸质传媒、广播电视传媒、网络传媒还是手机等媒体,都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在融合互通中尽情发挥着各自的优势,由此全媒体的概念开始广泛使用,并在实践中发展和丰富着它的内涵。
“全媒体”指服务(及运营)机构采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通过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为用户提供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的融合接收,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接收任何媒体内容[2]。
笔者认为全媒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丰富性,它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网络、电信、手机和手持阅读器等各种载体形式。二是多样性,它涵盖了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等人们接收信息的全部感官。三是个性化,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可以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提供超细分的服务,满足全部受众的个性需求并实现最佳接收效果。四是开放性,全媒体并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单一模式,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论是大行其道的互联网媒介形态,还是风靡全球的手机通讯与阅读,全媒体都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兼容并包的传播形态,随着3G网络的成熟,4G网络的开发成功,更多意想不到的传播形态将加入其中,不断丰富人们的媒体体验[3]。五是互动性,人们不再是传统媒介中的信息被动接收者,而是积极的发布者、传播者,这既丰富了信息内涵,又拓展了信息空间。互动没有时间的制约和地域的限制,可以实时畅享信息服务的全新体验,随着技术的发展其互动优势更加明显。
2 全媒体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变化
2.1 典藏资源更多元
全媒体时代,信息量激增并且载体形态多姿多彩,除传统印刷型书刊、实物、档案,还包括电子书刊、网络资源、图片、视频等支持各种终端阅读格式的知识信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将逐渐形成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集互联网、电视、手机等立体化、多载体、互动性的全媒体存储格局。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结构和比例必将要调整,需要增加网络、手机或其他手持阅读器终端格式支持的电子文献量。图书馆文献信息采访形式不能单一,需要拓宽采访渠道,创新采访模式。全媒体出版的亮点就是电子版文献的出版,图书馆在保持传统采购模式的同时,也可以直接与出版社、作者商谈电子文献的采购,购得的电子文献直接存储在图书馆数据库中,缩短出版周期,打破数据库商的垄断。同时要紧跟读者的需求,在内容上精心选择,及时更新,热门的信息资源可以通过传统图书、互联网、手持阅读器、手机、视频等各种传播渠道提供,使读者有更多选择的空间。
2.2 图书馆服务更立体
典藏资源的多样性必然提升图书馆服务的立体化。全媒体图书馆对同一信息需求的服务提供多种途径和终端表现形式,为用户带来全时段、广辐射、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服务,使用户置身在各种不同形式信息的三维立体空间包围中,全方位感受和体验图书馆的最佳服务效果。全媒体图书馆的服务仅以书刊为例,除传统的印刷型书刊的借阅,还要包括24小时自助借还机、手机图书馆、自动漂流机(下载或传递拥有知识产权的文献)、手持阅读器(存储数以百计的文献)、多重触控显示屏、电子阅报机、同城一卡通等多功能提供,实现信息获取“零门槛”[4]。读者的信息需求千差万别,读者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习惯也是各有不同,而全媒体时代图书馆的功能就是提供更加多元、细致、个性化的菜单式服务,为读者的学习、科研和休闲提供更多的途径和更多的选择,使读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便捷、高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
全媒体时代图书馆通过三网融合,可以直接将知识信息推送到用户的手机、电视、网络和手持阅读器等终端,用户利用这些终端载体直接将所需信息建立成个性化的知识信息库,便于随时查阅,实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受众仅局限在很小的地区范围内,而全媒体时代图书馆的服务辐射面更广,布局更均等平衡,“我的图书馆进入千家万户”将成为现实。如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通过广播电视服务大众,缩小地区差距,真正体现图书馆公益性、便利性、均等性的服务准则。
2.3 增值服务更急需
在全媒体环境下,信息的泛在化使用户对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等内在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用户更渴望挖掘到有价值的知识,而不再满足于大量文献线索和全文文献。用户需求的高要求必然促使图书馆提供准确的、精炼的、经过系统分析加工后的综合性文献信息增值服务,即用户急需得到学科馆员的专业服务。全媒体时代的学科馆员将提供基于用户的、覆盖知识能力和嵌入教、学、研过程的知识服务,是一种真正强调以用户需求为引导的服务。
全媒体时代图书馆的增值服务首先需要图书馆对全媒体环境中海量的、无序的各种信息进行智能检索、分析、加工和处理,从而形成图书馆共有的支持各终端阅读的信息源和信息共享源,满足用户利用全媒体对多元的知识信息进行检索、选取和保存等各种需要。图书馆真正做到以读者信息需求为核心进行信息资源的析选、重组和优化,从而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其次,图书馆将更加侧重于面向解决方案的知识服务,在全媒体时代,信息渗透到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海量的庞杂的信息,用户急需得到有针对性的深层次的知识服务,全媒体时代图书馆的增值服务的重点就是帮助用户找到或形成解决办法。因此图书馆员将为用户提供经过深加工,具有独特价值的信息产品,解决其知识和能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而这也是对知识不断检索、分析、组织的增值过程[5]。再次,全媒体时代图书馆的增值服务还体现在技术培训与咨询服务,图书馆员要让用户熟悉全媒体的概念,充分理解和认知全媒体,培训用户熟练使用全媒体技术,掌握跨媒体查阅文献的能力,使用户最终具有多种媒体的读写能力,能够自如地在各个媒体中交互、链接和切换。同时还要对用户在使用这些媒体的过程中遇到的任何技术问题,能够给予及时准确的指导。
3 全媒体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实践
3.1 全媒体化的信息素养教育
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包括文献信息检索课、新书入馆教育、数据库使用培训、嵌入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很多高校图书馆多年来一直在努力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但是其传统刻板的授课模式,还是很难与90后学生群体形成共鸣。深受网络影响成长起来的年轻用户群体喜欢新颖、时尚的新鲜事物并乐于与社会化媒体分享,为了适应新的用户群体,为传统的信息素养培养注入新的生命,图书馆纷纷利用全媒体尝试开展新的信息素养培养模式。2008年9月,台湾大学图书馆“早安,图书馆”视频短片在YouTube网上发布,它突破传统图书馆信息素养宣传短片严肃、刻板的风格,以轻松娱乐的方式宣传图书馆服务,并利用网络传播,吸引用户分享和评论,体现了WEB2.0理念,是一次成功的Library2.0时代的图书馆营销。2010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尝试邀请学生参与,发挥其专业和兴趣特长优势,从读者视角,策划了信息素养教学培训宣传短片“我的神秘助手”,视频内容配合图书馆教学培训主要内容的若干个情景,以故事情节短片的形式,介绍一位学生分享学习利用图书馆的经历和体会,真正融入用户的信息环境,生动、有趣、不说教、不生硬,起到信息素养教育“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视频通过图书馆视频点播系统在校园网发布,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2011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继续推出了6集系列短剧《爱上图书馆》,以轻松、风趣、又充满小悬念的故事情节交代了图书馆相关制度、资源与服务。系列短剧在优酷网中播放,得到热烈反响,并获得IFLA国际图联图书馆营销一等奖。同时清华大学图书馆还推出上书排架动画过关小游戏,通过网络游戏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图书的分类体系,学会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则制作了漫画版微型《新生入馆教育》动画片,使学生在轻松的信息环境下了解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
3.2 “活”起来的宣传与推广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质的服务,并经常开展各种免费活动,但却受众少、普及面低、社会影响有限,主要原因是受到传统的宣传与推广模式的限制。而在全媒体时代,图书馆可以利用各种媒体形式来全方位、立体化地宣传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如重庆市图书馆举行的“杂志有约”期刊推荐系列活动已经形成了品牌。活动主题是每期推荐一种期刊,围绕该期刊的特色和内容设定一个主题,根据主题开展一个多月的系列活动,并有一天为强力推荐日。活动打造了多方宣传渠道:①宣传单的发送,包括在馆内、合作方、馆外发送宣传单;②网络宣传,包括在图书馆、合作方、各大论坛、博客、大渝网等各类媒体网站宣传;③媒体宣传,包括通过合作方杂志的新闻报道、重庆本地各报纸新闻报道、本地电视报道;④其他宣传,包括馆内电视宣传、制作成宣传动画在馆内的电视里循环播放供来馆读者收看。“杂志有约”系列活动策划了多样的活动形式,包括“创意DIY”、“家庭照片征集展”、“重拾记忆中的重庆城”展览竞猜、艺术家与达人秀表演秀、网上制作比赛、现场制作比赛、现场评书欣赏等。这些系列活动促进了本地文化与图书馆文化共同发展,逐步成为重庆图书馆在全媒体时代的排头兵[6]。
江苏苏州独墅湖图书馆在全媒体时代打造了新型的晒书会。晒书会活动就是鼓励大家把自己喜欢的书拿出来,晒一晒书中的精华、晒一晒大家的思想、晒一晒大家的思考。具体做法就是大家把自己喜欢的书拿到晒书会上,相互推荐,相互交换。晒书会上设有荐书换书区、书评讲座区、爱心捐书区、优惠图书、展销区、智慧树区、双语阅读交流区、图书漂流点等。独墅湖图书馆充分利用全媒体时代立体化阅读宣传推广之便,通过电视、网络、微博、邮件、QQ、报纸等媒体为晒书会造势,在大中小学、社区企业、事业单位等采用大量晒书会专用书签、宣传海报、宣传手册、宣传展板、横幅、户内外电子荧屏、流动标语等各种媒体形式广泛宣传。晒书会还在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栏目隆重亮相,扩大了活动的社会影响性。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突破传统的宣传和推广手段,采用全方位的全媒体宣传攻势,让图书馆传统的阅读活动焕发生机,从而充分调动了全民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了“智慧分享价值创造”的服务理念,进一步扩大了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3 移动图书馆
截至2009年底,中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55亿,占到整个网民规模的近一半。在全媒体时代,为了顺应手机上网的这一趋势,一些图书馆也推出了基于手机和移动手持设备的新型服务。如上海图书馆在移动图书馆服务方面开创了国内图书馆五个第一[6]。一是,2005年首次推出基于手机短信平台的手机图书馆服务。二是,2009年推出数字移动阅读器外借服务,通过数字移动阅读器可以下载上海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中的中文图书约10万种。三是,2009年“寻根稽谱——上海图书馆藏家谱精品展”上,上海图书馆首次采用二维条码技术向读者和参观人员推出数字展览信息服务,参观者可以利用手中任何一款可拍照手机读取二维码,以获取展品的信息介绍和照片。四是,2009年11月首次推出手机电子书服务,利用手机阅读功能,将在线借阅的电子书下载到手机上,使用户在手机上就能阅读所借阅的电子书。五是,2010年9月首次推出基于Android系统的图书馆手机客户端,为读者提供查询、续借、开放时间查询、讲座查询预订、地图导航等常用功能。2010年2月推出基于IOS系统的图书馆手机客户端,为持有iphone手机的读者提供书目查询、已借图书查询续借、讲座、展览查询预订在内的多种服务。
除上海图书馆外,其他一些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也都根据需要适时推出移动图书馆服务。目前图书馆所推出的移动图书馆服务仅仅是一个开始,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也必将推出更多符合时代潮流、适应读者切实需求的移动图书馆服务。
3.4 交互应用的数字电视
电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体渠道,已深入我国居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对提高我国全民文化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国家大力发展“三网融合”的背景下,数字电视网络已演变成为一个巨大的交互式多媒体平台,成为信息传播和普及的重要渠道。
国家图书馆率先开展数字电视服务,为北京全市的有线电视用户免费提供国家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与服务。国家图书馆在2009年尝试制作图书馆自己的节目及专业频道,推出了数字电视高清交互应用——“国图空间”[6]。国图空间数字电视服务发挥了国家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优势,以馆藏为基础,针对不同年龄段与文化层次的收视群体规划特色栏目,让北京市区及近郊的130万用户可以不出家门,利用电视走进图书馆。这些特色栏目包括文化播报、书刊推介、百年国图、文津讲坛、经典流觞、经典相册、国图精品、图书百科、文保探幽、中华世遗、名城名镇、华夏遗珍、书画鉴赏、图书收藏等,此外还推出“书刊预约与续借”功能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外先进科技理念的引进,图书馆必将不断研发新的技术为广大读者通过电视推送更多高效便捷的服务,使全民享受到知识共享的文化盛宴。
[1] 百度百科.全媒体[EB/OL].[2012-06-30].http://baike.baidu.com/view/1491255.htm
[2] 百度文库.全媒体[EB/OL].[2012-06-30].http://wenku.baidu.com/view/a42548df7f1922791688e840.html
[3] 钟进华.全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拓展读者服务之我见[J].中国科技信息,2010(6):149-150.
[4] 刘宝瑞,陶佳.全媒体时代图书馆的知识功能与定位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8):49-52,44.
[5] 乔杨.论全媒体时代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优化路径[J].中国报业,2012(2):215-216.
[6] 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论坛全媒体时代的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精神会议服务指南.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