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思考 *——以西安市公共图书馆为例
2012-02-15王红会
王 军 王红会 宋 军
(西安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018)
王 军 男,1964年生。研究馆员,陕西省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普遍均等和全覆盖,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公平享受社会文化资源、实现信息公平的主要途径。只有在一个地区建立起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便捷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不同层次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几年来,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方面开展了很多的创新和探索,取得了可贵的经验,形成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模式,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这些模式建成后,各地区公共图书馆在扩大服务范围和提升服务层次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我国地方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公共图书馆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占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数大约1/3的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水平普遍较低,设施条件十分简陋,文献资源也相对匮乏。笔者以西安市公共图书馆为例,在对该地区服务体系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认为应因地制宜地建立与本地区经济相适应的多元化模式,推动西部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1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发展瓶颈
目前西部公共图书馆事业比照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平均水平有很大的差距,明显滞后于该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几点:
1.1 缺乏政府政策上的推动
“十一五”以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文件,特别是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许多省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纲领性政策文件,如深圳市建设的图书馆城,东莞、苏州、杭州等城市的总分馆制。而西部地区始终没有推出一套成熟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模式,以西部中心城市西安市为例,始终没有出台建设公共图书馆相应的配套政策,并且没有把公共图书馆建设纳入各级政府考核指标体系之中。
1.2 设施网络建设全面落后
国际图联20世纪70年代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标准》规定:每5万人应有一所图书馆,一所图书馆服务辐射半径通行标准为4公里。我国新近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和《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规定,大型图书馆服务辐射半径为9公里,人口达到400万时宜分两处设置,而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全面落后,部分图书馆建设年代比较久远,建筑达标率偏低。以西安市为例,处于市区核心位置的新城、莲湖、碑林3区至今没建立图书馆,市政府所在地、未央区馆深居区政府大院,读者都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利用效率低。调查中我们发现,西安市总面积为1009.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数量为840万,现有公共图书馆11座,平均每76.36万人一座图书馆,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每46万人一座图书馆),也低于同类型城市的发展水平,深圳市每15万人一座图书馆,社区1.5万人一个社区(村)图书室。西安图书馆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而11个县区图书馆平均面积为872平方米,均未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1.3 文献资源保障能力不足
2010年全国人均藏书量0.46册,人均新增0.02册。国际图联20世纪70年代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标准》规定人均拥有藏书量最少3册。目前,西安市在文献资源方面存在供给严重不足、共建共享程度不高的问题。截至2010年底,全市总藏书量为1044210册/件,人均藏书量仅为0.12册,当年新增馆藏总量67101册,人均新增仅为0.008册。由此可见,西安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与社会公众需求之间的差距还很大。同时本地区公共图书馆间共享共建机制尚未形成,资源重复建设严重。
1.4 公众服务能力亟待加强
从调查中发现,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亟待提高。集中表现为服务方式和手段单一,基本还停留在纸质文献的借阅,而对于手机图书馆、全媒体服务等现代技术服务均没开展;服务专业化水平低,深层次咨询服务尚未开展;服务时间短,西安市所辖11个图书馆平均开放时间56个小时,远没达到发达地区24小时全天候开放的标准,大部分社区(村)图书馆(室)的开放都不正常,或开放时间不足,平均周开放时间22.9小时,造成了社区图书馆的资源浪费。
1.5 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2010年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分别为4.8亿元和0.9亿元,平均每馆购书经费分别为424.8万元和71.9万元。县级图书馆平均购书经费11.54万元,其中,东部地区平均31.1万元,西部地区为3万元。人均购书费全国0.782元,西部12省(市、区)仅为0.374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调查中我们发现,西安市政府的经费投入仍然存在总量偏少、比例偏低等问题。2010年全市11个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总量为274.8万,其中西安馆为267万,10个区县级馆平均每馆每年购书费为6.48万,而全国县级图书馆平均每馆购书经费为11.54万元,对比差距较大。而在调研的10家社区(村)图书室中均没有专项经费。
1.6 业务队伍专业化不足
目前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总量严重不足,人员结构与专业素质尚不能满足事业发展需要。截至2010年底,西安市公共图书馆从业人数共计155人(西安馆60人);其中图情专业人数33人,占总人数21%,人均服务人口高达54193人左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25000人的水平;社区(村)馆人员更是专业知识贫乏,存在人员不稳定的现象。
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与思考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的、收集和传递文献信息资源,传播先进文化,以保障大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公共图书馆机构和服务的总和。从基础设施建构的角度看,公共图书馆服务包括所有的实体图书馆、流动图书馆以及其建立的馆外服务点、图书馆联盟、总分馆系统、区域性服务网络等服务平台。
2.1 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模式
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应根据本地经济实力,因地制宜,切忌盲目照搬东部地区的做法,走多元化发展的模式。以西安市公共图书馆为例,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2.1.1 总分馆制
从纵向思考,以西安馆为中心,依托陕西公共图书馆联盟,建立和健全四级公共图书馆网络。一是实行在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总分馆制。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和市、区县财政两级管理的做法,在现有行政隶属关系、人事关系和经费来源不变情况下,实行总分馆制。即以西安馆为总馆,各区县馆为分馆,街道(乡镇)则由各区县设立分馆,村(社区)图书室采取与农家书屋、职工书屋、共享工程配套实施的模式。二是社区(村)图书室建设,还可采取多方共建、联合办馆(如省市区县在社区设立分馆、社区与区内单位共建、社区与物业部门共建)等。
2.1.2 联盟制
从横向思考,借鉴吉林模式,联合西安众多高校图书馆、CALIS西北分中心、陕西科技文献资源建设平台,建立跨系统的图书馆联盟。实现全市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电子资源利用、文献传递、纸质文献统借、网上参考咨询服务。这种模式比纵向模式组织更为松散,弥补市属单位文献信息资源的不足。
2.2 完善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发展策略
2.2.1 明确政府在各级公共图书馆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2011年党中央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指出:“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各级政府是公共图书馆的设置主体,承担着保障图书馆建设和运营的责任。从调查中我们看到,西安市各级政府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认识不足,保障措施还不够到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市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政府部门应加大支持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力度,使西安市公共图书馆事业随经济发展而同步发展。
2.2.2 争取政府支持,制定出台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地方法规
目前,全国很多地方出台有图书馆地方法规。如《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北京市图书馆条例》、《湖北省公共图书馆条例》、《河南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等,这些条例虽内容不尽相同,但大多明确提出图书馆建设的政府主导地位、图书馆经费保障、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应尽责任和义务等。在争取政府支持,制定出台各地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地方法规的同时,还应做好本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发展的长远规划。
2.2.3 完成区县图书馆的建设任务
按照我国现有的财政体制,结合西安市财政实行市、区(县)两级财政的状况,区县馆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既要承担市级分馆作用,又要担负街(乡)、社区(村)分馆建设的总馆责任。因此建设西安市9区4县图书馆,就成为西安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对于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的盲点要坚决消除。城内三区(碑林、新城、莲湖)图书馆建设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使14个区县做到县县(区区)有图书馆。
2.2.4 完善公共图书馆设施
在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馆舍建设普遍不达标,因此下一步,西部地区“十二五”期间应为没有图书馆的区县积极建设新馆,对于不达标的馆舍,积极落实《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和《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进行扩建及完善其基础设施,力争区县以上的图书馆全部达到国家标准。
2.2.5 加大经费投入,促进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陕西省落实《决定》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各级每年新增财力中用于文化建设的资金比例不低于2%,因此应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确保各级宣传文化工作经费逐年增加。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落实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一是增加投入,完善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意见指出:“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实施“两馆一院一站一室”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社区)书屋、农村舞台艺术繁荣、农村文化人才培训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消除盲点、提高标准、完善服务、改进管理。把镇村文化站(室)、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设计。建设标志性文化设施,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二是增加投入,提高文献资源的保障能力。在“十二五”期间,西安市各级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力争达到2010年全国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平均水平,即人均购书经费0.782元,从而提高西安地区文献资源保障能力。而在调查中发现,各区县图书馆为我们推荐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图书室样点,多为依托农家书屋、职工书屋而建成,几乎没有基层政府部门的投入。目前从西安市现状来看,第一要实行将基层图书馆服务点纳入各区县图书馆统一管理,统一由县区投资;第二类由市区县乡街道共同投资,减缓基层政府压力;第三类由市政府出资建设每一个服务点,如广东省实行的汽车图书馆;第四类可向社会征集资金,利用社会力量办馆,本调查中所到基层点,基本都采取这种措施。基层服务点可因地制宜,创新一套自己的办法,从而保证这些图书室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全覆盖。
2.2.6 构筑网络服务平台
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只有构建现代化的网络平台,才能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的知识导航和信息服务功能。西安图书馆作为文化共享信息市级支中心,应该利用国家数字图书馆项目,通过文化共享工程,结合区县支中心、基层服务点构建网络使其逐渐覆盖全社会。
2.2.7 建立统一的采分编系统和特色资源建设体系
西安图书馆作为西安市中心图书馆,肩负着推动基层图书馆、县区图书馆发展的使命。应建立统一的采分编系统和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保障体系,由西安市馆统一业务规范,统一采购、编目,再根据各馆藏书特色,进行统一分配,以减少信息资源重复建设。如临潼区以秦文化、唐文化等为主题的特色馆藏;碑林区建设以书法为主题的图书馆等。
2.2.8 建立快捷方便的“一卡通”系统
建立“一卡通”系统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在西安地区公共图书馆建立文献借还的“一卡通”系统,实现计算机联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服务;第二步在西安地区实施跨行业一卡通联合网,使读者在西安市范围内免费借阅文献、查阅数字资源,无论读者在哪个图书馆借书,都可以随意选择附近图书馆归还,如此便捷的服务体现公共服务体系的便利性以及对广大读者的人文关怀。
2.2.9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调研中发现,区县图书馆和街道社区两级图书馆存在着专业人员少、文化素质低、队伍老化严重的问题。特别是乡镇、街道办以及社区、村图书室没有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全部为兼职。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特别还提到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近日,陕西省在落实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指出,要壮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全面落实《加强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充实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广播电视台(站)、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工作力量。各级政府应抓好基层公共图书馆队伍建设;积极响应中央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服务。
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每一个公民期盼的。西部地区各级政府作为该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导者,应发挥引导、指导、规范的作用,实现统一规划,积极增加投入。在社会各界支持下,在图书馆界同人的共同努力下,保证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健康持续发展,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西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以保障西部地区人民获得普遍、均等、便捷的公共图书馆服务。
[1] 邱冠华,于良芝,许晓霞.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2] 西安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西安统计年鉴201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 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推进办公室.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的理念和实践.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
[4]尚庄.《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与《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背景下的西安市公共图书馆建设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9(10).
[5] 金陵图书馆.图书馆服务公益性、创新性与政策法规保障[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1.
[6]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
[7] 张长乐.西安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
[8] 叶艳萍.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