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法》第5版类目修订特色分析
2012-02-15王文联
王文联
(南京工程学院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1167)
王文联 女,1966年生,馆员。研究方向:文献资源建设。
1 引言
《中图法》是我国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图书文献分类法。它的每一次修订都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文献信息和知识组织的更新,既要有对现在和将来文献知识和学科技术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又要有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它们进行组织检索利用以及日常维护管理直至新版出现的能力。[1]《中图法》第5版在第4版的基础上,经过4年的修订工作终于出版了。第5版《中图法》缓解了近年来一系列滞后问题所带来的文献分类标引和知识结构发展相冲突的局面。
2 转变指导思想,运用多种手段
4版主要强调“最大程度地考虑图书馆排架实际情况,在充分满足其排架要求所需的稳定性的前提下,优化其检索功能”,“提高其科学性和实用性”。众所周知,现今分类法的发展已充分显示排架功能渐趋减弱,检索功能日益强大之特征。5版则强调将分类法“科学性、实用性有机统一”;强调其“实用性和工具性”,是以编制分类检索工具和分类检索系统为主,文献分类排架退于次;强调既要有“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又要有能反映学科专业动态发展的类目及类目体系的变化,力求“简明、易懂、易记、易用、易于扩充”。编制原则上,视文献保障、用户保障与文献信息发展同步为三位一体,在类目细分的同时,适当调整类目划分详略程度,采用设置类组类目、参见类目、交替类目、多重列类法、沿革注释法、局部结构调整等方法,尽量减少修订对文献改编的影响,保障用户平稳过渡到新版。[1]
3 继承发扬优点,创新修订技术
3.1 常规性修订
3.1.1 增加类目。利用空号或括号法为新事物、新主题设置新类号、新类名。例:“G2信息与知识传播”类新增下位类“G209传播事业”;“G254信息组织”类新增下位类“G254.9信息检索”及其下位类“G254.91/.97”;“D61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下位类“D610.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G610.3 科学发展观”。
3.1.2 修订和扩展类目,增强类目容纳性。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某些科学术语发生变化,原先的类名、主题概念已难以准确地表达其涵义,有的甚至产生歧义;另外由于术语学术性强,主题概念限制过窄,造成类目陈旧滞后,容纳性差。通过修订类名,扩大原类目的外延,将涵义相关的类目改为类组,容纳新的主题内涵,从而改善类目体系。例:G25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4版类名: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TN电子技术、通信技术(4版: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G278各类型档案馆、档案室(4版:建筑与设备),把专论某一类型档案馆、档案室的类目归为一组。
3.1.3 类目重新定位,控制类目划分的深度。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新名词也大量涌现,需要对设置不合理、涵义易混淆、文献量少的主题类目重新定位。通过修改注释,增强标引人员对类目的理解和使用,控制类目的细,避免出现类目划分的瓶颈,为文献保障提供可靠性。例:“B844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不同人群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入此”把许多种人群的心理咨询与辅导都纳入此,防止类目无限制的细分;新增“B849.1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总论入此。专论入有关各类”控制类目划分深度,避免重复列类现象。[1-2]
3.2 取消推荐号“a”
例:“A1/49(特殊分类规定)”中“互见编号为 G25”,原为“G25a”。A大类早在第3版修订时就已突显出它的历史性问题,但是在4版中只是增设了“A49邓小平著作”、“A76邓小平生平和传记”、“A849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等有关邓小平同志的文献类目,采取了简单的设置类目的方法,缺乏长期的规划。5版则取消“a”用作推荐号,采取“推荐选择使用法”作为特别处理的类目进行修订,规定“若不集中A大类文献,可按文献性质及学科内容分散处理”。不仅在A类均有选择使用的类号,且在D大类增设了相关各类。马克思、恩格斯的综合性著作及其研究可入D33/37的“-0”;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思想研究,专论、专题汇编及其研究入有关各类,例:“邓小平理论入D610.1总论宜入A849;邓小平著作宜入A49。若A类文献分散处理,可启用该类;邓小平综合性著作及其研究入D2-0”;“邓小平传入K827=74等”。这种处理方式缓解了A大类的日后无限增加,避免“涨库”现象,另一方面基本维持了《中图法》的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
3.3 修订具有针对性,以适应标引工作和用户检索需要
3.3.1 首次使用新的复分标记、“一般性问题”的禁用标记。《中图法》之前各版对一组类目或多组类目需要复分、仿分时,往往只有一个总的指示性注释来规定说明,而具体需要复分仿分的类目不再一一注释。5版为了增强类目复分、仿分的助记性,降低复分难度,对有些类下无直接复分、仿分注释而又需复分、仿分的类目后新增了相应标记,且区别8个通用复分表、专类复分或仿分的标记,标记符分别对应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与《中分表》主题词对应类号的复分标记一致,例:K825.6文学⑤,TP385量子计算机⑨。
“一般性问题”,是针对某专类下一组具有通用复分性和总论性问题加以概括总结,它只起仿分时说明指向而并不起类分文献的作用,类分时归入“一般性问题”类的直接上位类。5版对“一般性问题”进行了统一规定,凡不具有此特点的类修改类名,符合此特点的“一般性问题”类,在其类名后新增了禁用类分文献标记,以提醒标引人员,避免误标以致造成与其上位类分类不一致的情况。例:TD40一般性问题,是对“TD41/45各种矿山机械”总论性问题的概括总结,只起仿分时的说明作用,即“可仿T40分”(风镐的结构为TD421.103),并不能类分为TD40,类分时归入“一般性问题”类的直接上位类。[3]
3.3.2 参见注释的完善,类目反向参照的补充。《中图法》的类目参照存有许多漏洞,相关联的类目只有单项参照且彼此不分主次。5版借助“《中分表》的维护管理系统”,规范了类目间的参见注释,区分“参见”和“见注”;补充了需要设置反向参照的注释,删除修改无参见类的注释。加强了相关类目间联系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有利于提高标引工作的效率,增强文献信息检索的推荐作用。例:“G122文化专题研究见G112注”,“G203信息管理参见G250、F208”,区分二者标引更准确;“G724.82开放大学参见G728<-->G728广播电视教育参见G724.82”,4 版只有“参见 G728”无“参见 G724.82”,互设参见注释涵义更明确。
3.3.3 补充完善附表,解决主表连续复分。针对主表中各种环境、各类人员复分问题,补充通用复分表中的“八通用时间、地点表”为“八通用时间、地点表和环境、人员表”,并在主表类下增加相应的复分注释,例:“C912.15各类型人的人际关系如有必要,可依通用时间、地点和环境、人员表分”,此注释给类目C912.15增加了细分的可能性和容纳性且节省篇幅。[1]
3.4 网络环境下,多功能多途径超文本链接,增强实用性
3.4.1 借鉴《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中分表》是分类检索语言和主题检索语言兼容互换的,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分类主题一体化标引工具,它于2005年9月在4版《中图法》的基础上出版了第2版,二者相辅相成,所以5版《中图法》中的类目名借鉴参考了2版《中分表》中一些主题词。
3.4.2 撷取文献数据库标引的关键词。参考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大型文献数据库:国家图书馆书目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清华同方中国学术期刊网数据库等的类目词频统计数据,删除停用合并使用频率低的,筛选出重要性的高词频,修改补充至5版。
3.4.3 充分重视电子文档、网页中的新词语。运用统计和规则方法从电子文档、网页中收集、统计、提取高质量的主题词语,填补5版类目名,为5版《中图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统一。[2]
4 修订的不足和建议
4.1 结构体系欠紧凑,缺乏灵活机动的类分
5版《中图法》附表八补充了“环境、人员表”是为了方便主表中各类环境和各类人员复分使用,避免此类主题类目重复列类而引起的结构体系问题,但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例:“B844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的下位类“B844.1/B844.6”类目,按人员设置了近10个类目,这里面大多数类目都和人员表有重复,建议修改为“B844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如有必要,不同人群心理咨询与辅导可依通用时间、地点和环境、人员表分”,这样不但节约篇幅,还能给B844未来的发展留有空余类号,实现修改补充附表的初衷。
目前分类法的发展重心已由分类排架功能转移到分类检索、知识组织上。分类排架注重类号的简短、唯一、系列性,要求每本图书具有固定的排架位置以及其连续性。分类检索强调检索利用,注重文献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在乎类目主题概念和实际需要的主题概念是否相一致,类目表达的详尽性和准确性,最终满足用户在知识组织上对文献的需求。5版《中图法》虽然已运用了多种组配方法,但具体处理时却加以限制,不可以根据文献主题概念的相关联有选择地自由组配。建议5版除主表中已注明可用组配外,为满足文献主题概念标引和检索的需要,没有注明的也可以进行相关类目组配。例:《紫外线》一书,可使用类号O434.2也可组配为O434.2:TN23,灵活机动采用丰富的组配,可以增加检索途径,提高文献的利用率。[4]
4.2 某些类目设置仍沿袭旧版,文献信息归类法难与国际接轨
5版“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类无论从类名还是内容上均一目了然,是专门给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理论设置的,针对性很强,主题概念外延过窄,难以适应不具备特藏性质的信息组织机构推广使用。既然说明“若不集中,可按文献性质及学科内容分散处理”,就没有必要设置A类。建议或者取消A大类,可按文献内容性质归入其他各类作分散处理(见前文3.1);或者A类改为“中国社会政治理论”,然后可按各个时期的领导人设置各类,这样中国各个时期的领导人以及后续领导人及其文献均可归入一处,集中归类便于检索,且不会因为人为的分类体系设置导致若干年后类似文献无法入类;或者做资料文献分类法,可以缩减分类体系的臃肿结构。
4.3 立类的实用性科学性有待改进,类目注释有待规范
“B 哲学、宗教”、“D 政治、法律”、“F 经济”等类中仍以“封建时代”、“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为类目划分标准或设置的类目,已失去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取而代之的是“第一世界”、“第三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等主题概念。
“J222.7现代作品”注释为“建国后作品入此”,众所周知,建国是1949年,而在“J972”的下位类“J972.6现代的内容片”后标注“(1919~1949年)⑨”、“J972.7当代内容片”后标注“(1949年~)⑨”,另在“I206.6现代文学”后标注是“(1919~1949年)”、“I206.7当代文学”后标注是“(1949年~)”,显然几处“现代”是矛盾的。若按注释理解“J222.7”应是当代作品的类号,若按正确时间划分标准,注释“建国后作品入此”即为错误。建议改为“J222.7现代作品(1919~1949年)”、新增类“J222.8当代作品(1949年~)”。[5]
4.4 其他典型错误
附表“总论复分表”中“-33实验、试验的方法和设备<4版类名:实验、试验方法与实验、试验设备>”、“-34分析研究、测试与鉴定观测、检验等入此。<4版类名:分析研究、观测、测试、鉴定与检验>”的沿革注释错误,应分别改为“<4版类名:实验方法与试验设备>”、“<4版类名:分析研究、测试与鉴定>”。建议在排版印刷上尽量显示新旧类目的区别,有些类目还是不易辨认。例:“G209”、“G254.9”及其下位类,用不同字体印刷,显示新增类目,而“TS975.1/TS975.3”却没有明显显示。
4.5 电子网络版《中图法》滞后,缺乏时代感
信息社会中,电子网络环境的高速发展使得分类法网络化迫在眉睫,用户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不再停留在单一的检索途径,其最终目的是利用文献,《中图法》5版应尽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出电子网络版,适应网络环境下人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
《中图法》第5版遵循发展与稳定相协调、科学分类和学科分类相结合的原则,在文献保障和用户保证基础上充分运用了多种修订方法和技巧,新增类目1631个,停用或删除类目约2500个,修改类目约5200多个。充分体现了改版后的文献信息检索、知识信息组织的特长和价值,为图书情报机构文献信息的整序和检索提供了理想工具,为更多的用户开辟了信息知识整合利用的新途径。
[1] 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 版[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1-5,9-10.
[2] 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分类法研究与修订报告[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34-40,77-78.
[3]朱芊.《中图法》五版修订情况及各类修订要点介绍[EB/OL].[2011-07-11].http:∥www.doCin.com/p-231280980.html.
[4]李林华.《资料法》第四版与《中图法》第四版的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1(3):18-20.
[5] 刘少纯.浅谈《中国图书分类法》第四版的修订特色与不足[J].图书情报通讯,2004(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