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人的因子不遗传

2012-02-11鸣弓

领导文萃 2012年16期
关键词:赵翼狄仁杰太宗

鸣弓

红尘本是名利场。赤子来到尘世,除了生命一无所有,尔后一路风雨一路拼搏,绝大多数依旧泯然众人,默默无闻,终其一生;极少数则成了闻人名人,拥有较高或很高的知名度。名人的后代在出名的起跑线上可能“领先一步”,但最终能否成为前辈式的名人,还得靠自己奋斗,因为名人的因子并不遗传。

举几个不肖的名人之后做实证:

李承乾,雄才大略、虚心纳谏的唐太宗之长子。太宗即位,立为皇太子,时年八岁,因其聪敏,太宗特别喜爱。贞观九年太上皇去世,太宗守孝期间,李承乾第一次掌管朝政,表现甚好,“颇能听断”,太宗也十分欣赏。此后,凡太宗离开长安,都让太子监国。但是年长后,由于有腿疾,不良于行,因此而自卑,而太宗对另一个儿子李泰日渐爱重。李承乾担心威胁到自家太子宝位,甚是忌恨。于是李承乾与李泰各树朋党,明争暗斗。太常乐人中有一美少年,李承乾特加宠幸,号曰称心。太宗知而大怒,收杀称心。太子对男宠称心痛悼不已,竟托疾不朝数月。李承乾恣情声色犬马,昼夜不绝。但他又惧怕被父皇察觉,于是就千方百计矫饰,掩人耳目。每临朝视事,必言忠孝之道,退朝后,便与群小亵狎。朝廷上下,居然被李承乾的假戏伎俩一度给忽悠了。

太宗为教育太子,选派优秀的于志宁、孔颖达等做太子老师,于志宁特撰《谏苑》二十卷讽之,孔颖达也多所规奏。对规谏太子的老师,太宗不惜重金嘉奖。然而李承乾对父亲阳奉阴违,对老师劝谏尤腻烦,竟派杀手去暗杀自己的老师。贞观十六年更是直接策动武力叛变,翌年,皇储之位被废,流放黔州,后郁郁而终。

李世民最为史家津津乐道的品德是从谏如流,而李承乾却最讨厌谏言,他曾公开宣称:我当了皇上,就是要尽情享乐;有谁敢劝谏,我立即咔嚓他,待杀掉五百人,看谁还敢多嘴多舌?

狄景晖,大唐名相狄仁杰之子。始为官,还比较谨慎,及升任魏州司功参军(州官僚佐),本性暴露,贪婪搜刮,激起地方群众的严重不满。早前狄仁杰曾任该州刺史,口碑甚佳,民为立祠;儿子贪虐,百姓一怒,迁怒于狄仁杰,连狄公祠也毁了。

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有一则《名父之子多败德》,除述狄景晖外,还胪列举了如下例证: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贞观名臣,“房谋杜断”,政声卓著,人所钦敬。而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杜如晦的儿子杜荷,最后却以谋反罪被杀头。上官仪赞高宗废武后事不成被诛,而其孙女婉儿没入宫,却依附武后为所宠,充当帮凶,又助韦后为逆。宋璟是一代贤相,正直磊落,其子升、尚、浑、恕、华、衡,六人中有五个皆以坐贪得罪。三子宋浑,尤为拙劣,他投靠奸相李林甫,横征暴敛以求仕進,强娶寡妇,放荡无行,人所不齿。李泌,历仕四帝,谨慎自爱,刚正不阿,高风亮节,堪称中唐救时宰相,可他的儿子李繁,却堕落为奸相裴延龄的门下走狗。裴延龄巧佞奉上,窃弄威权,举朝侧目。谏议大夫阳城忿嫉之极,欲密论奏,认为李繁可以信赖,乃示其疏草,兼请繁缮写。不成想他将全文默记,迅即通报裴,使其提前应对,反而掌握主动。李泌与右补阙、翰林学士梁肃友善,缘此梁肃待李繁甚厚,过往甚密。及梁肃卒,李繁竟然淫乱其室,令人叹骇。综上所述,赵翼喟叹道:“此皆名父之子,而败德坠其家声,不可解也。”

赵翼对诸多“官二代”的辱没家声深感不解,其实也是一种思维定势使然。倒是后蜀侍读、诸王老师刘保义看得通透:“膏梁之性,不挞之,则他日为豚犬耳。”纨绔子弟,仗着家庭优越,不思奋斗,若不严加管教直至痛打屁股,日后难免沦为猪狗!

最后说说龚自珍子龚半伦。龚自珍,是一位有思想有才华的爱国诗人,其《己亥杂诗》,广为传诵;他忧国忧民,认清“英夷巨诈”,对英国殖民主义的野心,看得最为清楚。林则徐赴广东禁烟,他赋诗壮行,鼓舞士气,还出谋划策,多所建言。但他的儿子,却公然卖国,时人以汉奸目之。

龚半伦天分颇高,性格冷僻。中年益寥落,后投英人威妥玛麾下,颇受赏识。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龚为向导曰:“清之精华在圆明园。”故英法兵直趋圆明园抢掠。圆明园化为灰烬,固然是英法联军所为,而龚半伦引狼入室,则是罪无可逭,将被永久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龚自珍泉下有知,情何以堪?

本文所说名人,限于流芳百世的。名人之子多不肖,说明名人的因子确实不遗传。即使是遗臭万年的臭名,也不会遗传。这里用得着一个曾经的说法: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当然,如果变相而顽固地坚持血统论,那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摘自《杂文报》)

猜你喜欢

赵翼狄仁杰太宗
近四十年赵翼史学研究述评
从理据出发展开高品质评价——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走进文言文深处
肱骨良臣魏玄成
赵翼“颂清”与“刺清”再认识
赵翼“颂清”与“刺清”再认识
人小鬼大狄仁杰
人小鬼大
人小鬼大狄仁杰
太宗纳谏
赵翼诗论的唯新倾向及与性灵派的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