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郁达夫演讲等

2012-02-11

文史博览·文史 2012年12期
关键词:总长

郁达夫演讲

九月六日(星期四)上午,扶轮中学当局得悉文学家郁达夫先生来津,即推曹秋芳先生前往迎请赴校作公开演讲,惟郁氏以事出仓卒,未及预备相当材料,愿在校谈谈个人感想及经验,并与诸生解答关于文艺上各问题。当于是日上午十时左右莅校,随行者有小说家王君。

郁氏面容较过去颇形衰老,带花镜,背微驼,牙齿亦脱落数枚,着深灰绸袍,中国便鞋,神采颇潇洒,由校长略事介绍后即开始谈话,题为《北游杂感》及《创作的经验》,由高三学生陈学弢、莫家鼎、郑有勇、吴奎龄担任记录。

两段讲话,均极简短,郁氏谓此次北来经过青岛,并一度赴山海关游览,个人所感到者即北平市面萧条,气象阴沉,不若往年繁茂,现在中国并不似以往经济之宽裕,农村闹恐慌,大学生闹失业,此实不良现象,望大家注意云云。继称个人的创作经验,为一般所乐闻,自己此类写作,各方面要求甚多,开始写小说有不可遏止之“创作欲”,不发表不痛快,现在则力避“言之无物”的文章。最近出版的《游记》不过是消遣品,供小报文章而已。

讲话毕,郁氏遂答复解说各问题。邵之榆君请报告“创造社成立,经过,及解散”,阮玉祥发问“想象之重要”,范柏林发问“大众语文问题”,吴奎龄发问“现在伟大作品不产生之原因”,郁氏一一答解,简要明晰,均极中肯,十一时始离校。

(1934年9月9日天津《大公报》)

点评:大作家到小小中学做演讲,体现的是社会良知与社会批判精神,及对莘莘学子的期望。这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

河南省公共食堂越办越好

【本报郑州21日讯】 河南省农村人民公社化,建立起来的32万个公共食堂,在实践中证明了它有很大的好处,参加食堂吃饭的人数占全省农村总人口的99%。广大社员热烈欢迎它,称它为“幸福堂”、“如意灶”、“大家乐”。

中共河南省委对公共食堂总结了八大优越性:解放了妇女劳动力;适应了公社化后的集体生产组织形式;节约了燃料、粮食和用具;便于搞集体副业生产,改善群众生活;能进行基本建设,实现炊具改革;大大改变了社员的环境卫生;养成社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过去由于繁琐的家务劳动而引起的社员家庭关系上的不和、争吵、不团结等,现在都消除了。

(1959年9月22日《人民日报》)

点评:如果问在“幸福堂”、“如意灶”吃饭的人们:你们幸福吗?不管如何回答,现在看来都成为了历史的伤口。

清宫太监之末路

北京函:清室此次遣散全体阉人出宫,本系溥仪一人所主持。当时瑾太妃颇持反对,以致溥仪陡然出宫,回至醇王府。后经各大员调停,宣统始回宫,遂将全体太监1030名全行逐出宫外。现在此事已然办理完善。

其招回在各宫殿服务者,为119名。计随传处留28名,储秀宫25名,长春宫23名,永和宫23名,奉先殿3名,升平署9名,寿皇殿5名,太庙3名,其余之911名,一律发给赏银,遣散回籍,另谋生活。其遣散费计首领太监每名200元,其余有30元者、20元者不等,已于前天一律发放,共计遣散费为50200多元。

又,清室各宫殿向由太监看守,现在已由护军管理处调拨护军警察队入内,在各宫殿前守备。又此次清宫遣散太监,大闹家务,宣统与瑾太妃彼此发生恶感。瑾太妃现已迁移于隆宗门外,驻闲宫内。宣统派后妃劝驾回宫,瑾太妃不允。因此双方意见愈深,闻系有某某等从中离间所致。

(1923年7月27日上海《民国日报》)

点评:溥仪之类瞻前顾后之人,家务事都搞不定,政治上就更加注定不能挽救狂澜了。

北大又面临灾难胡适自认“逃兵”

【本报南京十七日电】胡适校长17日下午3时出席北大同学会所筹办之北大50校庆大会,并发表沉痛演词。庆祝会于中央研究院礼堂举行,到会校友200余人,礼堂正面悬蔡元培遗像,布置简单,首由胡氏致词。

胡氏之报告,一再说明渠如一逃兵,不能与多灾多难之学校同度艰危。胡氏并颂扬前北大校长蒋梦麟氏民廿年接办北大时,于多灾多难中去旧革新之精神,及其后支撑“九一八”事变后局面之伟大。而此次又面临灾难,渠本人则已如一逃兵,且称:“乃一不荣誉之逃兵”,声泪俱下,与会者几同声一笑。

(1948年12月18日上海《申报》)

点评:北京大学这一中华儿女心中神圣的高等学府,缘何在当代却被冠上了“北京人大学”名号,值得深思。

新旧京官现形记

近数日来,新旧官僚暗斗极烈,旧者萧索可哀,新者腐败运动如故。现象如此,大足为民国前途危。……兹将各部现状分别汇记如下——

(一)陆军部陆军总长段祺瑞自国务员发表后,曾经推荐陆军次长后,以其所推荐者为士官第八期卒业生,群滋不悦,遂改用蒋作宾。前日蒋次长到京,则见各司司长,段已委定五人,而蒋氏由南带来八十余人无从一一位置,大为愤懑。因之总、次长颇起龃龉,旋由某巨公出为调停,于原定五司之外添设三司,安置南来诸员,且声明以后司长由总长荐任,次长不得预闻,科长以下则由次长委任,总长亦不干涉。划清权限,以免再启争端……

(二)交通部旧日各部商标的特色是“一戴水晶顶子而蓝翎之管门官,一老头子也”。自改定政体后,改官帽为便帽。二十三日虽名为施肇基氏到任之期,但本人并未到部,但贴一留员名单于大堂下,署施肇基启。

(三)内务部设立蒙藏事务处,已调用旧理藩部司员数十人。唐(绍仪)总理之意,各部皆须多用南方人员,而额缺又不可多设,意欲少用旧人。赵(秉钧)总长则以久在民部,熟人甚多,穷于位置之法,大有左右为难之慨。日来民部旧司官闻此消息,乃于前日全体辞职,以为保全面子之计。

(四)教育部蔡(元培)总长到京数日以范次长未归故,于接收事宜未曾议。及昨日范次长已归京。闻蔡总长之意,欲将学部旧司官一体解散,重新组织,以示振作。

(五)农林部宋(教仁)总长于接收事宜尚未议及,须待陈(其美)工商总长来京将分割事宜议妥,方有办法。惟闻已调取部中学生出身之履历,大概有注重学生一面之意。

(1912年4月30日上海《申报》)

点评:一朝天子一朝臣,何况民国初年的权力乱象期。

中国电码之新创造

中国目前普遍适用之电报号码,于收发之际,均须经一度之转译,既繁手续,尤耗时间。以较之西文用字母直接拍发者,未免相形见绌。且所编号码,仅为单字,亦不若西文之有沿用习惯语句,连缀成文之便利,且中国电码,须字字拍发,无从假借,更不能节省经济。在清末商务印书馆,虽有亲民电报书之编辑,然以应用笨拙,且辭句均属有限,久之终归淘汰。

近闻交通部上海电料机器厂主任汪启垄,因鉴于中国电码应用钝拙,费二年之心力,利用注音字母,创造分类词句之新式电码。此次因奉交通部令派调停上海电厂罢工风潮,回京复命之便,将其新创电码,呈请交通当局,颇蒙嘉许。闻连日正在审查字句,以便采用。汪氏系电报高材生,资格老,且富有文学思想,著作甚多。此次创造,定能成功云。

(1925年10月31日天津《大公报》)

点评:时过境迁,过去的“大创造”如今已被无数“新创造”所淘汰,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见一斑。

(责任编辑/木夕)

(电子邮箱:dyy1013@126.com)

猜你喜欢

总长
“天赋”异禀的骡子
蔡元培:既然错了,就得向别人道歉
跟随两任总长勘察昇山
韩检察总长辞职再被驳回
新四军第五师“总长”刘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