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激辩是否军事干预
2012-02-11
●本报驻叙、埃、英、加、德、日记者 李逸达 黄培昭 纪双城 陶短房 青木 李珍 ●本报记者 崔杰通 ● 柳玉鹏 汪析
“针对叙利亚,中国人到底在想什么?”这个问题10日因中国政府证实与叙反对派接触,在世界媒体中变得更有味道。英国《金融时报》猜测,中国是在复制去年应对利比亚危机的套路,在叙利亚“两面下注”。关于中国的“道德”,西方舆论继续“骂”字当头。如有的宣称中国否决安理会决议证明它是“非民主恶魔”,但也有阿拉伯评论家誓言要做“恶魔的拥护者”,称赞中俄顶住西方压力,维护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10日的叙利亚地面非常血腥,其第二大城市阿勒颇发生针对军方和安全部门的爆炸袭击,叙政府与反政府武装的声音几乎同时响起,相互指责对方是元凶,“叙利亚内战”的轮廓在加速形成。“西方必须做得更多”,英国《泰晤士报》大声疾呼对巴沙尔政权发动像去年推翻卡扎菲政权那样的军事干预。美国学者艾德·侯赛因则质问道,照此逻辑,如果中国发生民众抗议,难道我们也要军事打击中国?
“中国向叙反对派打开大门”
“叙利亚反对派组织‘全国民主变革力量民族协调机构副总协调员海萨姆率团于2月6日至9日访华,代表团赞赏中国长期以来在中东地区事务中所持正义立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9日向外界传递的上述信息,让“中国与叙利亚反对派存在接触”成为10日国际舆论一大议题。
英国《金融时报》题为“中国向叙反对派打开大门”的文章说,去年利比亚危机时,中国也曾与冲突双方都保持谈判渠道,接触叙反对派表明,中国已开始对最新一个受动乱冲击的阿拉伯国家两面下注。路透社则说,一年前屈从于西方压力支持在利比亚建立禁飞区的经历已令中国后悔,如今中国苦思的不仅是在叙利亚危机中如何平衡,事实上过去十年,中国一直在思索该在国际舞台扮演什么角色,究竟该在什么时候选择顺从别人,什么时候选择拒绝门外那一大堆因自己崛起而堆积的要求。
日本朝日电视台10日将中国与叙反对派的接触称为一次“调停”,日本《每日新闻》称,中国在为“后巴沙尔时代”未雨绸缪。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认为,与当初先支持卡扎菲政权,后又接触利比亚反对派一样,中国在叙利亚“走着同样的路,也犯了同样的错”。文章说,中国早该同叙反对派联系,因为后者“注定掌权”。
“中国为什么不支持联合国的叙利亚计划?”CNN10日提出的这一问题在国际媒体间激起对中国角色的不同定位。美国《芝加哥论坛报》说,那些对中俄投反对票表示震怒的人其实都是在“表演”,联合国本就不是民主实体,其权力分配基于实力。苏联和中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时都是专制国家,他们坐在那个位子上不是因为他们好,他们聪明,而是因为他们强大。文章设想西方是否应建立“没有坏人的新国际组织”来和联合国竞争,并称应将是否民主作为区分一国好坏的原则,但文章同时承认这存在问题,因为当下叙利亚反对派的许多朋友都不是民主国家。
“中国正加入反美战队”,美国《华尔街日报》10日这样说。文章称,中国投反对票绝非如其所说是要维护不干预别国内政之原则,如果想维护该原则,中国投弃权票即可,而且中国在叙利益远没有俄罗斯多,外界很难理解在中东和非洲有数千外交官和商人的中国会“犯下如此大错”。文章称,中国愿采取与其正常利益相悖的行动,这是个重要信号,说明北京对美国的态度在变化,正在向华盛顿表示不屑,并表明其对美国策划一系列“颜色革命”的反感。“未来,北京会更加咄咄逼人地挑战西方”。
“中国要开始说不了,世界需要习惯这一点”,这是CNN对中国态度的解读。文章援引中国学者的话表达了对中国投否决票“展示外交信心”的称赞,以及对西方通过军事干预更迭别国政权的担忧。文章还转引了中国副外长崔天凯9日在北京对外国记者说的话:“在必须要使用否决权的时候,中国当然会用,该出手的时候中国一定会出手,对这一点希望大家不要有任何的幻想”。
“中国投否决票是出于一个简单原因,该决议草案无助于缓和局势,相反,中国认为强行推动表决会加剧紧张局势”。这段文字10日出现在英国《卫报》上,作者是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他在文中告诉英国读者,中国人反对暴力,投反对票是个“艰难决定”。在《卫报》网站当日跟帖评论中,多数网民仍对中国立场不满,但也有人说中国要么做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全球玩家,要么做西方傀儡,中国正确地选择了前者。
“如果中俄是恶魔,请允许我做恶魔的拥护者”,在沙特“阿拉伯新闻网”9日刊登的文章中,评论家林达·赫德这样说。这篇题为“叙利亚硬币另一面”的文章问道,俄中真像一些国家描述的那样冷酷无情吗?还是他们只是在坚持他们认为的更重要的原则?文章称,奥巴马公开呼吁叙利亚政权更迭,但强迫政权更迭不仅违反国际法,也与联合国宪章抵触。此外,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从俄中角度来看问题,会发现他们早受够了西方在军事上侵犯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区。
文章还说,美国官员每夜真会为叙平民伤亡抱着枕头痛哭吗?如果奥巴马关心叙利亚人的生死,他就不会对美国导弹和无人机打死阿富汗人和巴基斯坦人无动于衷,“拔掉叙利亚说到底是为美国和以色列的利益”,“早在2001年,叙利亚就是小布什9国政权更迭名单中的一个”。
干预还是不干预,这是个问题
10日上午,叙第二大城市阿勒颇发生两起爆炸事件,造成至少28人丧生、235人受伤。
叙国家电视台称,袭击目标是当地军事安全分局和一处安全部队驻地,伤亡者不仅有军人,还有大量平民。BBC称,对于此袭击是否为反政府的“叙利亚自由军”所为,各种说法矛盾。该组织一发言人宣称此事是针对叙政府军的“军事行动”,但随后该组织另一名发言人又称,袭击是叙政府自导自演,为的是转移外界对政府军在霍姆斯血腥镇压的注意力。
10日,有关叙政府军在霍姆斯“屠杀抗议者”的画面和报道继续在西方舆论场广泛流传。在如何阻止巴沙尔政权“暴行”的热议中,“军事干预”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美国《华盛顿邮报》说,奥巴马政府在叙利亚问题上执行的是一种“大恶狼政策”,他本人和国务卿希拉里都在对巴沙尔咆哮,以为这样做就够了,以为叙利亚政权会像稻草做的房子一样脆弱。文章批评奥巴马政府拒绝向一盘散沙的“叙利亚自由军”输送武器,给军事干预行动泼冷水,“难道巴沙尔军队的坦克和大炮都是用砖头做的吗?”文章质问道。
“把这种话留着对伊朗人和俄罗斯人说去”,美国参议员麦凯恩用这番话批评白宫和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有关“我们不认为向叙利亚输送武器是解决问题办法”的表态。路透社也说,西方和阿拉伯世界的外交官只是忙于开会,忙于用最激烈言辞谴责巴沙尔,但就是不愿意对叙利亚实施军事干预,而是指望能把巴沙尔劝下台。
此前,以色列媒体传言英国和卡塔尔特种部队已秘密潜入叙利亚对反对派提供帮助。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院学者卡夹普塔则提出另一设想——对叙利亚的军事干预能否由一支“伊斯兰部队”完成?比如让近来积极反对巴沙尔政权的土耳其派兵。他在美国《新共和》杂志撰文说,美国应设计出一套“俄罗斯人支持,土耳其人和其他阿拉伯人出力,美国欧盟在大后方遥控”的方案。对于时常对战争存在焦虑的美国人来说,在中东打一场非美国人参与的胜仗是迫切需要的。
“为什么北约还不来空袭?难道叙利亚反对派士兵的命没有利比亚反对派士兵的命值钱?”美国《洛杉矶时报》9日如此质问道。文章说,很不幸,答案是肯定的,之所以同人不同命,理由很简单——地缘政治地位不同。文章说,西方敢动卡扎菲,因为他没朋友,而巴沙尔的叙利亚位于中东的心脏,并且他有俄罗斯,有中国,还有伊朗,轻易动不得。
这一切让你感到熟悉吗?在很多国际媒体眼中,叙利亚已在渐渐重演发生在利比亚的一切。美国福克斯新闻网称,奥巴马政府已致力于绕开联合国,打造一个“叙利亚之友”会议,美国国务院中东特使本周四前往摩洛哥、法国和巴林,为的是汇聚更多的“叙利亚之友”。美国《扬斯顿辩护者报》则向巴沙尔发出威胁:现在或许还能停止杀戮,体面流亡,否则将面临卡扎菲式的命运。
“叙利亚局势越来越像利比亚”,俄罗斯《观点报》10日说,阿盟可能最快下周就会承认叙利亚反对派为叙合法代表,五角大楼也在考虑军事援助叙反对派以备白宫之需。俄副防长安东诺夫则表示,俄将全力阻止外界军事干预叙利亚。
“法国人不能忘记历史”,法国《观点报》用这句话警告法国不要参与对叙军事干预。文章说,法国1920年就曾试图干预叙事务,1945年为防止叙利亚独立,法军还曾轰炸大马士革,杀死数百人,但第二年叙利亚还是独立了。“军事干预只会让更多人枉死”。
“难道我们也要军事打击中国?”美国智库“国际关系委员会”专家艾德·侯赛因的质问展现了西方内部对军事干预的矛盾心态。侯赛因在文中一连提出数个问题,如军事干预究竟该如何进行?一旦实施,谁能接替巴沙尔掌管叙利亚?侯赛因说,没有美国的北约“办不了”叙利亚,阿盟更不够资格做有中、俄、伊朗支持的叙利亚的对手。而且军事干预必将导致占领,占领则意味着激发更多仇恨。文章还说,如果军事干预叙利亚被确认为先例,那么基于同样逻辑,如果中国也发生民众抗议,美国是否也要攻打中国?
“一幕没有英雄的戏剧”
“1957年,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说,如果遭别国军事入侵,任何中东国家都可以从美国得到经济和军事援助。如今,美国形成了艾森豪威尔主义的现代版本:如果面对的是一个不符合美国利益的政权,中东任何反对派都可以从美国得到援助,反之,如果一个政权符合华盛顿利益,中东任何反对派都将面临危险,如巴林、卡塔尔和沙特。”10日,“俄罗斯之声”用这段话解读美国当下的中东政策。
“叙利亚不怕西方军事干预”,这是近来叙国家电视台向外界传递的信息,但“叙利亚恐无法抵挡西方军事干预”的声音也在《祖国报》等媒体上出现过。德国《柏林评论报》说,西方投机式的干预意味着将血腥之手伸向中东,这个政府军和反对派互相攻击的国家正上演一幕没有英雄的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