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总统老家变不成坚固堡垒
2012-02-10
本报驻叙利亚特派记者 李逸达 本报记者 刘 畅
倘若叙利亚局势崩盘,总统巴沙尔能否退守老家拉塔基亚?《环球时报》记者前不久在当地采访时发现,随着叙利亚局势日益紧张,叙总统巴沙尔的老家拉塔基亚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人们不禁会问,拉塔基亚有可能成为巴沙尔的堡垒吗?虽然这里的总统像和支持政府的横幅比首都还多,但经济长期外向型发展、多教派民众汇集、思想开放多元等因素早已冲淡了“总统老家”的色彩。记者在拉塔基亚听到的反政府的声音、感受到的派别对撞很激烈。巴沙尔若被迫弃守大马士革,拉塔基亚很难成为他的坚固堡垒。
巴沙尔老家时髦开放
拉塔基亚是阿萨德家族所属少数派阿拉维的聚居区,据记载,当地有人居住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在叙利亚全境,这种历史的厚重感并不罕见。大马士革有石砌老城,哈马有百年水车,阿勒颇有十字军古堡,相比较而言,历史着实没在拉塔基亚留下太多印记。拉塔基亚青年哈容笑称,这是一座“非典型叙利亚城市”。
记者眼前的哈容棕发碧眼,据他说,他的祖辈百余年前从阿尔巴尼亚来此定居。如哈容一般的外来血统不断注入拉塔基亚,冲淡了拉塔基亚的历史感,这个城市因此富有朝气,显得很现代。拉塔基亚有叙利亚城市难得一见的高楼,西式咖啡馆坐落于6车道的林荫大道,传统的阿拉伯咖啡屋反倒不多。咖啡馆播放着黎巴嫩歌手的最新单曲录影带,画面尺度很大。
叙利亚人说,拉塔基亚从阿拉维派掌权中拿到不少实惠,翻看叙利亚军政大员和商业巨贾的身世,你会发现,不少人的祖籍都是叙利亚西北部拉塔基亚省一个叫卡尔达哈的小村庄——总统的家乡,他们几乎都是阿拉维派。尽管在行政机构和执政党内部可以模糊宗教派别和民族区分,但在情报安全部门、共和国卫队、军队院校等关键核心部门,阿拉维派却是重要的政治标签。拉塔基亚的地位无法和利比亚曾经的“后备首都”苏尔特相比,但拉塔基亚商人穆赫桑也承认,有政策倾斜,投资多,开放度大。拉塔基亚是叙利亚唯一拥有奢华滨海公寓的城市,两室一厅要价30多万美元。夜幕下的拉塔基亚港霓虹闪耀,记者的司机麦迪嘟囔道,当地港口的吞吐量还不如他家乡塔尔图斯港的一半,“如此气势恢弘,还不是政府的面子”。
拉塔基亚也有反对派
这座不背负历史的叙利亚非典型城市,却因总统老家之名,举起了政治大旗。拉塔基亚街头遍布总统画像和支持政府的横幅,数量比大马士革还多。在拉塔基亚的基督社区,记者看到在叙利亚20天行程中所见的唯一一幅总统巴沙尔和夫人阿斯玛牵手亮相的海报,这给原本充满政治意味的宣传品平添几分亲情滋味。叙利亚人对温和雅静的总统夫人颇为喜爱。阿斯玛言行低调,常自己驾车上街接送3个小孩,叙利亚陷入乱局的整个2011年,阿斯玛从未在政治场合露面。
在叙利亚,《环球时报》记者因中国面孔总能从热情的当地人那里收获感激。唯有在拉塔基亚,记者相遇或结识的一些人总是言辞闪烁。哈容说:“没有人否认,政府在民族和教派融合上做得很好,但局势越来越乱,不同教派的人们难免心存戒备,拉塔基亚人的情绪尤其敏感、微妙。”
多元开放,非铁板一块
记者所看到的拉塔基亚并不平静。横跨滨海公路的未完工的水泥天桥上是麻袋堆砌的堡垒,持枪军人前后戒备。司机麦迪指着公路东侧大片的拉塔基亚省山区说:“这里3个月前死了很多人,还好军队和警察平息了一切。”
拉塔基亚市区一隅,逾万名巴勒斯坦难民居住在以黄色土石楼房为主的社区内。叙利亚动荡初期,社区内发生暴乱。虽然支持巴沙尔是拉塔基亚人的基本立场,但几名穆斯林青年拉住记者说,他们没有拿起武器,但他们反对总统,因为“政府在杀人”。民族、教派混居,侨民增加,对外交往频繁,拉塔基亚因此多元开放,只不过它似乎不再是阿拉维派随时能回的老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