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荡风暴连袭马尔代夫

2012-02-10

环球时报 2012-02-10
关键词:希德马尔代夫印度

●本报驻印度、英国、法国、日本、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廖政军 纪双城 杨明 李珍 青木 ●本报特约记者 甄翔 柳直

马尔代夫军事哗变出现新的戏剧性。“主动辞职”的前总统纳希德8日怒斥眼下掌管国家的是“一群狗东西”,并称自己“是在枪口逼迫下辞职的”。纳希德的讲话得到数千支持者欢呼和力挺,但也让马尔代夫同他一起掉进时空隧道:纳希德像多年前一样重新成为街头抗议者,马尔代夫则像独裁者加尧姆在位时一样,暴力冲突蔓延。马尔代夫的政治故事“兜了一圈回到原点”。有媒体感慨南亚版“阿拉伯之春”遭遇倒春寒。新闻网站“eTurbo”9日分析原因说,纳希德曾被称作“新奥巴马”,但就像奥巴马一样,高期望和没改变让民众加倍不满。德国《南信使报》进一步分析称,这是西方民主和最严格伊斯兰的阵地争夺。巴基斯坦《黎明报》则说,这是印巴地区影响力的又一次比拼。《印度斯坦时报》的评价是:国家不可能只是一个小岛。

下台总统又成街头抗议者

“9日清晨,马累街头宁静中透着紧张。前总统纳希德发现,自己重新回到曾经熟悉的街头抗议者身份。”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这样评论纳希德眼下的处境。据报道,马尔代夫刑事法庭9日上午向纳希德及前国防部长易卜拉欣发出逮捕令。纳希德称自己“将是首位在监狱度过余生的前总统”,并呼吁国际社会对此做点什么。

马尔代夫独立英语媒体“面包车新闻网”编辑罗宾逊评论说,纳希德已从最初对政变的惊恐中醒过神来,决定反击并重新夺权。据美联社报道,8日下午,纳希德在辞职后首次公开露面。他对媒体说,“我把整个国家留给了一帮狗东西”。纳希德一反之前“主动辞职”的表态,称“我是在枪口下被迫辞职的。他们说如果我不辞职,就毫不犹豫地开枪”,并暗示前副总统、刚刚宣誓就任总统的瓦希德事先清楚“政变阴谋”,借机夺权。

与纳希德关系密切的新闻顾问保罗·罗伯茨8日向路透社提供了这一过程的首份目击者记录。罗伯茨说,总统府的大门打开,一些他们从未见过的没有号牌的车开进来。纳希德从车上下来,身边有50名士兵和未曾见过的高级军官。纳希德随后被带进办公室,见过内阁成员后在电视上宣布辞职。

路透社称,现在,防暴警察和士兵发射催泪弹,殴打纳希德和他的支持者,前任加尧姆在位30年期间的画面在马尔代夫重演。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8日傍晚,在军警哗变的国家广播电视台外,数千名前执政党民主党的支持者举行示威,被武装警察用辣椒水驱赶。目击者说,约有40人至50人受伤,其中包括纳希德,“他被打得很惨”。该党主席穆沙·马尼克的儿子9日也对法新社说,他父亲的头部被警察打得鲜血直流。

“马尔代夫已经沸腾”,《印度时报》9日如此形容这个以往看似平静的岛国。暴力蔓延至多座岛屿,有马尔代夫官员称,那里的事态甚至比首都更严重,示威民众攻陷数个警局,多座政府大楼也遭焚烧。该国第二大城市阿杜的市长9日称,该市的法律与秩序已完全“崩溃”。位于该市的机场是外国游客从马累前往其他旅游岛屿的主要机场。警方曾发表声明称,担心“当前的示威浪潮向类似恐怖主义行径发展”。

8日,现总统瓦希德召开记者会否认国家发生政变。他说,他事先并未预料到纳希德会辞职,同时否认联合反对派迫使纳希德下台。瓦希德9日紧急任命新的总统办公室新闻秘书、内政部长和国防与国家安全部长。同一天,纳希德表示,会参加下届总统选举,并将赢得胜利。据法新社报道,纳希德的妻女8日晚已经逃到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并于当晚“同总统通了电话”。

马进步党发言人谢里夫称,马累街头9日一定程度上已经恢复正常,“人们正送孩子们上学”。但马民主党议员阿卜杜拉认为,经历周三的暴力后,周四可能发生更多对抗。她说:“我们从电视上看到如此多暴力,不知道人们还怎么能保持平静。”据法国《费加罗报》报道,亲纳希德的政治家阿卜杜拉称,斗争不会停止,“他们不让我们在一个地方集会,我们就去另一个地方”。“面包车新闻”编辑罗宾逊评论说,7日风暴来临之际,这个国家的人们努力去理解政治局势的剧变。然而现在,动荡开始了,局势就变得难以想象。

“阿拉伯之春”的倒春寒

“马尔代夫的政治故事兜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全球旅游新闻网站“eTurbo”9日发出这样的感慨,并报道说,2008年,纳希德在马尔代夫首次多党选举中获胜,结束前领导人加尧姆30年的专制统治。当时许多人把纳希德称作“新奥巴马”。

对于马尔代夫政变的消息,英国议会跨党派马尔代夫事务小组主席大卫·艾密斯用“震惊”和“悲伤”描述自己的感受。英国广播公司用“民主十字军颜面扫地”为题做报道。据法新社报道,美国高级特使11日将到访马累。俄罗斯《真理报》8日评论说,纳希德曾被称为伊斯兰世界最民主的领导人,对于西方推行的民主来说,这是个沉重打击。去年11月,英国首相卡梅伦曾称纳希德是自己“新结识的最好朋友”。

用示威、暴力将领导人拉下台,

这熟悉的一幕让人想到中东、北非至今甚嚣尘上的“阿拉伯之春”。日本《外交家》杂志称,马尔代夫事件恰恰是“阿拉伯之春”的对立面。在阿拉伯那些发生变化的国家,群众力图推翻独裁者,以民主政体取而代之。而在马尔代夫,民主政体却被反民主集团劫持。

纳希德8日在《纽约时报》上撰文表达了类似慨叹。他写道:去年推翻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和也门独裁统治者的一波革命固然会带来希望,但马尔代夫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教训:一天能推翻独裁者,消灭独裁统治的残余则要花上很多年。美国《华尔街日报》9日评论说,正如中东、北非国家的早期民主一样,南亚地区也有理由担心创建不久的自由民主政体会倒退。报道援引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切拉尼的话说,马尔代夫此前一直是该地区的“希望之光”,但现在看来,“民主转型出了差错”。

新闻网站“eTurbo”9日分析这种“差错”称,就好像美国总统奥巴马当选后人们不切实际的高期望一样,纳希德就任总统不久,人们的失望之情就开始显现。新政府上台之际,世界经济快速下滑。马尔代夫民众没能立即从政府更迭中获得任何经济收益。英国《卫报》说,外媒将纳希德胜选描绘为正义战胜邪恶,但在其执政3年之后,前政权泛滥的政治交易、腐败和暴力并未显现出削减迹象。

在不少媒体看来,马尔代夫新生的民主会受到什么影响现在还很难说。但《卫报》注意到,在纳希德下台前几个月,反对派还拿出另一个政治武器:宗教。批评纳希德削弱伊斯兰的声音越来越高,这在保守势力上升的“百分之百逊尼派穆斯林”国家里是个相当严重的指控。据印度《先锋报》报道,像马尔代夫正义党等一些激进政党一直希望完全实行伊斯兰教法。据称,正义党是一个倾向于塔利班的党派,它目前控制该国的伊斯兰事务部。

“贪污、政治和好战的伊斯兰正摇动着印度洋岛国。”路透社的文章说,每年几百万去马尔代夫的游客中甚至没几个人能嗅到该国的政治困境,或者在这个世界最著名的度假天堂中与日俱增的好战分子的威胁。纳希德被指责正走上前任独裁者的老路,他逮捕首席刑法法官。他的对手则采取强硬方式对待纳希德的宗教支持者。这一切让践行温和伊斯兰主义的人以及西方政府深感不安。

没有国家只是一个小岛

巴基斯坦《黎明报》9日评论说,马尔代夫的政治危机是印巴争夺地区影响力的又一次考验,还是两国共同应对潜在威胁的机会?分析人士认为,或许这两种因素都存在。据称,马尔代夫两派政治力量都将印度视为“外交优先对象”。1988年,当时的马尔代夫政府还曾凭借印方出兵,平息了外来势力颠覆政权的企图。《华尔街日报》称,新德里则担心马尔代夫可能会像巴基斯坦一样成为伊斯兰政治势力设立反印据点的地方。

《印度斯坦时报》称,对印度而言,马尔代夫的局势比叙利亚要重要,因为这将考验印度施加影响的能力,也能真实反映出印度作为全球事务参与者的实力。截至目前,印度对瓦希德政府的上台表示欢迎,以外交礼节同马方沟通,并称这是马尔代夫“内部事务”。印度加尔各答《电讯报》评论说,这只是表面,印度其实一直密切关注从海湾地区流入马尔代夫的大量资金,以及突然出现的马尔代夫与巴基斯坦两国民间往来的热情。

《印度快报》9日评论说,不管马尔代夫内部政治动荡有多轻微,都可能引发印度洋整体战略格局巨变。马尔代夫位于从资源丰富的波斯湾和非洲到中国和东亚的海洋运输线上,是广阔印度洋上少数几个重要陆地据点之一。有人认为中国要在马尔代夫建海军基地,作为包围印度“珍珠链”的一环,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不过不容置疑的是,马尔代夫对中印这两个正在崛起的海洋大国意义重大。

《印度斯坦时报》称,有人想把马尔代夫的政治动荡归为学术问题,认为这不过是极少数专家才会关心的问题。毕竟,马尔代夫不过是个群岛国家,人口和印度一个城镇相当。但其实这种观点谬以千里,因为“没有国家只是一个小岛”。▲

猜你喜欢

希德马尔代夫印度
臭希德
如果可以去印度
最佳拍档
马尔代夫
最高警察
“幸运”的寻宝人
印度数字
赵薇:在马尔代夫跑步修行
印度地毯
马尔代夫要变卖 总统游艇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