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英国游客在美“因言获罪”

2012-02-10

环球时报 2012-02-10
关键词:埃米安全部门布莱恩

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霍斯欧 本报特约记者 冯国川 本报记者 徐 盼

只因为在微博上戏言要“摧毁美国”,两名英国游客不仅被美国拒之门外,还被美国国土安全部门审讯和羁押。近日,这则新闻引发世界多国媒体关注,一向标榜言论自由的美国突然翻脸,让很多人感到匪夷所思。有媒体评论称,自9·11恐怖事件发生后,美国就盯上了社交网络和论坛,敏感地监察“威胁信息”。

据《环球邮报》1月31日报道,26岁的利·范·布莱恩与24岁的同伴埃米莉利·邦廷原计划于1月23日飞往美国洛杉矶旅行。出发前几天,布莱恩在社交网络推特(Twitter)上发布了一条微博:“这周是自由自在的一周,在把美国摧毁之前,我要和朋友们聊聊再做点准备。”此前,他还发了一条微博称要在洛杉矶把玛丽莲·梦露“挖出来”。

没想到,这几条微博彻底毁掉了布莱恩和埃米莉利的完美假期。两人在洛杉矶国际机场一出现就被持枪警卫逮捕,护照也被没收。英国《每日邮报》称,美国警方随后搜查了他们的行李,检查其是否携带挖坟用的工具。布莱恩一直解释称“摧毁”在英国俗语里就是“派对”的意思,“我就是想在美国玩一玩,根本没别的意思”。埃米莉利也解释说:“我们只想在美国度过美妙假期,这是布莱恩在推特上想表达的所有的意思,他不会伤害任何人。”

不过,这些解释没有让美国警方信服。《纽约时报》报道称,两人像“恐怖分子”一样被戴上手铐并与非法移民一起关押了12小时。埃米莉利告诉《每日邮报》说,那些美国官员说,他们想知道我们到底要在美国做些什么。“他们一直问,为什么我们要摧毁美国,他们还问我,当布莱恩挖玛丽莲·梦露的坟时,我是不是在旁边放风,听到这样的话我都要笑死了”。布莱恩说:“这听起来很荒唐,甚至很可笑,但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只感到恐惧。国土安全部对待我们就好像对待恐怖分子那样。”经过层层调查,两人在1月24日被遣返回国。回国前,他们还被要求签署了一份被美国拒绝入境的文件,声明今后如果还打算赴美旅行,除了不能随便乱发微博外,还要向驻伦敦的美国大使馆重新申请签证。

两人的遭遇在英国掀起轩然大波,很多英国网友都表示愤怒和委屈。有网民在《每日邮报》上留言说,美国安全部门这样做说明他们缺乏足够的分析能力,“有几个极端主义分子会在动手前,还公开宣布自己的计划”?网民尼尔·拉斯泰德则担心称,“究竟有多少微博留言被美国情报部门盯着?这才是最大的灾难性消息”。 英国广播公司引述英国旅行社协会的话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各国尤其是美国当局一直紧盯公众论坛中一切可能被理解成带有威胁意味的信息。

《印度时报》2月1日称,这件事表明美国安全部门将社交网络的安全审查视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部分,但这些安全人员如何看待社交媒体以及上面传播的信息,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到达什么程度才能看做威胁,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俄罗斯之声》2日评论称,美国政府安全机构经常潜伏在网络中搜索敏感信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美国中央情报局表示,该机构某下属部门雇用数百名分析师,以匿名方式监视外国网络用户的私人档案。

据美联社的披露,这些人每天可审查500万条微博消息。此外,他们还将注意力放在聊天室、当地的广播站以及电视台。美国国土安全局因在推特设立许多虚假账户而遭到民众抨击。这些虚拟账号每天从网络中搜索“非法移民”、“病毒”、“死亡”、“爆发”等和负面消息有关的词汇,然后悄悄追查转发这些标签的网友。虽然使用这种方法阻止恐怖分子和罪犯听起来合情合理,但是人权拥护者表示,这种工作方式损害了基本的隐私权利。有网友调侃称,当前人们最迫不及待的事情,就是让国土安全部学习“如何区分笑话和真正的犯罪威胁”。更有网友谴责称,该机构对无辜的旅游者纠缠不放,无形中浪费了时间,反而给恐怖分子的逃跑创造了机会。▲

猜你喜欢

埃米安全部门布莱恩
跳跳的家
转世为鸡
医院电梯安全管理的策略
盲点(2)
捕风的女孩
埃米莉的铜锅
英媒爆安全部门有用工黑名单
特殊礼物
管它三七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