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年会回顾
2012-02-10
中国科协年会是中国科技领域高层次、高水平、大规模的科技盛会。其前身为中国科协学术年会,1999年由胡锦涛同志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同意设立。从2006年起,由综合性、跨学科、开放性的学术年会转型为大科普、综合交叉、为举办地服务的综合性科协年会。年会由中国科协与省级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每年举办一届,至今已先后在杭州、西安、长春、成都、沈阳、博鳌、乌鲁木齐、北京、武汉、郑州、重庆、福州、天津举办了十三届,第十四届将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
中国科协年会主要通过组织高层次、开放性、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2006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更名为中国科协年会,确立了的年会定位,并启用了年会永久标识,实现了年会的全面转型。从2008年开始,中国科协决定年会以届次确定名称。
中国科协学术年会是中国科技界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而举办的高层次、综合性、大规模学术盛会,每年举办一次,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科协申办。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年会的召开,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和亲切关怀。中央书记处领导对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给予了充分肯定,有关领导同志多次提出指导性意见。
年会充分发挥中国科协及所属全国性学会学科齐全、人才荟萃以及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横向联系的优势,有针对性的邀请国内外顶尖学者,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动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活跃学术思想,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促进中国科技进步、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已经成为享誉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科技盛会。
历届学术年会都得到了举办地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对学术年会的成功举办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联合办会,对促进当地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引进智力资源,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公开性,推动科技、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营造全社会尊重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增强广大群众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举办地同全国乃至世界科技界的交流与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年会宗旨为“大科普,综合交叉,为举办地服务”,大科普是国际惯例;综合交叉是推进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增强年会对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紧密结合地方实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为举办地服务,是年会的方向。年会内容一般包括“1+3+X”内容模块,其中“1”指大会开幕式及大会特邀报告,“3”指专题论坛、学术交流、科普三项主要活动,“X”指院士、专家与地方政府官员座谈交流及其它相关活动。开幕式及大会特邀报告邀请党和国家领导人和院士、专家。开幕式还颁发“求实杰出青年奖”和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专题论坛根据举办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设立,旨在促进专家学者与党政部门、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学术交流主要由全国性学会组织,围绕科技前沿动态、学科交叉和科技创新中的重大问题设立若干专题,旨在搭建专家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平台。科普活动由相关部门联合全国学会进行,重点邀请参加年会的院士、专家参与面向学校、社区、企业、农村的各类活动。
年会开幕式和大会特邀报告会在主会场举行,除年会参会人员出席外,一般邀请党和国家领导人、著名专家学者、中国科协常委会委员、举办地党政领导及各界人士、地方科协领导、各组织单位负责人,以及国内外科技团体负责人出席。开幕式上颁发求是奖和周光召基金会奖。大会报告会在开幕式后进行,特别邀请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举办地政府主要领导围绕年会主题,就科技界和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科技题目作大会报告。
学术交流活动根据年会主题和学科发展需要,围绕学科交叉、科技前沿发展、科技创新中的重大问题设立若干分会场,搭建专家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平台,并接纳海内外专家参与。科普活动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年度主题和年会主题,根据举办地的社会发展和科技需求,联合国家相关部门和全国学会搭建科普活动平台,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在举办地的学校、社区、企业、农村等开展科普活动,促进科技传播以及专家学者与公众的互动交流。
专题论坛围绕举办地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急迫、瓶颈、全局性的关键问题,搭建决策咨询平台,通过组织专题调研、设立专题论坛,促进专家学者与举办地党政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推进决策科学化。专项活动根据年度特征和举办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年会的平台与资源,安排有年度特色、举办地特点的其它重要活动。
13年来,年会通过举行学术交流,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及人才成长;通过开展科普活动,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通过举办专题论坛,为举办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建议,得到了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受到了举办地的肯定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