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富锦市大豆不同栽培模式应用效果研究

2012-02-09

大豆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富锦市双行行间

高 富

(黑龙江省富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 富锦 156100)

黑龙江省富锦市大豆常年播种面积在200万亩以上,技术力量雄厚,栽培模式先进,先后推广了大豆垄三栽培技术、5厘米垄上双行密植、130厘米大垄垄上三行条播技术及行间覆膜技术等。这几项技术构筑了富锦市大豆生产的支架,架起了富锦市大豆产业飞越的桥梁。

2011年,根据富锦市大豆栽培和机械配套情况,将大豆垄三栽培、45厘米垄上双行条播及行间覆膜3项技术在富锦市农业科技园区内进行集中示范、展示、对比,以各技术的标准化管理为基础,以产量效益为衡量指标,从示范、推广角度着手,展示大豆综合生产配套技术。组装、配套、完善各技术体系,为富锦市大豆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

1 示范基本情况

1.1 示范地点

富锦市农业科技示范区。

1.2 示范地条件

黑粘土,肥力中等,地势平坦,有机质含量2.8%,碱解氮127ppm,速效磷11ppm,速效钾186ppm,前茬大豆,秋深松,秋起垄,秋镇压,达待播状态,参试大豆品种为垦丰16,5月9日播种。

1.3 示范方法

采取大区对比方法,不设重复。

处理1:行间覆膜示范,面积15亩;

处理2:45厘米小垄密植技术,面积15亩;

处理3(CK):垄三栽培技术,面积15亩。

1.4 播种方式

大豆垄三栽培采用2DJQ-7气吸式精量播种机和2BT-2精量播种机播种,密度为26~30万株/公顷;45厘米垄上双行密植采用2DG-2(3)精密播种机播种,密度为36~40万株/公顷;行间覆膜采用2BM-1大豆平作铺膜播种机进行播种,种子行距65-45-65-45厘米单行精量播种,密度为24~30万株/公顷,种子距膜3厘米,播深4~5厘米,膜内深施肥、距种侧下8~10厘米,膜边加土5厘米,厚宽7厘米,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种、复膜、压土作业。

1.5 施肥量

按配方统一施肥,45厘米垄上双行密植亩施二铵10公斤、尿素4公斤、硫酸钾8公斤;行间覆膜亩施二铵7公斤、尿素3公斤、硫酸钾5公斤;垄三栽培亩施二铵7公斤、尿素3公斤、硫酸钾5公斤,分层侧深施肥。

1.6 田间管理

统一管理措施,实行三铲三趟,适期追肥,始花期喷施尿素7.5+磷酸二氢钾2.5公斤/公顷,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1.7 气候条件

由气象资料可以看出(见表1),2011年5月份气温略低,比历年同期值低了0.9℃,特别是上中旬,气温低,降水略多,下旬气温高,降水少,光照充足;6月份气温略低,降水少,光照不足,特别是6月上旬;7月至8月气温略高,降水少,光照充足,有干旱时段,特别是7月中下旬降水只有14.1毫米,对大豆开花结荚不利;9月气温略低,降水多,降水主要集中在9月上旬。整体看2011年自5月1日起到9月23日止,全市≥10℃积温合计2516.1℃,比近几年≥10℃积温都少,少了150~300℃。

表1 2011年气象资料(5月1日至9月23日)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调查

由表2可以看出,处理1出苗期为5月17日,处理2出苗期为5月19日、处理3出苗期为5月20日,处理1出苗最早,比处理2早2天,比处理3早3天,可见行间覆膜技术提温能力强,苗全、苗齐。始花期处理1为6月22日,处理2为6月25日,处理3为6月26日,处理1比处理2、处理3分别早了3和4天;处理2比处理3早了1天。盛花期处理1为7月18日,处理2为7月21日,处理3为7月22日,处理1比处理2和处理3分别提前了3和4天;处理2比处理3早了1天。鼓粒期处理1为8月20日,处理2为8月23日,处理3为8月25日,处理1比处理2和处理3分别提前了3和5天;处理2比处理3早了2天。成熟期处理1为9月14日,处理2为9月17日,处理3为9月19日,处理1比处理2和处理3分别提前了3和5天;处理2比处理3早了2天。由此可见,行间覆膜技术和大豆45厘米小垄垄上双行条播密植技术有加速作物生育进程的作用。

2.2 室内考种及效益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处理1与处理2都比处理3增产,公顷分别增产352.02和594.44公斤,增产率为14.6%和24.7%。产量构成因子变化情况如下:(1)百粒重最高的是处理1采用大豆行间覆膜技术,百粒重16.6克;其次是处理3采用垄三栽培技术,百粒重为16.1克;最少的是处理2采用45厘米小垄密植技术,百粒重只有15.4克。处理1比处理2和处理3分别增加了1.2和0.5克。(2)平方米株数差异显著,处理1平方米株数为4.5株,处理2为38株,处理3为27株,公顷保苗密度以处理2采用45厘米小垄垄上双行条播技术居首。(3)平方米粒数差异显著,处理1平方米粒数为1663粒,处理2为1950粒,处理3为1496粒,平方米粒数最多的是处理2,其次是处理1,最次的是处理3。由表4可以看出,按照测产结果和当时大豆市场价格,处理1和处理2公顷增收分别为802.47和1949.43元,效果显著。

3 结论

大豆垄三栽培技术与窄行密植技术、行间覆膜技术各有利弊,垄三栽培是以深松、深施肥和精量播种3项技术为核心的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一直以来也是富锦市大豆主栽技术,但由于田间保苗株数不足,光能利用率较低,产量一直不太理想;窄行密植是在“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行距由65~70厘米缩小至45厘米,采用双条密植的栽培方法,增加了群体密度,扩大了绿色面积,提高了光能利用率。由于缩垄增行,二垄变三垄,垄距变小,扩大了单株的营养面积,改善了单株生活领域,使群体与个体布局更合理,产量大幅度提高,但因垄小,抗旱防涝能力差,中耕管理不如垄三方便;行间覆膜技术具有抗旱、保墒、提墒、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肥料利用率等特点,但对地和覆膜要求严格,同时膜的回收问题不易解决。农民朋友在选择栽培方法时要因地、因机械、因品种而定。

表2 物候期调查

表3 田间测产与室内考种

表4 效益分析

[1]姜世波.大豆亩产296.9公斤栽培技术初报[J].大豆科技,1999(4):23.

[2]韩贵清主编.黑龙江省优质高效重大农业技术[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4-60.

[3]刘春华,盛庆军,金玉生.简谈黑龙江省大豆栽培技术[J].大豆通报,2004(4):6.

[4]刘忠堂.高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基本特点[J].大豆通报,2005(5):7-8.

[5]尹淑莲.浅谈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优缺点[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05-106.

[6]石绍河,肖佳雷,刘宝海,等.不同栽培技术对大豆土壤水分、容量及产量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1(5):781-785.

猜你喜欢

富锦市双行行间
行间AANA随机变量阵列加权和的完全矩收敛性
行间种植油菜增加梨着果率和改善果实品质
黑龙江富锦:湿地风景秀丽如画
校企合作背景下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双行”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基于偏离—份额法的黑龙江省富锦市产业结构变迁与竞争力分析
苹果园行间生草技术
线行间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周铁衡
基于能值理论的富锦市县域生态经济系统研究
种蒜达人:亩产轻松超过20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