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小”巨人的 成长史
2012-02-07梁秀璟
文/梁秀璟
2012年4月24日,德国几乎所有主流媒体的头条新闻,都刊登了这样一张照片: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站在一起,温家宝手捧一个电动汽车充电连接装置,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就是这样一张照片,在中德建交40周年的这一时刻,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甚至有人评价它是中德友谊40年的经典缩影,而成就这个缩影的正是——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时间拨回到2012年4月23日上午10时,温家宝在默克尔的陪同下来到了菲尼克斯电气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展台前,听取了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积极参与中国经济建设的汇报,并特别了解了菲尼克斯电气和许继集团合作项目“EV-BC 750V/400A大电流换电连接器”在国家电网薛家岛电动汽车智能充换储放一体化示范电站工程中的运用情况。就当二位总理兴致勃勃之时,接到了一个“突如其来”的任务——将分离成两部分的薛家岛项目中的大电流换电连接器进行对接,于是,便有了前文提到的那张照片。
这张照片,无疑将菲尼克斯电气近年来高速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推向了顶峰。而事实上,其长达90年的厚重积淀,才是成就这一切背后的助推器。今天,记者便探访了菲尼克斯电气集团三位当家“主持”,来为您解密菲尼克斯电气“小”巨人的成长历程。
菲尼克斯电气全球董事长Mr. Eisert
菲尼克斯电气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董事长Mr. Stuehrenberg
菲尼克斯电气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菲尼克斯电气中国研发公司董事长Mr. Bent
成长之基——技术至上,改变一个领域的历史
菲尼克斯电气是一家名副其实的技术型公司。1928年,菲尼克斯电气的创始人Hugo Knümann接到了来自于RWE(莱茵河——威斯特伐利亚电厂)的订单,客户的要求非常高,在不断更新和改进中,最终,菲尼克斯电气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模块化导轨安装接线端子,从此改变了电气连接的历史。
这就是菲尼克斯电气之后风雨90年之路的起点,谈于此,已经近80岁高龄的菲尼克斯电气全球董事长Mr. Eisert仍然有掩饰不住的自豪:“当时的客户不断提出要求,我们就不断地将产品进行改进,就这样一步步坚持下来。我们非常庆幸拥有这样的客户。”谁也没想到当初的一个坚持,却改变了整个电气连接的历史。
此后,菲尼克斯电气便再也没有停止过技术创新的脚步。
菲尼克斯电气致力于各种连接技术的开发,形成了完善的电气接口技术体系,其中很多产品系列已经成为行业的应用标准;
1986年菲尼克斯电气向全球发布世界上第一个现场总线,自此,菲尼克斯电气全面进入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
早在几年前,被喻为菲尼克斯电气“创新者”的现任菲尼克斯电气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菲尼克斯电气中国研发公司董事长Mr. Bent提出“IT-Powered Automation”的理念,他主张“控制信息一体化”,经过数年的发展,事实证明,当时的这个提法恰恰符合了后来技术发展的趋势;
而菲尼克斯电气在技术上的创新于2012年得到了极致的展现——菲尼克斯电气在5个候选者中脱颖而出,其自主研发的运用于风电行业的智能雷电监测系统成为素有“工业界奥斯卡”之称的HERMES技术创新奖的唯一获奖产品。颁奖仪式上,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董事局主席Dr. Wolfram von Fritsch表示:“今年HERMES AWARD的获奖者——菲尼克斯电气在其90年的发展历程中,持之以恒地坚持技术创新,推动科技的进步。”
这些无疑是菲尼克斯电气始终不渝进行技术创新的有力佐证,也恰好应了Mr. Eisert的那句话——“对技术和质量的不断追求,是菲尼克斯电气走到今天的秘诀。”
成长之关键——本土创新,定制客户所需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是看其吸纳整合国际资源的能力,如能源、资金、技术、市场等。而中国的崛起和发展既需要从全球获取能源、矿产等自然资源,也需要获取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更需要开拓广大的全球市场。
从活字印刷到“神八”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中国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无数个奇迹。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先后步入中国,将中国市场看作维持增长和突破的创新来源,这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1993年,菲尼克斯电气第一次飞舞在中华大地。这只来自德国的凤凰,一进入中国,就为自己印上了“100%本土员工,100%本土管理”的标签。他们深信,只有实现真正的本土化创新,才能够创造中国市场的奇迹。
在这个信念的指引下,2007年10月29日,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迎来了本土化创新的里程碑——中国公司研发工程中心落成建立,这不仅是德国菲尼克斯电气集团在全世界独立注册的第一个海外研发中心,而且也彻底终结了德国中小企业在海外没有独立注册研发公司的时代,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研发工程中心成为了跨国公司中国本土化进程的一种时代符号。
Mr. Bent回忆说:“当初决定建立中国研发公司,主要是为了更加贴近中国市场,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团队,与中国客户一同开发新产品,并不是将德国总部的菲尼克斯电气产品原封不动地照搬到中国,而是真正的以本土化创新形式,为中国客户开发更适合于他们的定制化产品和解决方案。”
Mr. Bent告诉记者,本土化创新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将德国的技术引入到中国的市场,如何把两国文化融合在一起。比如,在德国,所有产品都有着一个严格的开发流程,如果客户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我们是绝对不会开始开发产品的。但是中国市场的方式显然不是这样。Mr. Bent将其称之为“递推式”的开发流程。也就是,当客户刚刚开始有一些思想的时候,你就需要帮助他来实现,在很快的时间内拿出样品提供给客户,客户在测试的过程中,如果又发现了问题或者新的需求,再进行修改,然后逐渐地开发出最终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这恐怕是我们在进行本土化创新、客户定制时最头疼的事了,因为它完全颠覆了德国人的逻辑思维。”
时间永远是最好的证明。任何正确的事情只有经历了时间的洗礼才会绽放耀眼的光芒。
此次博览会中,温家宝和默克尔两位总理手中拿着的大电流换电连接器就是菲尼克斯电气本土化创新的杰出产品之一。
众所周知,电动汽车是中国“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发展行业,为响应中国的产业发展战略,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依靠技术创新把握新能源汽车发展领域技术前沿。与许继电气集团共同探讨、研发“薛家岛电动汽车智能充换储放一体化示范电站” 项目,并提供了其中的核心部件之一:“EV-BC 750V/400A大电流换电连接器。
事实上,像这种基于本土化创新、为客户定制的产品又岂止只是发生在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Mr. Eisert说:“我们在每一个分公司都提倡本土化的管理,这并不是中国公司的专利,这是菲尼克斯电气全球公司的一种传统——全球化思考,本地化执行。我们需要了解本国文化的人,来推动菲尼克斯电气这个德国企业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当然,菲尼克斯电气会为各国本土化的团队提供足够的自由、信任和支持。”
成长之惊喜——中国“红”
“中国团队在我的眼中,是一支非常勤奋,富有激情,敢于面对挑战的团队。我要感谢他们,正是这样的一种干劲与激情,才成就了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的快速发展。”菲尼克斯电气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董事长Mr. Stuehrenberg这样评价他的中国团队。
的确,这支100%本土员工,100%本土管理的中国团队,带给了菲尼克斯电气太多的惊喜。从只有6人组成的团队,到成为总公司最大的海外基地,成为全球三大竞争力中心之一和亚太地区总部,它的成长之迅速令总部称奇,令其他子公司羡慕,令同行嫉妒。如今,中国公司已经成为菲尼克斯电气全球2020战略的最大驱动力。
然而,辉煌永远属于过去,在当前中国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势下,菲尼克斯电气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但从Mr.Stuehrenberg的口中,我们不难读出总部对于中国公司的支持与信任。“虽然中国正在处于转型与调整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依然看到了可持续发展的商机。比如电动汽车,比如目前较为低迷的风电和太阳能领域。中国是菲尼克斯电气非常看重的市场,未来菲尼克斯电气将始终与中国客户站在一起,致力成为他们最重要的合作伙伴。”Mr. Stuehrenberg还透露,菲尼克斯电气最近又在南京购买了将近300亩地,用来扩建生产或研发基地。“我们会加大对中国的战略投资,包括研发、物流、生产等各方面的投入。”
Mr. Eisert在采访中丝毫没有掩饰其对中国团队的“偏爱”:“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的聚焦点,而菲尼克斯电气在中国发展的18年也正是中国经济取得跨越式进步的18年,我要感谢李慕松教授,感谢顾建党总裁,感谢杜品圣博士以及每一个中国公司的成员为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所付出的一切,他们始终是菲尼克斯电气这个大家庭中最重要的成员!”
据悉,菲尼克斯电气全球对下一个10年战略已经做出了坚定的承诺:无论未来中国的经济、行业、企业如何变化,菲尼克斯电气全球都将矢志不渝地持续支持中国公司的战略,支持中国市场的发展。
成长之本——相互信任,创建和谐企业文化
每一家企业都有一个企业信条或准则,大家共同遵守执行,来推动整个企业的向前发展。尤其是像菲尼克斯电气这样在每一个分公司都提倡完全本土化管理的企业,如何能够在已经赋予很多权利给子公司本地团队的情况下实现集中、有效的运作?如何能够在充满诱惑的市场中留住核心人才的心? Mr. Eisert神秘地表示,他们有着一本“企业圣经”。的确,在菲尼克斯电气公司的很多处角落,你都不难发现这个“圣经”的存在,即便是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临时搭建的会议室中,也能觅到它的踪影。
Mr.Eisert谈到,菲尼克斯气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对全体员工、客户、业务合作伙伴信任和合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共赢的重要因素在于产品创新,也在于互动合作的方式。同时,菲尼克斯电气非常清楚自身的定位,公司并不上市,因为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赚更多的钱,菲克斯电气只是想在回报客户、回报员工、回报社会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将文化战略自觉融入到整体战略,构筑了菲尼克斯电气独特的发展机制。在人力资源战略中,菲尼克斯电气不仅四方纳贤,广罗人才,并且知人善用,用人不疑。他们始终坚信,信任是维系关系的桥梁。
Mr. Bent也进一步阐述了他对于人才和企业文化的理解。“菲尼克斯电气在企业管理上花了很多时间,主要是贯彻执行我们的企业文化。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员工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他们形成统一的价值认同感,使每个员工都能和企业一同向前发展。总结一点,我们要留住员工的心,这个“心”就是我们的企业文化,它会转化为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
对于企业文化,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第一任总裁李慕松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概括:当外界形势转变之际,我们依然能提供大众所需产品及服务,使企业经营能够持续不断,因而增强企业活力,不仅靠定量分析、科学决策、严密控制等管理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重视管理灵魂的塑造及管理行为所依靠的文化力量,培育和建立企业文化。运用文化作为管理手段来进行企业管理,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是现代一流企业的重要标志。
这就是菲尼克斯电气的企业文化,从集团总部,到各个子公司,流淌于每一个人的血脉中,植根心底。正所谓“财富不能创造文化,文化却能创造财富”,菲尼克斯电气的企业文化必将在未来十年,甚至几十年为其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菲尼克斯电气无疑是成功的,而他的成功绝不仅仅只体现在那张出现在德国所有主流媒体头条新闻中的照片上,历经90年的深厚积淀,菲尼克斯电气收获的远非财富与名誉,更深的是一种品牌的力量与价值——
一个来自于德国的家族企业;
一个改变了电气连接历史的行业领袖;
一个富有深厚文化底蕴,即将步入“百年”的老店;
一个技术先导,重视本土创新的国际化企业;
一个中小企业通过拼搏,一步步迈向跨国巨头阵营的杰出代表;
……
一个正在挥斥方遒,开启全新时代的小巨人。
精彩观点
Mr. Eisert
“企业的发展,不能仅仅看它是否是一个规模大的公司,而更应该看它是否成为了一个好的公司。”
“我必须和我的员工一起,努力的工作,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共同推动公司的发展。”
“做企业并不完全是为了赚钱,应该把赚到的钱用来回报客户,回报市场,回报员工,回报这个社会。”
Mr. Stuehrenberg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它讲究尊重、和谐和关系。不管是对待合作伙伴还是竞争对手,首先都应该尊重对方,进行和谐的交流,进而建立双方愉快的关系。”
“很多年前,在德国,当我们开发自动化产品时。我们的客户西门子,施耐德电气等发现我们已经不仅仅是他们的供应商,在某些领域已经有了竞争关系。但这并不会影响我们的合作。如今,西门子仍然是菲尼克斯电气接线端子的大客户。在一个开放的信任的市场环境中,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
Mr. Bent
“我们在中国建立研发公司,并不是将德国总部的产品原封不动地照搬到中国,而是希望真正的以本土化创新形式,为中国客户开发更适合于他们的定制化产品和解决方案。”
“做企业要留得住员工的心,这个心就是我们的企业文化,它会转化为员工对公司的信任度,进而转化为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