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性文化”的正面和反面
2012-02-05汪新波
文 · 汪新波
“狼性文化”的正面和反面
文 · 汪新波
“狼性文化”反映的是转型的阵痛。在专制的母体中引入自由的基因,谈何容易,文明重建、文化再造,岂能凭一两句口号就万事大吉,然而,做狗,还是做狼,to be,or not to be,这始终都是一个问题
2004年3月,中国出版了一本奇书《狼图腾》,一下子在中华大地上刮起了一股“狼热”。作者曾做过多年的内蒙知青,对蒙古狼的习性了解颇深,因此写出了12个感人的狼的生活片段的故事。如果仅从故事性看,这的确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但作者的写作手法让问题复杂化了,作者一边讲故事,一边呐喊“狼文化”,并将之拔高到前所未有的文化高度:提出了“中华民族到底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的颠覆性问题,并提出将“华夏羊”改造为“现代中华文明狼”的口号。更重要的是,小说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商业圈和文化圈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讨论,提出了一大堆“狼性文化”、“狼性管理”、“狼性团队”、“狼性教育”等等有待解释的概念。这些概念含有共同的字眼——“狼性”。
为了了解狼性,我在网上查阅了一下狼和狗的演化史。狼的演化史有一百多万年,和人类的历史差不多。人和狼有很多相似的生活习性,偏爱大致相同的食物,比如羊。狗是狼的一个分支演化过来的,历史要晚很多。大约15,000年前,人类进入定居社会,未被人类利用的剩骨残骸,吸引了许多小型动物,其中一种犬科动物,慢慢靠近人类,摆出各种驯化的姿势,慢慢被人类所接受,成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这部分犬科动物就是狗。但另外一部分犬科动物,坚决不肯为肉骨头而牺牲自己的独立性和自由,只是远远地观察人类社会,与人保持着警惕的距离,与人类遥遥相望,保持着自己特有的野性和自尊。它们要自己狩猎。于是,它们仰天长啸,在头狼的率领下,走向狂野,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会和生活方式。从生活习性看,狼是既保留了个体独立又发展了团体合作的最好的动物,其特有的独立自强、家庭责任感和友爱堪比人类。向狼学习并非中国人的专利。管理专家TwymanTowery(1997)写了一本《狼的智慧,自然界成功组织的方法》的著作。总结了狼的十二条生存法则:团队,耐心,基于个性的联合,好奇,观点分明,不怕失败,沟通,坚持,战略,游戏,生死考验,忠诚,求变。美国女诗人、心里创伤恢复专家Clarissa Pinkola Estes(1992)将健康的女人比做狼,需要具备一样的心理特质:敏锐的直觉,游戏的心态,高度的献身,注重关系,寻求答案,极度忍耐和韧劲十足。健康的女人要寻找狼一样的内在野性,而不是一味的屈从和畏惧。
既然狼身上有这么多优点,向狼学习也就无可厚非。这正是提倡“狼文化”的《狼图腾》的正面意义。“狼性文化”的背景是中国经济社会痛苦的转型期。人们开始向往自由,寻求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长期以来,中国进行的是一种忠君文化教育,在我看来这种培育忠诚的文化是一种狗性文化,它的本质是驯化,反野性、反独立、反自由。做狗做久了,向往一下狼的生活,这难道不是“狗”之常情。
1903年,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写了一本旷世奇书——《野性的呼唤》,讲述的是一只祖先有狼的血统的南方看家狗由狗变狼的故事。这只狗名叫布克,原本是温暖的南方的看家狗,被贩卖到寒冷的阿拉斯加为淘金者充当雪橇狗。在那里,布克以坚韧的毅力适应了寒冷的气候,学会了所有的生存本领,杀死了阴险狡猾的对手,成为了雪橇狗的首领,赢得了主人的宠爱。这条狗具有了所有人们期待它的优良品质,忍耐、顽强、凶悍、挑战、进取、忠诚,但这些都不是它最重要的特质,这条狗的最大特质是,它身上流淌着祖先留下的狼的血液。虽然对主人的忠诚拴住了它难驯的野性,但狂野的呼唤一次又一次让它向往自然。终于,在主人意外死亡之后,它跟随狼群走进了森林峡谷,事实上,它成了孤独的狼王。
狗可以变成狼,“狗文化”、“羊文化”为什么不能转变为“狼文化”?发生在转型期的《狼图腾》及其“狼文化”的呐喊,又何尝不是一个现代寓言故事,一种对专制的反叛,对独立的向往,对自由的渴望,一种文化的返祖,一种人性复苏,一种狗对狼的敬意。 但是,真理向前迈进一小步,就是谬误。从另一角度看,狼性的背后可能潜伏一种弱肉强食的奴性文化。事实上,野性再好,都只是人类文化中的一个要素而已,文化是一种有人类自己价值观体系的符号体系,涵盖从正义、普世价值到经济人、道德人、社会人假设各个层次,绝非呼唤一下狼性就可以解决。将狼性放大到整个文化体系中,甚至用野性代替人类文明的内心,重回丛林社会,这究竟是文明的进步还是倒退?人和狼的最大区别是人有正义感,并不以生存作为第一法则。崇尚原始暴力、丛林法则,对强者的顶礼膜拜,对弱者的落井下石,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奴性。
“狼性文化”反映的是转型的阵痛。在专制的母体中引入自由的基因,谈何容易,文明重建、文化再造,岂能凭一两句口号就万事大吉,然而,做狗,还是做狼,to be,or not to be,这始终都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