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淮安生猪产业污染现状及环保对策

2012-02-03蒋法成江浩军朱柳燕潘志乐

中国猪业 2012年5期
关键词:淮安市养殖业资源化

蒋法成 江浩军 朱柳燕 潘志乐

(江苏省淮安市畜牧技术推广站,江苏省淮安市 223001)

江苏淮安生猪产业污染现状及环保对策

蒋法成 江浩军 朱柳燕 潘志乐

(江苏省淮安市畜牧技术推广站,江苏省淮安市 223001)

笔者通过对淮安市农委提供资料的数据统计及本地规模猪场的实地调查,了解淮安市生猪产业现状及其污染情况,分析了生猪产业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总结提出了淮安市采取的猪场环境管理对策。

淮安市;生猪产业;污染现状;环保;对策

江苏省淮安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北部,道路交通发达,沟渠河网密布,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工业化建设日新月异,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发展迅猛,规模猪场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解淮安市生猪产业现状及其污染情况,笔者通过对淮安市农委提供资料的数据统计及本地规模猪场的实地调查,完成对淮安市生猪产业污染现状、原因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表1 淮安市2010~2011年生猪存、出栏情况 (单位:万头)

表2 生猪养殖产污系数

1 淮安市生猪养殖现状

1.1 生猪养殖数量呈现增加趋势

据淮安市农委统计资料表明,2010~2011年全市生猪养殖呈现增加趋势 (表1)。

1.2 生猪产业的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本地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务工者越来越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从事生猪生产的人也越来越少。近几年淮安市规模养殖的比重以每年5%以上的速度递增,到2011年底,生猪规模养殖比重已达到82%。

2 淮安市生猪粪污排放数量

生猪的产污系数与品种、性别、饲料、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表2摘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和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2009年2月编写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畜禽养殖业源产排污系数手册》,可作为计算淮安市生猪粪污排放数量的依据。

淮安市全年存栏生猪有保育猪、育肥猪、妊娠母猪、后备母猪、种公猪等多种类型和阶段的猪,以育肥猪为主,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假定存栏生猪的平均产污系数为表2中育肥猪的60%,依据表1和表2估算淮安市2011年生猪养殖业污染物排放量 (见表3)。

表1 淮安市2010~2011年生猪存、出栏情况 (单位:万头)

表3 2011年淮安市生猪养殖粪便污染物产生量

3 淮安市生猪产业污染原因分析

3.1 生猪产业集约化程度提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生猪产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的农户小规模散养、分布均衡逐步向规模化饲养、分布相对集中转变。生猪粪便污染负荷量大幅增加,且越来越集中,养殖场周围没有大片的土地消纳生猪粪便,新出现了许多类似于工业企业的大型污染源。而生猪养殖从农村向城市、城镇周边的大量转移,更加大了城市、城镇的环保压力。

3.2 生猪粪便的农业利用减少

生猪养殖的集约化专业化程度提高,使粪便的产出相对集中;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以及施肥由有机肥为主转变为化肥为主,都使生猪粪便不能及时被种植业利用,种养脱节,使生猪粪便变“宝”为 “废”,变 “利”为 “害”。

3.3生猪粪便处理能力欠缺

生猪粪便处理能力欠缺主要表现在粪便处理设施不足,总处理能力不高;处理设备运转不正常,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二次污染严重,目前所采取的粪便处理方法,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二次污染。

3.4 部分养殖场选址不合理

淮安市部分养殖场由于各种原因,将猪场建在村庄内、人口居住区附近,甚至河流、道路旁边,造成空气污染、水质污染[1]、土壤污染和生物污染,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威胁人类健康。

3.5 依法治理养殖业环境污染,任重道远

我国刚建立的养殖业环境污染法规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些地方的环保部门对养殖场的监管还未到位。尽管有关部门已经重视新建、改建、扩建的大中型集约化猪场的建设,要求对其先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但与猪场造成的污染相比,其管理力度还需加大。依法加强养殖业环境管理,治理养殖业环境污染,依然任重道远。

4 淮安市猪场环境保护对策

4.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大众环保意识

加大畜禽养殖污染和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努力提高畜禽养殖场从业人员及社会大众的环保意识,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引导畜禽养殖场走农牧结合的道路,促进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通过环保和农业部门组织培训班及环保知识讲座,使公众充分认识到畜禽养殖业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4.2 依法治理,明确责任

依据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及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法规,加大环境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对已经建成的污染治理不合格的猪场,采取行政手段实施干预;对新建的猪场建设项目,切实把好选址审批关。积极发挥各级政府职能,加大对环保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环保、农业、工商等部门的相互配合,强化对规模猪场的监管。以保护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为目的,以粪便资源化利用为立足点,以环境容量为基准,以责任制为龙头,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及实用、廉价为原则,科学规划、防治结合、明确责任、强化管理。

4.3 合理规划,科学布局

根据淮安市城乡总体规划,地表水、饮用水等环境功能区类别划分方案,环境保护部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规定,结合本地资源与气候特征,统筹考虑城乡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区域环境规划和环境容量,科学合理地规划猪场建设项目,避开环境敏感区,严格控制猪场规模,降低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成本。坚持走循环经济之路,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原则,将生猪产业和种植业、加工业等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农牧工三结合。同时科学设计猪场布局,为猪只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环境,如使猪舍冬暖夏凉,保持舍内空气新鲜,便于及时处理粪便,符合防疫要求等。

4.4 制定优惠政策,扶持粪便资源化利用

江苏省和淮安市对污染治理好、粪便资源化利用程度高的生猪养殖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对为了消减污染负荷总量而关闭的猪场给予政策性补贴[2];对实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基质、有机肥生产加工企业给予优惠的政策扶持。目前全市共有基质、有机肥生产加工企业19家,对本地生猪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4.5 培养典型示范,推广污染治理技术

对运营良好、污染防治效果理想的猪场经营模式、管理经验及环保措施进行示范推广,加大对生态环保示范场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本地技术和人才优势,加大生猪养殖污染防治技术和工艺的研发力度;在资源化、减量化的原则下,采取雨污分离、干湿分离、粪尿分离的方法,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推广高效、实用和廉价的污染治理技术,推广粪便生产沼气、发电等技术。淮安已成为江苏省户用沼气及沼气工程先进市,沼气技术推广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现全市已有15个规模猪场实现沼气发电,287个规模猪场建成并使用沼气 (图1),最大的沼气池容量达1 200 m3。农业部准备于 2012年5月底在淮安市召开全国户用沼气技术推广现场会。

4.6 鼓励猪场采用新技术,提高饲料利用率

鼓励猪场采用下列新的节能减排养殖技术,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排泄物中养分及金属离子的含量[3],消减污染负荷总量。

4.6.1饲喂氨基酸平衡日粮

在满足有效氨基酸需要量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日粮的蛋白质水平,不会降低动物的生产水平,却可节省蛋白质资源,降低规模养殖的全氮产污系数。

4.6.2合理加工日粮

饲料的加工方法可影响饲料的营养成分含量和饲料的利用率。粒径大小合适的颗粒料因增加了单位体积养分的含量和适口性,可提高畜禽的采食量。据试验报道,猪饲料的颗粒度在 700~800μm时,饲料的转化率最佳。饲料的膨化处理和颗粒化处理可使随粪便排出的干物质量减少1/3;膨化可使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利于消化吸收。

4.6.3使用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是第三代微量元素添加剂,可以在消化道内溶解,而且由于它是电中性的,可以防止金属元素被吸附在有碍元素吸收的不溶胶体上。与无机盐相比,它具有吸收容易、效价高的特点,能够减少金属离子的排出,是一种理想的微量元素添加形式。

4.6.4使用酶制剂

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可以消除相应的抗营养因子,补充动物的内源酶,提高饲料利用率。如在猪饲料中使用植酸酶可以增强磷的吸收,降低排泄物中磷的含量;在猪日粮中使用β-葡聚糖苷酶,可把β-葡聚糖苷和五碳糖苷分解为单糖,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在日粮中使用半纤维素酶,可分解半纤维素,提高日粮的能值。

4.7 发展生态养殖,实现农牧一体化

目前,淮安市正在大张旗鼓的致力于全国生态市的创建工作,市委、市政府对生态、环保工作高度重视,发展生态养殖是本市生猪产业的方向,实现农牧一体化是淮安市的基本方针。全市正在大力推广发酵床养猪技术,已经涌现出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示范推广作用强的发酵床养猪企业和小区 (图2)。

[1]赵峰.浅析海南省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8(1):148-151.

[2]单昊书,吴瑛,姚伟民,等.畜禽养殖污染的原因及对策浅析.农业装备技术,2008,34(2):49-50.

[3]江浩军,黄玉,刘永恒.畜禽规模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与对策.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0,(6):43-44.

X713(253HA)

B

1673-4645(2012)05-0045-03

猜你喜欢

淮安市养殖业资源化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淮安市加强对泗州城遗址的建设引导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淮安市强化“三个一” 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论养殖业“减抗”背景下无抗替代品与畜产品安全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2020年小龙虾养殖业的机遇与挑战
习作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