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对抗毫无意义
2012-01-31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30日文章,原题:毫无意义的对抗 从去年起,美国的海外关注力就如同扫过天空的巨型望远镜一样,撇开伊拉克和阿富汗,转而聚焦太平洋。潜台词很明确。中美两国正在亚洲和其他地区展开直接的实力和影响力竞争。
美国已(向中国)发起挑战,而且至少从表面看来,这似乎是一场不公平的竞争。美国用地球5%的人口控制着世界1/3的财富、1/4的经济,其军费相当于世界其他各国之和。相比之下,中国就像一条小鱼,经济规模约为美国的1/3(原文如此——编者注),人均水平充其量为美国的1/10,世界19%的人口只拥有世界5%的财富,国防预算仅为美国的1/6。
然而,竞争并非仅限于现状。巨额债务使美国占全球经济的比重有望下滑,其国防预算也正遭削减。但中国则与之形成鲜明对照,过去10年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翻了一番以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之一和许多大宗商品的最大买家。对大多数地区邻国而言,中国是引领该地区增长的动力。
无论许多美国政客和外交官如何信誓旦旦,中国也已具备相当实力:它是美国国债的大买家,为美国提供难以从其他国家买到的大量廉价产品——任何严重贸易争端都将引发美国通胀和物品短缺。中国能轻而易举使美国经济复苏变为泡影。
就目前而言,北京对美国声明的感受似乎是沮丧多于愤怒。中国又一次将本国视为美国不公和伪善的牺牲品,并认为美国对其声音置若罔闻。布什时期的美国新保守主义者曾希望中国出现苏联式的崩溃,而美国当代领导人似乎意欲颠覆中国的地区关系,挑战中国的领土主张并发动贸易战争。结果,中国被迫与美国的对手走得更近,双方的分歧被进一步拉大。
然而,美国的外交政策转变似乎并非好事,对中国如此,可能也不见得有利于美国。从气候变化、金融监管、朝鲜和伊朗等亟须解决的全球和地区性事务来看,中美之间的竞争论调无疑使局势更加复杂。两国需要合作而非争吵。更关键的是,这种新论调正阻碍全球经济复苏。▲(作者格雷姆·马克斯顿,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