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互动模式 彰显民生时政——《大连日报》“2012您最期待的事”策划体会

2012-01-31于大川姜学魁

中国记者 2012年8期
关键词:办实事市政府民意

□ 文/于大川 姜学魁

创新互动模式 彰显民生时政
——《大连日报》“2012您最期待的事”策划体会

□ 文/于大川 姜学魁

作为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电子政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大连理工大学教授王延章一直密切关注着政府管理方面的变化。对于“最期待的事”民生调查活动,他给出了自己的解读:“媒体搭台,政府与公众在这个平台上平等公开互动、沟通,是本次活动的最大亮点和看点。‘最期待的事’创造了公众、政府、媒体之间平等公开互动的新模式。”

《大连日报》从2011年11月开始,开设“2012您最期待的事”栏目,通过“市政府办公厅与本报联合推出大型年度民生调查活动,把您最期待的事告诉我们”,架起了广大市民与政府之间平等沟通的桥梁,并通过“您期待,我体验”“您期待,我求解”“ 您期待,我访谈”以及“民意如何走进政府决策”4个栏目,用媒体的视角,全方位报道政府“为民办实事”决策过程,详解“民意涓流”如何汇进政府决策“脑海”,再变为施政纲领和造福于民的决策。截至2012年1月21日,先后发稿92篇,15余万字,得到市民广泛响应和政府高度重视,达到了公众、政府、媒体多赢,创造了公众、政府、媒体公开互动新模式,彰显了党报民生时政报道的魅力。

总结《大连日报》“2012您最期待的事”的策划报道经验,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

树立一个理念——民生时政报道观

《大连日报》提出的民生时政报道观,是党报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运用,是党报坚持“三贴近”原则,开展“走转改”活动,抓住党和政府工作重点的民生问题,在新闻报道中把领导政务行为所涉及的民生元素揭示出来,把党的声音和群众诉求统一起来,使党的工作与民众利益融为一体,提高执政能力,更好地发挥党报作用。树立民生时政报道观,要求采编人员改变以往时政新闻程式化、概念化的写作模式,在采访报道中关注读者的关注,更加注重新闻可读性、权威性和服务性,既体现党报时政特色,又服务民生之本。

“2012您最期待的事”策划报道,正是运用民生时政报道观的具体体现。活动从2011年11月2日开始,两个月的媒体调查、一个月的求解访谈,共征集百姓期待600余条,这些期待得到市政府相关委办局的积极回应,征集活动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很多市民的期待写入到2012年市政府要办的实事中。其中涉及社会保障、城市管理建设、就业、养老、住房保障、交通出行、幼儿教育等13大类市民期待,已被纳入2012年16件为民办实事中。

创新一个模式——公众、政府、媒体公开互动

正如王延章教授所说,“媒体搭台,政府与公众在这个平台上平等公开互动、沟通,是本次活动的最大亮点和看点。”提高社会管理大格局中各要素的互动性,对于提升社会管理创新水平意义重大。从这个角度上看,“‘最期待的事’创造了公众、政府、媒体之间平等公开互动的新模式。”

“最期待的事”架起市民与政府沟通的桥梁,拓宽了市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事实上,市民的期待常常围绕着自己的事和身边的事而生发。关于自己的事,企业退休人员希望涨点退休金,大龄失业人员希望继续“4050”政策,无房户希望有个温暖的家,偏远地区的居民希望通上公交车;关于身边的事,社区居民期待附近建个菜市场方便买菜,有个社区医院方便看病,修个休闲广场或者登山小路方便健身,治理外来务工人员生活聚集区环境;对城市管理细节有更高要求的市民,则希望看住马路上的马葫芦,设置斑马线要科学规矩,公交站点的命名应该统一,弃管小区要有人管,私搭乱建和不卫生路街能够彻底治理;还有关注小微企业生存,希望保护好大连特有的工业文化遗产和老建筑……这些内容看似杂乱琐碎,却几乎涉及到当前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

为了使市民的期待变成政府的实事,使“走转改”活动扎实有效,《大连日报》于2011年11月2日在《把您最期待的事告诉我们》中就清楚列出了传递市民期待的诸多渠道——大连新闻网、新浪微博、热线电话、QQ群、电子邮箱、邮寄地址等等。

采取一个方法——在回应民生问题中引导

“2012您最期待的事”的策划成功,无疑印证了传播学者鲍尔·洛基奇和德弗勒的媒介依赖理论,一个社会越面临深刻变革,不确定因素越多,就越需要信息、导向和定义。在这样的条件下,受众对现存媒介系统将更加倚重。而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多样,价值多维,利益多元,矛盾多发。受众对价值导向的需求格外强烈,报纸舆论引导的任务也更加迫切。“2012您最期待的事”,有效回应了受众需求,深入到公众的心灵深处,恰到好处地实现了引导效果的最大化。

1.民意涓流汇进政府决策。“2012您最期待的事”是《大连日报》与市政府办公厅联合推出的大型年度民生调查活动,媒体肩负着主动沟通、积极引导的使命。值得一提的是,活动创意初期便得到了市长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亲自批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必须问政于民。民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改善民生要善谋为民之策,善做为民之事,前提是善知民之需、善集民之智。“最期待的事”激发起广大市民心中的温暖,在市民中产生强烈共鸣。当大型年度民生调查——“把您最期待的事告诉我们”的消息在大连三大平面媒体头版同时见报后,人们表达和倾诉的热情被迅速点燃,上千名市民提笔写下他们对2012年的期待。

2.“市民的期待”变成了“政府的实事”。“为民办实事”征集了10多年,在媒体上“集中披露”市民的要紧事、着急事和期待事还是头一遭,通过大众媒体平台集中生动地放大市民们的需求声音也是头一遭,政府多个部门同时站在媒体搭建的公共沟通平台与市民对等交流更是头一遭。谈起将“2012您最期待的事”民生调查活动引入为民办实事的征集时,市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用了“头一遭”来形容此次创新尝试带来的变化。期待连着民意、系着民生,一次性集中反映了百姓最真切、最急迫、最强烈的诉求,是政府确定为民办实事最全面、最基础的信息,分类、梳理、分析后也可以成为各部门提升管理水平的基本着眼点和落脚点,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公众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体现的是公共意识的进步,凸显的是政府对‘人’的尊重。”该负责人表示,当政府注重创新社会管理时,公共服务就变得有了温度,人们也将从这种变化中得到更多、更大的利益。

3.“市民的期待”撬动了城市管理新思维。在收到“52条”市民期待后的第四天,大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局局长约见记者时,桌上已经放好了一摞资料,其中包括“52条”涉及的四类问题解答。记者发现,对于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局而言,“2012您最期待的事”已不仅仅是一次活动,更是开拓搜集民意渠道的新尝试,一场城市管理“从民出发”的实践。

实际上,“52条”还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了解民意新途径。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局深知倾听自下而上百姓声音的重要性,不定期地通过“请上来、走下去”的方式,摸民情、探民意、解民忧,点滴收集,并以此作为工作重点、执政思路。局长坦言,“52条”的出现,打破了原来的模式。“52条”多角度、多层面、一次性地汇总了百姓最真切、最急迫、最强烈的诉求,系统地反映了百姓住房方面的需要,这为城市管理者提供了最需要、最基础的信息。

“市民的期待”使市政府每个部门都动了起来,市建委听说许多市民希望实地了解城市建设情况时,反应迅速,在2011年12月29日举办了首个“城市开放日”;市城建局领导要求把市民的期待变成“最先做的事”,他们认为“察民情、知民意,就需要接地气,关注媒体就是接地气的捷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把“市民的期待”当成人社民生大餐,积极发展和谐劳动观,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市交通局等相关部门要求把“市民期待”的事负责到底。

4.“市民的期待”得到全面落实。

市政府在落实“2012您最期待的事”的工作中,能及时解决的,就立竿见影马上落实。如“家门口的路灯亮了”“轻轨运营延时了”“上班的路方便了”“社区工作者收入涨了”等。不能及时解决的,就制定计划逐步落实。如“2012年全面推进都市公交化出行”;增加“隔离栅栏”,治理占道停车,增设信号灯,“让交通出行更安全顺畅”;“整治21处弃管楼、新建23座停车场”;“255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012年全部建成”;“2012年3万余户中低收入群体可住进公租房”等等。每一个百姓期待都像一粒希望的种子播撒在“问政于民”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有阳光照耀,有雨露滋润,进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2012年市政府16件为民办实事的项目里,其中有13件实事涵盖了从百姓当中征集来的“您最期待的事”。“您的期待=政府实事”——这是2011年最后两个月激荡在百姓心中的期待,这是政府部门与党报第一次联合大型民生调查的骄人答卷。这其中,《大连日报》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份对百姓呼声和意见投入极大热情的报纸,一份跟老百姓阅读兴趣和习惯保持零距离的报纸,一份面孔清新和充满朝气的报纸。

大连报业集团)

编 辑 张 垒 leizhangbox@163.com

猜你喜欢

办实事市政府民意
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市政府召开党组会议
党建业务相结合 为民服务办实事
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办实事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
汇聚民情 畅达民意
当好参谋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