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台日报》:以“党报车”提升地方党报影响力

2012-01-31邹海东

中国记者 2012年8期
关键词:英模劳模烟台

□ 文/邹海东

《烟台日报》:以“党报车”提升地方党报影响力

□ 文/邹海东

《烟台日报》“党报车”活动自2007年启动以来,将活动主题与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世博会、纪念建党90周年等重大历史节点密切结合,请劳模、道德模范等先进优秀人物到全国各地参观,普及劳模精神;同时走进基层,服务百姓,为群众办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

《烟台日报》“党报车”活动启动于2007年“五一”前夕,其时,《烟台日报》推出系列报道《岁月,带不走那熟悉的名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烟台部分有代表性的劳动模范事迹进行了报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劳模一辈子没有出过烟台,他们渴望到各地去看看、转转。报社领导敏锐意识到,这是传递道德力量,建设道德新风尚的一个抓手:这些当年的典型,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已没有印象,但他们身上的“无私奉献、敬业爱岗”的精神又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迫切需要的,组织他们去参观,一方面体现了党报对老劳模的关怀,另一方面,也能唤起社会各界对劳模精神的关注。于是,“党报车”产生了。

创新表现形式:将空洞说教变为大众化实践

2007年4月26日,首届“党报车”活动正式启动,20名老劳模参加了本次活动,游览上海,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记者跟团中将自觉践行劳模精神。一些企业家看到报道后,也找到报社,希望能组织老劳模到他们企业讲讲课,把这种精神弘扬下去。

为什么这样一个活动会受到如此欢迎和好评?无疑,劳模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之一。时代需要这种精神。但长期以来,这种典型宣传陷入僵化、老化、模式化的套路,缺乏吸引力、感染力。《烟台日报》“党报车”活动则直接将镜头对准了劳模的日常生活,为他们送去关爱的同时,将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呈现出来,使读者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他们,觉得劳模离自己并不远,劳模精神就在身边。可以说,借助这一平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摆脱了空洞的说教,起到了潜移默化的采访,每天发稿,将老劳模们的感受、心情及期望等,第一时间呈现给广大读者。活动引发的反响,远超预期,本报相继接到200多名市民来电,他们表示,“党报车”活动使他们深受感动,更加了解劳模精神,在工作引导作用,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之后每年举行的“党报车”活动都成为烟台市民热议的焦点,也引起了国内一些媒体的关注。2011年“党报车沪上行·烟台英模重温红色记忆”活动中,在一大会址,“党报车”成为上海、广州等多家媒体采访对象。来自广州一家电视台的记者表示:“党报车”不仅体现出对英模的尊敬之情,对百姓群众也更具有广泛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图1 2011年6月30日,《烟台日报》领导为党报车送行。

图2 2011年6月30日,《烟台日报》启动“党报车沪上行·烟台英模重温红色记忆”活动。图为英模代表在出发前合影留念。

紧扣重大事件:“党报车”成时代精神传播者

重大事件往往呈现为一些重要的历史时刻,受到各方关注。这也往往是媒体报道重头戏,更是党报大胆创新和彰显自身主流媒体地位的最佳平台。《烟台日报》创造性地将“党报车”活动与重大事件相结合,在报道形式、弘扬主题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形成了鲜明特色。

“党报车”活动每年都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一般来说,都与当年的党和国家的重大事件相结合,通过“党报车”活动使人们体会这些历史事件中所蕴涵的精神内涵,弘扬时代精神。如2009年,建国60周年之际,“党报车”活动的主题为“烟台英模重走红色路”,组织模范先进人物走访上海一大旧址等地,在重走红色之路中,重温红色记忆,弘扬红色精神。2010年,《烟台日报》推出了“党报车·烟台英模看世博”活动,组织英模代表奔赴上海世博会,以实际行动参与世博、推介烟台,展示魅力烟台精神内涵。

2011年,建党90周年之际,《烟台日报》推出了“党报车沪上行·烟台英模重温红色记忆”活动,受到各方关注。著名表演艺术家唐国强获悉后,欣然题字寄语:“紧扣时代主题, 弘扬时代精神”。 烟台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负责人、中国民族文艺形象大使朱曼华来到报社,送来她连续两日熬夜创作的剪纸作品“烟台党报车红色沪上行”。活动组织烟台各条战线上的14名英模代表奔赴上海,参观兴业路中共一大遗址、香山路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淮海中路宋庆龄故居等。记者随团采访,先后刊发了《上海滩·红色情》《让红色精神新时代“燎原”》等报道,使广大读者跟随英模的足迹,重温信仰的力量,感受祖国伟大变化。

今年是雷锋同志去世50周年,为弘扬雷锋精神,《烟台日报》发起了以“重走雷锋路”为主题的“烟台党报车,跨海东北行”活动。活动一推出即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当天,就有50多位市民发电子邮件或打电话推荐心中的英模。

活动于今年4月26日正式启动,15位来自烟台市公安、教育、交通等战线的英模和道德模范参加了此次活动。在一周时间里,这些英模代表先后奔赴大连、沈阳、抚顺等地,参观雷锋生活工作的地方,寻访雷锋足迹。记者全程跟踪报道本次活动,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立体展现雷锋精神和英模风采,先后刊发了《与英模同行,传递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等数十篇报道,使广大读者跟随英模的足迹,重温雷锋精神的内涵。许多市民打来电话对活动表示赞赏,一位出租车司机在来电中表示:“ ‘党报车’活动不仅唤起了我们对雷锋精神的崇敬和传承,还能让人们不断汲取前行的动力。每一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都应向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坚守的人致敬!”

重大事件往往是全民关注的焦点,势必在某一段时间内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议程”。“党报车”活动从一开始就注意到这一点,将互动性、实践性作为抓手,吸引群众参与进来,使活动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收到很好效果。首先,在参与人员范围上做调整,不仅劳模,各条战线的先进英模人物、道德模范等都可参与,如既有常年工作在社区一线的居委会主任,也有参加维和的民警;既有学校老师,又有助人为乐的个体户,这使“党报车”更具代表性,更能体现出时代精神。其次,在人员筛选上,先在报纸上发预告,让广大读者推荐身边的先进人物,最后组织相关专家对所有推荐人物进行筛选,确定最终参与人员名单。这样一来,活动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大大增强,吸引了越来越多单位和市民参与。今年的党报车“烟台英模重走雷锋路”活动,仅两天时间,报社就收到230多封推荐信和150多个推荐电话,吸引力可见一斑。

如今,“党报车”不仅成为《烟台日报》的响亮品牌,而且成为烟台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道靓丽风景,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扬、充分肯定。

借力品牌影响:“党报车”为群众排忧解难

《烟台日报》在关注劳模、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同时,又将目光瞄向基层,借力“党报车”品牌影响,走进社区,走进农村,为读者排忧解难,帮群众办好事实事,用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这是党报“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现实需求,也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相吻合。

今年3月19日,《烟台日报》启动了“党报车垄上行”活动,邀请烟台市草莓、小麦、植保等领域专家,来到田间地头、草莓大棚,为农民现场解决种植技术难题。对此,福山区果农李兰群的感触很深。今年,他家一个大棚的草莓发生病害,多方“治疗”无果的情况下,他想到了曾经组织专家到村里讲课的“党报车”,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来电话。接到来电后,《烟台日报》立即联系市农科院草莓专家,前后3次赶赴现场查看。经过专家指导,他的草莓很快“康复”。4月27日,“党报车”又邀请国家“外专千人计划”中的果树专家、保加利亚农业研究所育种研究室阿塔纳斯·布拉高夫教授来到栖霞市观里镇,就果树修剪等技术,现场为果农讲解,受到热烈欢迎。

这仅是《烟台日报》“党报车”活动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早在2009年《烟台日报》就启动了“党报车”为民服务行动。当年,正值金融危机肆虐,一度出现就业难的情况,《烟台日报》接到多个求助电话。为帮助高校毕业生、城镇社区失业人员等各类求职人员顺利实现就业与再就业,《烟台日报》决定借助“党报车”的影响力,推出“党报车”大型就业创业招聘公益活动。当年3月21日,《烟台日报》联合团市委、鲁东大学在鲁东大学成功举办“赢在起点”大学生就业导航论坛,并举行了百企千岗现场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100余个,3000学子达成了求职意向。随后,“党报车”又开到芝罘区东山街道办事处,举行招聘下岗职工招聘会,送去了500多个岗位。一位在招聘会上找到工作的下岗职工由衷地说:“党报车不仅将就业岗位送到了家门口,更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我们心坎里。”

在服务社区居民的同时, “党报车”又开进农村,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从2009年至今,《烟台日报》“党报车”先后20多次开进农村,邀请农业领域的专家教授,走进田间地头,为农民创业致富传经送宝。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党报车”活动为基层群众解决各类难题达900多个。

(作者是《烟台日报》副总编辑)

编 辑 张 垒 leizhangbox@163.com

猜你喜欢

英模劳模烟台
劳模在身边 服务你我他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烟台果树》征稿简章
弘扬英模精神 勇于担当作为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吴天祥亲给拾荒助学老人送大米和鲜花
烟台优利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五老"进校讲"双百"英模人物
排排坐,数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