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重庆市为例

2012-01-29王春宝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重庆市创新能力区域

王春宝 邹 怡

(1.重庆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1331;2.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401331)

一、前言

技术创新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必由之路,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进而获得经济增长的观点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也反映了我国自主创新的程度,所以研究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的技术创新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并且增长的幅度较大,说明我国的技术创新从纵向来看已取得相当成就,但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明显落后于世界上的许多发达国家。重庆市作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特别是直辖的十几年来面对许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该如何尽快地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和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核心问题。

二、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的认识

(一)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

区域技术创新是一个地区从产生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活动,本质上是科技与经济一体化过程,它包括技术开发和技术利用这两大环节[1]55-59。

从社会发展层面看: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地区将新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1)自主创新能力;(2)创新支撑能力;(3)技术转化能力;(4)知识创造能力[2]141-145。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共选择6大类20个指标来对地区工业技术创新力进行综合评价[3]99-101(如表1)。

表1:地区工业技术创新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区域经济增长的内涵

区域经济增长是指区域所生产的物质产品与劳务的数量,在一段较长时期内的持续增长。区域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该区域经济总产出来衡量的[4]188-191。区域经济是指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衡量区域经济合理发展应当有一个指标系统,从中国许多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一般包括以下5个方面:(1)考虑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分析地区经济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是否适合当地的情况(包括人力、物力和资金等因素);(3)规划设计的地区经济开发和建设方案能否最合理地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4)地区内各生产部门的发展与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当比较协调;(5)除生产部门外,还要发展能源、交通、电讯、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等区域性的基础设施。注意生产部门与非生产部门之间在发展上的相互适应[5]201-202。

三、重庆市技术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一)重庆市技术创新能力现状

自直辖以来,重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水平发展迅速,主要有以下特点。

1.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增长迅速

据统计,2010年,重庆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首次突破百亿元,达到了100.27亿元,增长26.2%,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1.27%,比2009年提高0.05个百分点;拥有R&D人员58886人,增长10.4%;申请专利7850项,增长5.2%。2010年,重庆科技取得丰硕成果,科技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实力不断提升(见表2)。

表2:全市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情况

2.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位居全国首位

R&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水平和强度的重要指标。重庆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逐年提高,由2005年的1.61%提高到2010年的2.88%,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4位上升到第2位(见表3)。

表3: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

3.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重庆市企业在市级重点新产品计划的政策扶持和引导下,加大了对新产品的开发投入力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持续增长,呈现较大的增幅。数据表明,重庆市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在全国居于前列水平。

(二)重庆市技术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重庆市技术创新水平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重庆市的经济水平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7894.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1%,增速创直辖以来新高。与2010年全国GDP增长10.3%的速度相比,重庆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85.39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4356.41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增加值2852.44亿元,增长12.4%。

虽然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不能简单归结为经济增长,科学技术能力也不是经济增长的唯一决定因素,因为许多制度和文化的因素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科学技术对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来说,即使不是充分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从重庆市的科技创新水平现状可以看出技术创新能力对经发展的促进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重庆市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的是以技术为基础的产品和服务,经济运行主要依赖于技术对生产力的贡献;

(2)重庆市的高技术贸易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3)国内各地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核心技术的竞争,重庆市各区县的竞争也出现类似情况,支撑地区之间经济实力的后台往往是技术创新力量。

但是必须看到,重庆市的技术创新能力总体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总量不足,重庆市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够,引进与消化吸收是与企业技术创新相辅相成的重要手段,但重庆市的部分企业存在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短期效益、轻核心竞争力培育的不良现象。重庆市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仍显滞后,尤其是重庆市高技术企业总数较少,R&D活动人员和经费投入不足,高技术产业总产值较低,各指标在全国排名靠后,且远低于陕西和四川。这些不足之处也说明重庆市未来的经济发展首先应考虑从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入手,加强全市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区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四、结论

以上实证研究与论述表明,技术利益与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明显的正向联系,而且技术创新是促使经济增长的动因。这说明相对于劳动和资本而言,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不断提高。根据重庆市不同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要建立相应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促进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使该地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一个较大的提高,达到以技术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目的,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一)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劳动者素质,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支撑的基础上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从重庆的实际出发,在创新模式上,把借脑引智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来抓。

(二)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形成有助于转变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真正将政府的职能转变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良好市场环境的创造者和人民权利的维护者。完善经济体制机制,用经济杠杆迫使生产企业和消费者节约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区域技术创新环境

应协同有关部门抓紧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同时加强对区域技术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共性、关键性问题和相关政策的研究,积极探索科技成果与创新资本结合的有效机制,以改革促发展,把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区域技术创新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示范作用。

(四)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作,面向市场搞好区域创新规划

着力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全面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正确处理制造业产品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把数量扩张为主转变为质量提高为主,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技术,促使制造业更多地进入技术链高端领域,提高技术链高端产品在总产品中的比重;加快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促使传统制造业更多地进入价值链高端领域,提高价值链高端产品在总产品中的比重,改变传统工业以中低档加工为主的现状。

[1] 秦耀辰.区域系统模型原理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 孙敬水.技术创新的“双螺旋结构”演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美]劳伦斯·克莱因.经济理论与经济计量学[M].沈利生,等译.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3.

[4] 孙敬水.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 曲振涛,李海舰.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重庆市创新能力区域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