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危险因素探析
2012-01-29卢楚红尹玲英
卢楚红 尹玲英
(南海区黄岐医院 广东南海 528248)
在产科临床中,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这种病症直接威胁到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在临床中因其起病急、发展快,给临床急救带来很大难度[1]。为此对于胎盘早剥的研究就成为急需研究的课题。通过研究发现胎盘早剥的预后与有无并发子宫胎盘卒中有很大关系,为此本文将对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10年间出现总围产儿死亡率为0.27%,其中胎盘早剥产妇47例,发生率为0.11%。年龄22~35岁。其中有10例经产妇,37例初产妇。晚期流产2例,早产31例,足月产14例。所有病例经胎盘送检,均符合丰有吉主编的《妇产科学》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47例胎盘早剥产妇,按照有无并发子宫胎盘卒中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23例观察组为并发子宫胎盘卒中产妇,其余为24例对照组。对比2组分析子宫胎盘卒中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产妇胎儿安全性和胎盘病理检查。
1.3 数据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组产妇一般情况、诊断时间、分娩手法和分娩孕周对比
经过对比发现,2组产妇在平均年龄和体重指出无明显差异(P>0.05);对于产妇产次、分娩手法、诊断时间和孕周进行比较,其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观察对比,我们发现观察组早产率为91.4%,对照组为50%,2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1)。同时发现观察组的产前诊断率也高于对照组(P<0.01)。
2.2 胎膜早剥发病危险因素对比
经过对比,我们发现观察组在子痫前期16例,且发病持续时间均高于对照,P<0.01。而在胎膜早破和羊水过多对比基本无差异,P>0.05。
2.3 2组产妇临床特征对比
对比2组产妇的临床特征发现,观察组产妇在血性羊水17例、胎儿窘迫16例、宫腔积血7例、产后出血14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对比没有明显性差异,P>0.05。
2.4 胎盘附着部位、剥离面积以及病理检查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胎盘附着在子宫前后壁7/16例,宫底宫角16/18例。观察组剥离面积均>1/3,超过2/3观察组12例,对照组1/3~2/3之间有5例,在1/3以内19例,2组差异较大。观察组胎盘剥离面积和胎盘血管病变的程度均高对照组。
2.5 2组产妇和胎儿的安全性对比
47例胎盘早剥产妇共出现胎儿死亡4例,死亡率为8.5%。观察组产妇出现失血性休克2例、DIC2例、死胎3例、新生儿窒息9例。对照组新生儿窒息5例,死胎2例,没有出现其他安全问题,2组对比差异显著。
3 讨论
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是由于胎盘与子宫壁的血液压力增强侵入子宫肌层,而引起的一系列肌纤维断裂等情况[2]。往往子宫胎盘卒中可以反映胎盘早剥的病情发展程度,本文研究出现重型胎盘早剥率为48.9%(23/47)。
胎盘早剥通常会危及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通常会引起产妇产前产后出血,胎儿早产、胎儿窘迫、死胎、新生儿死亡等严重问题。我院观察组产妇的剖腹产率、血性羊水率、胎儿窘迫率、宫腔积血率、产后出血率、死胎率均高于对照组。我院胎盘早剥胎儿死亡4例,死亡率为8.5%。死亡率相对较低,这是因为我院建立ICU机制以及新生儿复苏技术显著提高所致,同时也与医院各科室协同抢救有密切关系,大大提高产妇和胎儿的生存几率。
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危险因素要从子痫前期、胎盘附着部位、发病持续时间来探讨[3]。(1)子痫前期。妊娠高血压会使血管出现痉挛,成为引起胎盘早剥的重要因素,我院观察组子痫前期发生率为69.6%,对照组20.8%,2组对比差异显著。同时在胎盘病理检查中,其胎盘血管病也是观察组明显严重于对照组,表面子痫前期是胎盘早剥的基础,直接影响子宫胎盘卒中病情的发展。(2)胎盘附着部位。观察组产妇的胎盘大多附着在宫底宫角部,宫腔的这2个部位血液最丰富,一旦出现胎盘早剥,将会使产妇出血更多,同时宫底宫角部压力过大时,会使血液侵入肌层,从而引起子宫胎盘卒中。(3)发病持续时间。观察组的发病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的长,表明发生胎盘早剥如果不能及时取得治疗就会引起子宫胎盘卒中的危险。
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还与产妇分娩方法和子宫切除有关[4]。在临床中对轻度胎盘早剥可以行阴道分娩,但对于重度胎盘早剥,需要立即行剖腹产术,以抢救产妇和胎儿的生命,我院观察组23例产妇均行剖腹产急救。出现子宫胎盘卒中,应积极做好止血,尽量保留产妇子宫。如果血流不止,并发DIC,不见子宫收缩,就必须切除子宫,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严重威胁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为此需要严密观察出现胎盘早剥、子痫前期、胎盘位于宫底宫角部的患者,排除危险因素,预防子宫胎盘卒中,以保障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1] 李彩娟.59例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与处理[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349.
[2] 叶巧和,黄玉玲.重型胎盘早剥65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778.
[3] 张华,姚珍薇.胎盘早剥的发病因素及早期防范[J].实用妇科杂志,2005,21:697.
[4] 贾军恒.胎盘早剥相关因素与结局[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