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路径在大专护理教育中运用的初步探讨

2012-01-29郭梦安黄宁益范珍明杨志林蔡安民贺胜名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20期
关键词:大专护理学护士

叶 玲 郭梦安 黄宁益 范珍明 杨志林 蔡安民 贺胜名

1.湖南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湖南益阳 413000;2.湖南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湖南益阳 413000;3.湖南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教研室,湖南益阳 413000

21世纪护士核心能力逐渐被引用到我国护理专业领域,教育部、卫生部于2003年12月联合发文《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中第一次提出中国护士核心能力[1]。加强涉外大专护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可通过确立护士核心能力内涵、改革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等模式来实现,促使他们能胜任临床护士角色。

1 明确护士核心能力的内涵

护士核心能力是护理教育应着重培养的、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2]。护士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性能力[3]。

2 影响涉外大专护生核心能力发展的因素

2.1 学校教育

课程设置不合理,我国护理教育分为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五个层次,大专层次的教育现在纳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中,高职教育介于中专和本科教育之间,其授课的内容“医”多于“护”,缺少护理学专业知识、卫生预防知识、康复保健等综合知识。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开设的护理专业课程由三个知识体系构成,即公共课程体系、医学基础课程体系、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没有突出核心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理论不如本科生,实践不如中专生熟练,缺乏职业竞争力。教学方法的单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课老师示教,学生模仿,对于基础护理技术的教和考,近乎死板地重视操作步骤、程序的规范法,不强调临床决策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医院的实习环境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所有的核心能力都需要通过临床实习得以磨练、发展。目前我国护理工作有着很强的依附性,护士在临床护理决策权没有被受到重视,在很大程度上,护士的工作模式只是限于机械地执行医嘱。护生进入临床,这种环境不利于核心能力的培养。

3 改革培养方案——培养新型涉外护理人才的目标

近年来,医学科技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和卫生保健体系的健全为护理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注入新的内涵,对护理学人才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综合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在探索如何培养大专护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时,结合我国国情,培养目标应是适应社会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提高优质医疗服务质量。①实际操作能力目标:配合医生诊疗、急救,实施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实施整体护理,书写完整护理计划书,协助和指导各种人群进行自我保健。②沟通与合作能力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爱岗敬业,尊重爱护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护、医患信任关系、合作关系,良好社会活动能力和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是保证护理措施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③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能力目标:掌握常见疾病相关理论知识,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判性思维能力是可训练的,积极寻找有效途径,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能力。

4 改革课程设置——突出涉外护理特色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提出: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体系应显著增加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知识和能力中应增加有关老年护理、社区预防保健护理和精神护理[5]。有学者[6]提出,课程类型分配比率力求达到:大学基础课程占40%,护理课程占60%,实验课程占护理课程的50%,形成与国际接轨有专业特色的课程设计、课时分配。加大实验课的比例,将理论与实践比例调整为1∶1.5。突出涉外护理特色,开展双语教学,增加专科护理课程;增加医学英语、专业英语、英语口语;加强学生人文修养,开设医学伦理、医学心理、人文等社会课程,提高护生有效地人际沟通能力。

4.1 改革教学方法

采用多元法教学,如启发式、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BL)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讨论式、研究式方法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角色扮演法、病例教学法、床旁教学法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创新性能力。运用多元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基本专业知识、核心能力。

4.2 改革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课辛苦,表达困难,学生不易理解,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把抽象问题形象化,把静止图像动起来,画面简单,内容表达明了,能增加教学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网络教学具有交互性、开放性、更新快、信息量多、内容丰富等特点,网络教学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教学CAI课件、课程内容、练习题、参考资料、论坛等,学生课后能巩固和消化课堂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拓宽学科知识和视野。利用网络资源能解决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构建教师与学生、教学互动的教学新模式,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7]。例如讲授把肝脏的解剖、肝硬化时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相关的临床学科知识经过超级链接插入课件中。讲授肝硬化失代偿期时,先播放一段肝硬化患者诊疗经过的教学课件,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患者在门脉高压、循环受阻的临床表现,整个教学生动直观,学生在教室内就可以感受医院的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病因、发病机制,掌握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接受了多方位的强化刺激,做到了真正理解所学的内容,并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求学生拷贝多媒体课件,课后复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5 建立健全的考试评价方法

护理核心能力人才培养理念下,考试评价要科学、客观,采用多元性考试办法,确实考查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教学的质量。考试内容特别要注重考核学生综合性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学生评判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考试的方式要建立多主体评价体系,如平时成绩-理论考试-实训考试评价模式,平时成绩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课堂笔记、作业、实训考试等方式进行系统的评价;学生-小组间-老师评价模式,促使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

总之,重视涉外大专护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使他们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享受学习的快乐,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综合能力、自我效能,突出护理专业的特色,更有效推动护理事业向前发展。

[1]教育部,卫生部.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OL].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wsb/index.htm,2010-10.

[2]闫瑞芹,沈宁.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与发展现况.护理研究[J].2004,18(2):201-203.

[3]宋春燕,王菊香.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定量研究及人口学变量的影响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14.

[4]陈明,傅珏,杨金花.我国护理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0):93-95.

[5]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OL].http://www.gov.cn/gzdt/2012-01/10/content_2040677.htm,2012-01.

[6]姜涛.世纪护理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5):455-456.

[7]鞠永熙,孙峰.护理本科教育中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中华护理学教育,2009,6(9):418-419.

猜你喜欢

大专护理学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人大专询民生事 审计问题改好没
网络时代背景下大专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探索
Transwind Shipping Co.,Limited
大专护生自我效能感、就业取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