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有你更完美
2012-01-29朱永红
朱永红
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学生接触最晚的一门学科就要数化学了。在短暂的学习当中既要进行理论学习又要进行实践验证,这两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实践指的就是平时教学中的实验。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热情的重要催化剂,它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打开学生智慧的闸门,最大限度地开发内在的创造性、思维性和探究精神。作为一名化学教师,笔者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教学心得与体会。
1 现实中的化学实验教学
首先,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求知欲,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让全体学生从一开始就喜欢这门学科。虽然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某些学校的条件限制、资金不足等的影响,没有足够化学仪器和化学药品来支撑化学实验。而且大部分学校化学实验教师就是化学任课教师,由于班级人数众多,任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力不从心,导致任课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从而少让学生做实验,主要以课堂的演示实验为主。
其次就是思想问题,由于化学实验在考试的分数中比例很小,而且中考考试的实验题目都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造成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轻视或忽视化学实验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认为只要考试前进行集中训练就可过关,平时无需分心练习。导致实验课很少,即使做了,也是草草了事,中规中矩,按照教师的思路不能有偏差,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探究精神。片面追求实验结果,轻视或者忽视实验操作过程,造成了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现象。所以,为了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2 观察现象,激发探索兴趣,活跃思维
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中学生来说,教师一定要做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点,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求知欲,让全体学生从一开始就喜欢这门学科。教师利用具体、形象的事实,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大大地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让他们通过观察现象,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学习、感受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进行观察实验。但要注意指导和启迪是同步的,教师及时告诉学生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等,引领学生逐步深化认识。另外,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结论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思考、回答中,及时反馈信息,进行自我调控,为接受新知识奠定基础。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笔者在化学实验上下工夫。如在进行分子教学时,笔者举出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事情:盛放在杯中的水敞口放在空气中逐渐减少,如果加热会减少得更快;当你漫步在花园中时,会闻到阵阵的花香。以此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演示实验:向两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酚酞溶液,然后用向酚酞溶液中滴入几滴浓氨水。过一会儿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现象: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强调是酚酞变色而不是浓氨水变色)。告诉学生一个信息: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再进行一个实验:(学生要自带两个瓶盖)两个瓶盖分别用滴管滴6滴无色酚酞试液,小烧杯中装2毫升浓氨水,按课本图示罩上大烧杯,观察现象。分析:A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色,是因为氨水的作用,由此也说明氨水进入烧杯A中,看不见是因为氨水分子是一种很小的微粒,肉眼是看不到的,但能够闻得到它的气味;而B中的酚酞试液没有变红色,很明显,氨水分子不可能进入该烧杯中。引出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3 增加探究性试验,培养创新能力、探究精神
化学课本中的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某些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所以在实验教学中要有目标、有重点地进行训练,既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又注意科学思维方法的养成。但教学中的实验往往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化,缺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兴奋状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开放实验室以及增加一些家庭小实验,增加实验考核的力度,设计含有创新信息的综合实验等,以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如研究洗气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洗气瓶是一种常见的重要仪器,为此可安排一堂课进行专题复习,按下列两个步骤组织学习。
1)发给每位学生洗气瓶和洗耳球,让学生往洗耳球装水后,用洗耳球分别在洗气瓶的长短导管口吸气和吹气,看看各有什么情况发生。实验过程中多数学生都做得成功,观察到应有的现象,但有一部分没有观察到应有现象。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会提出问题:怎样检查洗气瓶的气密性?可以启发学生自己试试,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气密性检查的新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亲身体验洗气瓶的实验工作原理,同时也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出研究课题:洗气瓶有哪些用途?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交流,教师可对新颖的方案进行充分表扬,对不成熟的方案进行补充说明。
4 利用现代技术提供方便,完成高危等实验
有些化学实验瞬间完成,对其过程很难分步观察与判断。用多媒体模拟实验,采用“放慢”“定格”“重放”等功能帮助学生观察,使学生在形象化的观赏中获取知识,记忆准确、清晰,达到教学目的。
有些教室中远离演示台的学生及一些视力不太好的学生对于教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看不到或是看不清,而通过投影可以放大几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清晰地、准确地了解实验过程。
有些高危实验,如在讲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步骤时,应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目的是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以免导致爆炸,当学生看到模拟的爆炸场面时,都被那巨大的声响吓了一跳,感到很不安全。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演示,这样把错误的后果演示清楚了,避免了危险,而且也渲染了课堂气氛。
下列错误操作都可用多媒体动画来模拟: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飞溅;点燃没有检验纯度的氢气导致氢气发生装置的爆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停止加热,后将导管移出水面,水倒吸试管炸裂;加热装有液体超过容积1/3的试管时,液体冲出管外;等等。
5 注意实验器材,实验药品安全
在各种化学实验中,使用最多的就是玻璃仪器。玻璃仪器的优点很多,如耐酸碱腐蚀、容易加工、价廉物美,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容易破碎,它经不得骤然的冷或热,经不得撞击和摔打。例如,“H”型电解水器操作时很容易损坏;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由于重心较高,操作时容易歪倒;学生在连接拨插玻璃仪器时用力的不当,会导致仪器的破损和身体上的外伤等。
化学药品的存放时间较长,可能会变质失效,影响实验的效果,所以实验前教师要把可能发生的问题都预料到,及时应对。而且大多数药品有毒,不能品尝或接触皮肤、衣物。对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也要有所认识、有所防范,实验结束后的废液废渣要妥善处理,防止对环境的污染。所以无论做什么实验,首要的宗旨是保障安全,避免不必要的伤害,顺利地完成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