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2-01-29崔泽山
崔泽山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逐渐进入课堂,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小学科学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而且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增强了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多媒体教学,恰当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使其与常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能使教学更加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节课的导入举足轻重,直接关系到能否迅速激发起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兴趣。虽然新课的导入方法很多,如观察导入法、示范实验导入法、猜谜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但有时恰当采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如在教学“果实是怎样形成的”一课时,由于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看到一株植物完整的生长过程,如果单纯靠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凭空想象,根本难以理解其中的知识内容。教师就可以播放视频将这个过程一一展现。通过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整地看到桃子一生的生长过程。这种间接的经历和体验,学生就会清楚地明白开花的植物历经“花—果实—种子”循环往复的过程。
教师先播放桃花传粉受精的过程,这些优美形象的画面很快把学生带入一个引人入胜的境地,通过视频资料学生知道,桃子的形成跟桃花有密切的关系。这时教师趁机提出问题:“刚才大家都看到了什么?这些画面给你什么感受?”学生的回答各有不同,有的说太神奇了,有的说使人陶醉……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师在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下,同大家一起探讨果实是怎样形成的,收到很好的效果。
2 多媒体教学能够发展学生思维
在教学中,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很难讲解,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手段,可将抽象的概念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枯燥的说教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充分感知,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并抽象出理性知识,突破理解中的难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教学“卵石是怎样形成的”一课时,教师课件出示河道上、中、下游的卵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卵石采集地的环境特点,认识卵石出在水边,下游卵石较多但个头较小。然后,展示岩石由于风化的作用,岩石破裂,在大风大雨中,大块的岩石从山上崩落下来,摔成碎块,因洪水的搬运,又把它们带到了河中,在河水的冲刷和石块间相互的摩擦过程中,有棱有角的岩石渐渐地变成了光滑的卵石。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为什么上、中、下游的岩石会呈现不同的形态?”“它们之间有什么必要的联系?”“卵石是从哪里来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这样,抽象的问题会变得形象,而且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3 在模拟实验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多媒体技术手段能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多媒体技术可以进行动态和静态交互演示,将科学现象用文字、图形、声音、图像等形式呈现在投影屏幕上,这些形式多样的信息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学生尽快进入科学的探究中。如“火山”一课,由于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因此火山的形成过程是学生看不到的,学生也不容易理解。为此,笔者在教学之前制作了生动、形象的课件,找到火山喷发的图片,又让学生回家搜集有关火山的图片和资料。教学时,首先通过图片让学生看到真实的火山喷发的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再用演示实验加以课件的演示进行讲解说明,使学生很容易地了解了火山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多方面地了解到更多有关火山的知识以及地球内部的构造,使课堂教学进行顺利,学生兴趣更浓。
4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降低教学难度
多媒体利用声、形、动画等多种方式大大强化了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视听效果,降低了教学难度,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科学教学中许多抽象复杂的知识,学生很难理解,教师恰当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仅降低教学难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例如“四季成因”一课,其中地球的公转规律及产生的现象比较抽象,假如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演示可使学生直观理解,化难为易。
在理解地球公转时,屏幕先出现地球和一轮太阳,把学生带入神奇的宇宙中,认识到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同一地点受太阳照射不同,有时太阳高度大,有时太阳高度小,有时太阳高度适中,故会出现冷热不同的四季变化。由此,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分析现象推想,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太阳光的直射点一直在赤道附近移动,所以,赤道附近没有四季。而对于南北极,学生很容易理解它处在地球的两个端点,虽然有时会有阳光的照射,但对于这两个地方,太阳高度角很小,阳光带去的热量非常少,因而南北极始终是寒冷的,也没有四季的变化。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对于四季的变化会一目了然,也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利用多媒体,能让学生感知现象的真实
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观察中获得感知。多媒体声画兼备,能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生动逼真的感性知识,可使学生看得深切,记得牢固,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小学科学现象与小学科学规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能定格放大的特点,帮助观察教学。如在认识青蛙捕虫的动作时,即使把死昆虫吊在青蛙面前抖动,让它捕食,也看不清楚青蛙捕虫时舌头的动作,因为这只是瞬间进行,根本不可能用人的肉眼看清楚。
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可以采用多媒体,播放编辑过的青蛙捕虫的录像片,将青蛙的动作通过特技慢动作,甚至一帧一帧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仔细而清楚地观察到:青蛙分叉的舌头翻出口外,沾有粘液的舌头粘住昆虫后舌头缩回原位,上颔下颔合拢。整个捕虫过程,通过录像,使学生的印象深刻,兴趣浓厚,很好地了解和掌握了这一知识。
6 多媒体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力
小学科学教学提倡在科学探究中引导学生建构科学概念,培养学生想象和思维能力,并指导他们独自分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多媒体的形象直观,可以帮助教师在这方面培养学生。教师根据学生探究活动,一方面利用多媒体实物投影来展示学生的实验成果,演示操作过程,讲述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同全班学生交流;另一方面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还可以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技巧。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7 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探究性学习是一个重要课题,但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小学生难以掌握。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选好主题,然后引导学生探索研究,搜集材料,然后展开讨论,整理成文,互相交流。因为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资料有限,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上网查找资料,通过使用现代教育媒体让学生积累材料,使学生能学到课内学不到的知识内容,把课外搜集的资料拿到课堂来交流,使更多的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多种电教媒体的潜能,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优势来配合课堂教学。在媒体的选择上,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尽可能使用制作简便、操作简单的电教媒体,力求用最经济的媒体、最简单的手段,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