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先进教学理念为语文教学助力
2012-01-29牛玉梅
牛玉梅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走进中学语文课堂。但是,在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中也出现很多误区。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对多媒体的合理使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多媒体技术集声像图文于一体,以极佳的视听效果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也确实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之一,被广泛地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中。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学语文多媒体的使用中出现一些误区,需要教师重视并仔细研究。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斧正。
1 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运用中的一些误区
1.1 妨碍师生情感交流,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语文教学是一个教师以情感、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进行密切的互动,形成较好的情感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得到教学反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但是,在一些语文多媒体教学课堂上,教师变成放映员,躲在电脑背后,一心忙着多媒体操作,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学生只顾观看大屏幕,随着画面的变换而走马观花。整堂课下来,师生之间根本没说几句话,更别提什么情感交流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完全地忽视了,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机器,课堂教学由“人灌”变成“机灌”。可想而知,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效果,教出来的学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吗?
1.2 教学过程固定、枯燥,模式化、流程化严重
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事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课件完成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难以改动的。教师就只能按程式一步步进行演示,就算是有些调整,也是微小的调整,对于整个教学过程改动不大。因而可以说,教学过程是固定的,也是枯燥的,教师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模式来教学,学生按照流程来听课,教师引导学生贴近自己的设计进行回答,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模式进行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都被限制,造成思维的单一性。而且,教师和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在师生双方进行学习、沟通的时候,肯定会出现情感的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这些意外情况需要教师灵活把握、随机应变地对待,并且在这种教学调整中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但是,多媒体教学的固定化、模式化会压抑教师的个性和特长,压抑学生的创新思维,产生不良影响。
1.3 课堂教学缺乏灵动性,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被限制、束缚
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也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通过阅读、朗读文字,在自己的头脑中产生独特的想象,从而激发思维的火花。但是,多媒体教学在很多时候则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一些教师为了学生能够对课文进行形象的理解,将课文中描绘的内容制作成图片让学生欣赏,将意蕴无穷的内容以简单的图画、照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在一目了然、形象地理解的同时,文字也就变得索然无味了,而且学生的思想没有进行加工创造,对于这一审美过程也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得到能力的提高。另外,每个人的欣赏水平是不一样的,对于作品的阐释与理解也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教师展示的未必就是学生心中所想的,用一览无余的画面代替学生丰富多彩的艺术创造,这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有好处吗?
1.4 课件制作缺乏创造性,为课件而课件
课件是多媒体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教师必须要利用课件来教学,因此,课件的制作也就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要想制作出精美的课件,是需要耗费很多的精力的,这就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一些教师为了图省事、方便,就从网上来下载一些课件使用,这些课件往往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从而在课堂教学中不尽如人意,教学效果并不好;二是一些教师费尽心力,精心制作精美的课件,反而忽视了深入钻研教材、分析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方法等环节,不仅抑制了自己的创造性,而且使语文教学失去其独具的魅力。
2 中学语文科学、合理使用多媒体的几点建议
2.1 正确认识多媒体,掌握多媒体使用的“度”
对于多媒体教学手段,语文教师要在思想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学工具,要合理使用、不能滥用。首先,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目的是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用多媒体,不代表就是先进的教学方法,就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不使用多媒体,也不代表就是落后的教学方法。其次,多媒体的使用要有“度”,不能滥用。也就是说,多媒体要用在关键处、紧要处,要用在总结分析、发散思维处,不能一节课从头到尾都是多媒体,要恰当、有价值、有意义地使用多媒体。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在学生理解肤浅处、容易出现错误等地方加以适时适度地运用,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加强学生的理解,深化学生的认识。
2.2 加强教学基本功,熟练掌握电脑操作技能,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更多的是对教师的考验,因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师必须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具备超强的驾驭教材、驾驭学生的能力,及熟练地运用多媒体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教学基本功,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深挖教材,钻研学生的学情,从整体上把握住课堂教学流程,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教师要熟练掌握电脑操作技能,以便能够熟练地运用多媒体,熟练制作和操作教学课件,做到课件播放与讲课内容的同步进行,将高超的教学能力和熟练的电脑操作技能结合使用,才能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中发挥最佳效益,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3 多媒体要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发挥整体资源优势
中学语文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需要用多媒体进行展示,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有机的整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具体分析,发挥整体资源的优势。阅读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一些作品时除了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来综合呈现教学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朗读等传统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透过文字,获得更多的个性见解。
2.4 增强多媒体课件的实用性,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
教师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必须要钻研教材和学情,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制作课件,既要做好教材分析、教案设计,也要具备实用性、可扩充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得多媒体课件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小结
总之,多媒体的优势已得到广大教师的一致认可,但是在看到其教学优势的同时要加强对其全面而客观的认识,要在教学中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为语文教学助力。
[1]徐惠娟.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尝试[J].现代教育探索,2011(23).
[2]周泰惠.小学语文多媒体课件的实用性[J].中外教学研究,2011(4).
[3]曹云.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学习,2011(1):353.
[4]刘洁.让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凸显学生主体地位[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6):101.
[5]黄军秋.浅析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几个误区[J].新课程·教研版,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