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情境教学
2012-01-29刘兴荣
刘兴荣
在高职院校中应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必然,利用它的交互性、直观性和形象性,教师可以如实地传递信息,与学生交流反馈信息,保持和储存信息。并能使各种信息进行转换,其过渡方式很迅速、平稳和自然。所以这种新模式的教学方法,帮助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达,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学效率有所提高,教学目标也能顺利实现。在采用现代多媒体进行音乐情境教学时,有些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1 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兴趣,激发兴趣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
有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探求知识的原动力。学生处在青春期,生性活泼好动,对新奇的外在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新颖动画教学情境,把无声的变为有声,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用生动的视觉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2 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地为学生情感体验提供帮助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中,特别是音乐教学,教师的关注点较为单一,重知识性轻艺术性,重技能性轻体验。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学生是被动地听,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没有心情参与,更谈不上在有效的时间内真正领会音乐作品所表达的艺术情感。而这些内容通常又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学生因为无法理解优秀音乐作品的意义和内涵,就不能感受音乐的快乐,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欣赏力就无从谈起。通过现代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真切地获得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提升音乐审美能力,更好地开展音乐教育。
3 多媒体教学的音乐情境,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伟大的创造力使世界展现出勃勃生机。一个人知识再渊博,不具有创造意识,也无法焕发出生机。而这种创造力必须从小培养,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通过现代多媒体教学,引入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音乐作品。
4 通过教育情境的引入,攻克音乐教学的疑难问题
过去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的功课准备很复杂,有大量的板书,还要制作大歌纸和图片,过程乏味,还浪费时间。而采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教学技术,可以把很多多媒体材料综合到大屏幕上显示,通过计算机将图片、乐谱和文稿用不同的方式演示出来,增强视觉效果,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音乐教育是将一种抽象的听觉形象通过内心感受,能呈现一种艺术形象的过程。它是区别于语文和绘画教学的。语文教学用文字和语言可以描述,绘画教学可以通过线条和色彩展示作品,都是比较直接的方式。音乐教师在教授音乐知识的时候,还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计算机技术将非常抽象的音乐理论知识形象化,让虚幻的音乐直观化地表现出来。
比如给学生讲调式音阶和键盘音节的关系,需要事先做一张键盘图,上面标明各个音名。在电脑上用鼠标点击C大调的唱名,再点击,C大调消失,同时G大调的位置出现在键盘上。同样的道理依次可以展示F大调、D大调等。这样的音阶变化都能在键盘相应的位置上显现,学生看到后很容易理解,音乐教师就可以把很复杂的问题变得浅显易懂。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教学技术可以很好地传授音乐知识,生动地表现音乐作品,同时能调剂课堂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有情趣,最终能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不使用多媒体教学很难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虚幻的音乐形象很难具体化。通过计算机技术就可以把复杂的音乐知识简单化,还可以把深奥的音乐知识趣味化。现代多媒体教学还有很多的特性,充分利用开发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经过了若干年的实际使用,笔者有了深刻的体会,通过现代多媒体的音乐情境教学,确实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体验到音乐美好的意境,很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纵然现代多媒体教学有着诸多优点,但是不可否认在使用上还是有所禁忌的。教师切不可把全部精力都依赖于多媒体教学上,不能所有的课件全部追求新奇、花哨。这样的课件看起来大开眼界、异彩纷呈,往往在内容上有所忽略,造成学生的注意力被无意义的画面吸引,看不到教材的实质内容。一堂课下了,新奇的画面冲淡了教学知识,教学效果不理想。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就违背了教学的初衷,是没有意义的。
5 音乐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情境教学的几点建议
运用多媒体在音乐课堂中进行音乐情境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高职学生学习音乐的极大兴趣,帮助他们深入体会音乐的美好境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促进其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但是,这些都是要建立在合理使用多媒体的基础上的。笔者认为,运用多媒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音乐情境教学,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5.1 要注意外在,更要注重内涵
有个别教师为了发挥电教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就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的形式上。他们尽最大努力挖掘音乐课本中可用多媒体的部分,利用一切能利用的视频形式,制作的课件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的新颖、花哨、动感。用这样的课件教学,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也感觉身临其境,但实际成效一般,甚至学生的注意力被其他信息牵制,忽视了真正需要欣赏的音乐内涵,从而降低了教学的功效,这就违背了媒体的运用应为音乐教学服务的教学规律,是不足取的。
5.2 不要盲目追求形象性
在音乐欣赏课本中,不少音乐作品是根据故事或者民间传说改编而成的,在正常的情况下,这样的音乐作品的篇幅显得较长,与此不相适应的是高职学生欣赏水平、能力的局限,往往听了很少一部分就听不下去了,以致他们不能认识到这些音乐作品中的真正内涵和思想。有的教师仅仅是为了能让学生完成听完全曲的任务,就会选取与该音乐作品相关的视频内容,再配上背景音乐给学生播放。其实,这样的做法是弊大于利的。因为大多数人都知道,音乐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形象性及情感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如果教师仅仅把音乐作品形象限制在某一固定的内容中,这就违背了音乐艺术欣赏教学的定律,当然就限制了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再就是,如果教学中每首乐曲都制作这样的视频,费时费力,实际当中很难操作。因此,要从课堂的真正效果出发,真正达到以审美为中心、以爱好兴趣为动力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真正内涵,想象音乐意境,参与音乐创作。
5.3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间做到相互交融
多媒体课件在音乐课堂中的使用确实能增加课堂的容量,但有一个前提是必须遵循学生的学习音乐知识的认知规律,否则是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将要达到的目标、要解决的问题、要举的例子、要说的话都详尽地放在自己的课件中。在授课时,教师只要动动手中的鼠标,不用在传统的黑板上写也不用多说话,完全让课件代替了自己的讲授。在这种缺乏师生之间交流的教学模式中,音乐对学生的感染力会大打折扣。因此,不能制作那样的课件,而应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留一定的时间让师生相互交流,特别是让学生能现场聆听教师的示范与讲解,这是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的,因为课堂中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深深地感染学生。
6 结束语
在将现代多媒体信息教学技术引用到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时,一定要充分发挥它的优势作用,不断改进优化。视觉、听觉的直观展现是为了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对音乐有求知欲望和探索的精神。音乐教师要注意和其他学科友好地结合,普及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增强审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