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学信息化发展提高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首届全国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校长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摘要)
2012-01-29本刊编辑部
“教学信息化挑战校长领导力——首届全国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校长高峰论坛”,旨在围绕学校教学信息化的现实需要,探讨新形势下中小学校长如何推进教学信息化发展,这对提高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和先导,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和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和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2006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提升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2010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同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单独列为一章,同时列为十大项目之一来重点推进,空前提高了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大力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今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在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认真分析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和总结新世纪以来推进教育信息化经验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与体系建设,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对未来十年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整体设计、全面部署,并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今年6月,教育部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要加快实施教育信息化战略,不断提高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实现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学校是教育的细胞。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在学校,关键靠校长、教师。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在基础教育领域,要提高所有学校在信息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等方面的基本配置水平,全面提升应用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要探索数字校园、智能教室建设,农村学校还要基本实现班班通。同时支持、引导、激励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机构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建立覆盖各级各类教育所有课程的教育资源库和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发展教师的信息化技能。目前,许多地方和学校正在结合各自实际,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教育十二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规划”,努力提高学校信息化能力,并探索、创造了丰富的鲜活经验。此次活动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平台,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更好地推进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工作。
有一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同样,有一位具备良好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校长,就有一所高水平现代化的学校。今天论坛的主题定位于“教学信息化挑战校长领导力”,就是希望唤起每一位中小学校长,勇敢地去迎接教育信息化大潮。我相信,通过今天这样的论坛,会有更多的优秀校长脱颖而出,争做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者和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