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先兆早产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2012-01-29刘杰
刘杰
(辽宁省庄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辽宁庄河 116400)
先兆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出现至少10min一次的规则宫缩,伴宫颈管缩短[1]。严重者病情可发展为早产临产。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不健全,出生孕周越小、体重越轻,其预后越差。患者往往产生恐惧、焦虑、忧郁等负性心理,造成很大的心理创伤。因此,如何利用护理干预来有效改善先兆早产患者的预后,以期尽可能延长孕周,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是近来我院针对这一病种实施护理干预的重点。2009年至今,我们对收住院的30例先兆早产孕妇采取舒适护理的模式进行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至今,以我科收治的30例采用舒适护理模式护理的先兆早产孕妇为观察组,随机抽取3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的先兆早产孕妇为对照组。2组资料均无胎膜早破,胎儿存活,无胎儿窘迫,无严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即临床治疗应抑制宫缩、延长孕周。2组患者在年龄、孕产次、职业、文化程度、精神状况和婚姻状况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原则完全相同:抑制宫缩、控制感染、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护理方面,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而观察组除了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以外,以强化的舒适护理为主导,对2组孕妇的治愈率和平均住院天数进行比较。
1.3 评价指标
(1)治愈:腹痛症状及规则宫缩消失,停药出院后未复发;(2)有效:治疗期间腹痛症状及规则宫缩消失,停药出院后复发;(3)治疗失败:治疗期间病情发展为早产临产或早产胎膜早破。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 1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数据以均数±s表示。
2 护理
2.1 环境舒适护理
在视觉上,病房环境要舒适、干净、整齐,房间内要摆放少量鲜花,张贴母婴温馨画报,为孕妇提供柔软、平整的床铺以及合适的枕头与被褥。在听觉上,要安静,可适当播放轻音乐。感觉上,室内的温度要适宜,尽量营造一种家庭气氛,增加生活气息,缓解孕妇的紧张和陌生情绪。对同病种的患者,要尽量安排同住一间病房,避免与引产、妊娠剧吐、化疗等病人同住一间房,以免带来不良的心理影响。
2.2 生理舒适护理
疼痛是舒适的最常见而严重的形式[2],由于疼痛是个体的主观感受,所以要充分重视孕妇的疼痛表达,尤其是腹痛,要查明原因,并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硫酸镁、利托君等是保胎患者常用的药物。因用药时间较长,容易产生疼痛等不适感,护士在注射前要充分评估注射部位的情况,运用无痛注射技能,适当更换注射部位,防止局部皮肤瘀血、红肿、疼痛。在静脉滴注药物期间,应协助孕妇做好进食、洗漱、如厕等基础护理,防止药物外渗。先兆早产孕妇卧床期间易引起肠蠕动减弱,会导致便秘和尿潴留。护士应对孕妇的排泄习惯有所了解,做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指导孕妇注意饮食调配,多吃粗纤维食品和新鲜蔬菜,忌吃辛辣及刺激性食物,预防便秘和尿潴留。
2.3 心理舒适护理
先兆早产孕妇最常见的心理状态有紧张、恐慌、焦虑等,应加强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使用鼓励和安慰性的语言,同时要做好家属的工作,尽量让家属陪护在旁,满足孕妇安全和归属的心理需要,也可让保胎成功的孕妇现身说法,使孕妇看到希望,增强信心。
3 结果
2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有效28例(93.3%),治愈24例(80%),失败2例(6.6%);对照组治愈21例(70%),治愈18(60%),失败9例(30%)。将2组数据运用SPSS 11.0软件处理,P<0.0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5±1.3)d;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9±0.8)d。经检验差别有显著性,P<0.05。
4 讨论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个体化、创造性以及有效的护理模式,但最基本的舒适是护理人员帮助患者从生理、心理等方面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3]。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护理对象为生物、心理、社会等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根据护理对象的需求和特点,为其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全面的帮助和照护,以解决护理对象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达到恢复和增进健康的目标的护理观和护理实践[4]。舒适护理模式与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一致的,也是整体护理模式的一种具体体现,其目的都是使病人达到最佳健康状态。本组资料显示,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到临床先兆早产的护理实践中,用各种方法减轻孕妇生理及心理上的不适,改善了孕妇精神和肉体上的舒适度,使孕妇能够正确配合治疗,从而促进了患者身心的康复和临床转归。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7.
[2]郑修霞.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协和医院大学联合出版社,2000:125.
[3]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台湾:中华出版社,1998,5.
[4]李晓松.护理学基础[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