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预后

2012-01-29胡俊杰

中外医疗 2012年25期
关键词:尿量针对性病人

胡俊杰

郑州人民医院肾内科,河南郑州 450003

肾移植是目前救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手段。然而在肾移植术后,肾的长期存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移植并发症的影响[1]。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是移植肾并发症最常见的一种,一般发生在术后6个月以后,病情发展缓慢,以出现蛋白尿、血尿为主要表现,最后会出现肾功能渐进性损害[2]。因此,教会患者进行自我监测各项指标尤为重要。2009—2011年3月我院共进行肾移植术328例,其中1年人/肾存活率达99.8%。现对328例移植患者的健康教育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行肾移植术6个月以上患者,男244例,女84例,年龄21~55岁,平均33.4岁。文化背景:高中以上261例,占79.6%。职业:农民 132 例(40%),工人 105 例(32%),干部 71 例(21%),其他20例(7%)。其中服用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 +强的松者223例,服用FK506+吗替麦考酚酯 +强的松者 105例,出现尿蛋白+---+++者65例(20%),出现血尿23例(7%)

1.2 方法

包括定期复诊和随访两个方面。

①术后康复出院后半年内每月复查血药浓度 (环孢素/FK506)、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半年以后每2个月复查前述各项指标,1年以后,每3个月复查药物浓度、肝肾功能。每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正确进行自我监测。②肾移植术后,责任护士不间断地对患者进行有关移植肾慢性排斥的健康宣教,并在出院时发出院须知1份,仔细交代复诊时间、内容和怎样记录、复诊检查结果和饮食起居、活动时注意事项。同时详细记录地址、联系电话,随时电话随访[3]。

2 健康教育重点

慢性排斥反应多发生在手术6个月以后。排斥反应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患者自身的感觉,以及能否准确及时地将其反应给医生。因此,掌握自我监测的内容、学会自我监护对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1 严格遵医嘱用药

为了防止排斥反应的发生,每天必须严格遵医嘱服药,切勿随意加药、减药、停药,或者换药,以免诱发排斥反应。

2.2 注意控制体重

免疫抑制剂的剂量是根据血药浓度和体重来确定的。如果体重增加,药量势必也要增加,如果体重增加过快,药量增加不及时,就有可能导致免疫抑制剂相对不足进而发生排斥反应。

2.3 生命体征的监测

每天测量体温2次,如果体温达到37.5℃以上,无感染症状,应提高警惕,及时与医生联系;每天在固定时间测量血压2次,如发现血压在持续升高,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2.4 尿量监测

进水量与尿量保持平衡对移植肾至关重要,每日饮水量依尿量而定,每天准确记录24 h尿量(正常尿量2 000mL左右),能直接反映出移植肾功能,如尿量明显减少(至原来的1/3),表明术后排斥反应或药物中毒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2.5 学会观察排斥迹象

①移植肾区疼痛、胀痛、伸直下肢牵引痛。②尿量减少,体重增加。③体温升高。④血压升高。⑤血肌酐、尿素氮升高。⑥不明原因乏力、腹胀、头痛、食欲减退、关节酸痛、心动过速、情绪不稳、烦躁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不要忽视,应及时联系医生或及时就诊。。

2.6 注意饮食习惯

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新鲜、干净、易消化,多吃各种蔬菜及水果,不吃隔夜食品,防止食品腐败变质,避免胃肠道感染,尤其是腹泻,因为腹泻可以导致服用的药物不能充分吸收,间接造成免疫抑制剂的摄入不足,引发排斥反应的产生。另外,还要戒烟、酒,忌食用提高免疫功能的食物,如蜂王浆、红枣、甲鱼等,以免诱发排斥反应。

2.7 掌握基本肾健康知识

掌握各种反应肾功能的指标正常值,如:尿常规、肌酐、尿素氮、肝功能等。

3 健康教育方式

3.1 个别指导

针对文化水平低、理解能力差的病人在进行健康教育时采用个别指导的方法。

3.2 病友之间相互教育

病人间互相交流预防慢性排斥的经验,互相鼓励,增强信心。

3.3 随机性教育

护理人员要利用和病人接触的机会,随时对病人进行预防排斥的教育。

3.4 小组教育

对中等以上文化程度、有比较好的理解能力的同一批病人和家属,采用小组教育。

3.5 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每次教育前后随时评估。教育前评估病人健康知识和上次教育内容掌握情况。教育后评估病人对本次教育知识的理解接受情况,依据评估结果对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进行及时调整。查房时护士长和责任护士随时了解病人对预防慢性排斥知识的掌握情况。

4 结语

通过针对性的、有目的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大部分病人学会了自我监测,并能在发现异常时及时与医生联系,及时治疗。针对性健康教育可显著降低肾移植术后病人慢性排斥的发生率,提高慢性排斥病人的预后。在针对性健康教育时要注意病人的文化差异,教育形式要多样化,对文化程度高和有比较强的求知欲的病人,要多提供书面教育资料;对文化程度低的病人,要多进行口头宣教,增强对其家属的教育,获得家属的支持、配合。进行健康教育时语言要通俗易懂,形式要生动活泼,使不同层次的病人都容易接受。另外,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要针对病人的心理特征,在不同的病程阶段依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生理状态采用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法,体现健康教育的个体化特点。整个健康教育过程要展现健康教育的连续性。预防慢性排斥的针对性教育要贯穿病人住院的全过程,并且加强病人出院后的继续教育,让预防慢性排斥的健康教育伴随病人终身,真正体现健康教育全程性的特点。在出现慢性排斥症状的患者中,经过治疗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85例(97%)排斥症状得到纠正,仅有3例(3%)预后较差。

通过对肾移植术后病人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慢性排斥的健康教育,显著降低了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的发生率,增强了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与自我护理能力,提高了肾移植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率。

[1]王梅,王方.肾移植术后健康教育及护理指导[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7):643-644.

[2]黄颂敏,刘先蓉.肾脏疾病鉴别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3]宋少艳,刘贞,王兆辉,等.肾移植术后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11,25(7):1802-1803.

猜你喜欢

尿量针对性病人
谁是病人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监测尿量能否预防急性肾损伤和判断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