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2012-01-29王秀梅
王秀梅
浅淡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王秀梅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教育考试中心 宁夏石嘴山 753000
10.3969/j.issn.1671-489X.2012.34.103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而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
1 发展创新潜能,诱发创新意识
1.1 让学生大胆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手段之一。学生天性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强,对待新鲜事物脑子里总会出现十万个为什么,甚至会怀疑,往往创新的开始就在于此,这也是他们独立思考的体现。教师要有意识地设障立疑、布置悬念,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用语言、情感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养花》一课,教师问:“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有的学生问:“养了什么花?”有的问:“为什么养花?”还有的问:“怎样养花?养花有哪些好处?”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探究中寻找答案。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教师引问,引起学生质疑,到逐一做答,达到渐渐去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
1.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质疑习惯
教师要在教学中把握学生的兴趣取向,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质疑习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怕学生提出问题答不了,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而不让学生互动,应多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并解决问题。
如教学拼音“ao ou iu”,联系教科书上的情境图,教师提问:“放假几天,同学们去哪里玩了?看见了什么?”学生谈论着各自的去向和介绍自己看到的景和物,其中有一位学生说:“我在公园里看见那里的湖水很美。”由此,教师将课本中的情景图与放假所见联系在一起,给学生创设了语言环境:“国庆节那天,我和家人去公园玩,公园里柳树快乐地跳舞,小鱼高兴地跃出水面。我们跑步去坐观光缆车,坐上缆车,城市的高楼大厦尽收眼底,我还看见广场上有几个小朋友在跳皮筋呢!”描述的景和物都是教材中的情境图,也是公园里的实景,学生比较熟悉。因此,教师问:“刚才,我描述的这段话里,哪些词语里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很快说:“高楼大厦里有ao ou”;“柳树里有iu”。这样宽松的环境中揭示了课文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而后教学过程中,教师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并创造性地组织、引导学生发现错误产生质疑。教学“iu”时,为了区分“iu”和“ui”,教师故意将“ao ou ui”贴在一起,让学生读“ao ou iu”。这时候有学生发现了问题,其他学生在同学的提醒下都发现了教师的错误。一个学生说道:“老师你错了,你明明贴的是‘ui’,你还说是‘iu’。”就这样,很顺理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二者的区分掌握得很牢固。
2 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想方设法创设各种形式,给学生参与和探索的机会,使教师、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过去的死板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就造成:1)教师以教为主,学生以学为主,培养的学生大多高分低能;2)注重课堂教学,忽视课外学习,培养的学生大多视野狭窄;3)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培养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厌学;4)重视学生的平衡发展,忽视对其个性能力的培养。家长、教师都要求学生平衡发展,不准他们偏科。而现在课改的一大亮点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说,语文教育是倡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自主、探究、感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去获得独立的感受和理解。
3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实践活动是让学生亲自参加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挥个性特长。实践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办班刊,出作文集,开朗诵会,等等。例如,在学了《灰雀》《奇怪的大石头》等类型的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在活动课上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他们根据课文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任意发挥,自由表演。对参加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对表演独特、新颖的,进行表扬奖励。通过此项活动,把学生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受到锻炼,提高创新能力。
4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式多种多样,但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做到恰如其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创造性的小学情景中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提高,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