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幽壑兰香 丰年玉润——谈对联的奇妙

2012-01-29肖述秀湖北省鄂州高中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对联学生

肖述秀(湖北省鄂州高中)

幽壑兰香 丰年玉润
——谈对联的奇妙

肖述秀(湖北省鄂州高中)

对联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文学艺术中的奇葩。它具有生动活泼、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的特点,其优美如幽壑之兰,芳香四溢;又如千年美玉,温圆润泽。千百年来,它以其奇妙的艺术魅力,长盛不衰,备受青睐。

一、体裁特殊,艺术独特之奇妙

对联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是“诗中之诗”,讲究对仗工整、遣词典雅,有诗词歌赋的韵律,又有散文的自由,兼各种体裁之长,内容涉及面广,有天文、地理、宗教、历史、风土人情等,包罗万象。

“天对地,雨对风,大地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这是李渔在《笠翁对韵》中的一段文字,它道出了对联的基本要求,即字数相等,词性句法相同或相似,句意相反或相关。《红楼梦》第48回“香菱学诗”中林黛玉有这样一番话:“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也说明对联讲求平仄相对、虚实相对。对联在声律上要有如波似峦的起伏变化,读起来抑扬顿挫,让人有如见丝绸舞动的曼妙感,有如闻黄钟大吕演奏的厚实感,美不胜收。

它可长可短,一个字词、一个句子、抑或一段。可以客观概括,也可以评说议论。可以自对,亦可他对;可以正对,也可反对。比如:“山水”“黑暗光明”“孙行者祖冲之”“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风景这边独好,江山如此多娇”“闭门推出窗前月,投石冲开水底天”等,这种看似自由、又时时受一定限制的语言形式,就像戴着镣铐跳舞,具有极强的美感,让人回味无穷,真是奇妙。

二、方寸间,意味无穷之奇妙

当代著名学者周汝昌先生说过:“对联有极大的概括能力,能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或使人深思,熟味,受到很大的教益。”可以说,对联是一种凝缩了的、精致的艺术,于方寸尺幅间尽显无穷魅力。

“冷月葬花魂”对“寒塘渡鹤影”,林黛玉片刻而成,让史湘云拍手称赞“果然好极,非此不能对”,也让读者再次领略到了林黛玉的智慧才情。“独角兽”巧对“比目鱼”,让鲁迅备受老师的夸赞。可以说,这小小对联能让智者才力尽显,可谓奇绝。在教授《滕王阁序》时,有学生拟了这样几副对联:1.“文不加点,何人腾蛟起凤?倚马可待,才子绣口锦心。”2.“滕王初建,阎公重修,王勃登临作赋,可谓格高千古;胜友如云,高朋满座,雄州俊采星驰,实乃才美一人。”3.“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湖山无恙;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学生能以寥寥数语,概括并表明文章的内容,谁又能说学生此时的情怀不及当年王勃的雅兴?又如在教授《祝福》时,有学生这样写道:“中年丧子,两度失夫,祥林嫂命运多舛,惨、惨、惨;鲁镇遭歧,一朝惨死,旧社会礼教如磐,难、难、难。”凝练的语言、极强的概括性,也体现了学生的思考与创新,很难得。再如“狱外大雪纷飞深情追思保姆,桌上酱碗乌黑无私关爱乳儿”“家徒四壁母爱却深如沧海,身陷囹圄思念尤厚似黄钟”(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等,学生学习的激情全被这简洁的文字、丰厚的意味点燃了。对联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三、炼意,追求至美之奇妙

对联讲究炼字,但更讲究炼意。无论是喜庆哀挽,还是揶揄谐讽,也不管是祈福祝愿,还是释义明理,对联都体现了人们的才情雅怀与独特的审美情趣。它构思精巧、意境深远,能够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来表明自己奋发的态度,同时也激励了无数有追求的人奋勇前行。

历史上有很多仁人志士把对联当成自己明志的载体,将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乃至满腔热忱的追求,全部展示出来,使其成为不朽的杰作,流芳百世。“苍茫四顾,俯吴楚剩山残水,今古战争场,只合吹铁笛一声,唤醒沧桑世界;凭吊千秋,问湖湘骚人词客,后先忧乐事,果谁抱布衣独任。”残山剩水,铁笛一声,后先忧乐事,何等气度,何等责任!

李渔的《渔翁对韵》那段文字,再读,你会感到它不仅仅是对联的基本要求,更是一种至上的美学理念。似乎也看到了李渔的精神世界里,无论是寒霜戍旅,还是朔雪渔翁,都已没有了天寒地冻的沧桑,有的只是空蒙清润、无限美好的和谐。

对联中包含有大量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内容,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个性、美德、心态、风俗等。对联的创作,是思维和语言的训练,是知、情、境的高度统一。丰富的知识积累是创作的基础,联想想象和迁移是其过程,优美的意境是其高标准。成功的对联就像其他杰出的艺术品一样,不可随便偶得,即使是临场发挥,也是厚积而薄发;即使是一气呵成,也是深思熟虑所致。中国古人在炼字、炼意上的讲究,一定是严谨、精细、一丝不苟的。一个追求至善至美的人,在为人做事上,也一定是认真严谨又负责的。于是钱锺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这样说:“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现今的社会,有人质疑道德的迷失,是否也该考虑拾起这炼意的艺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联是一种文化含量较高的文学形式,它需要一定的学识水平、文学修养,更需要一种精神态度。我们只有反复修炼、不断钻研,才能达到较高的境界。“路漫漫其修远兮”,愿我们一起上下求索,把这一民族艺术发扬光大。

对教育和标杆持一种“洁癖”式的看法,无助于学生成长和教育实践。繁殖,多一些切合社会实践的教育,如课堂外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乡土式教育,将更有助于孩子成长。

——王琳

猜你喜欢

对联学生
小议对联
快把我哥带走
巧对对联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