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透明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

2012-01-29蔡雅丽黄永础

中外医疗 2012年7期
关键词:肾盏肾癌肾盂

蔡雅丽 黄永础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影像科 福建泉州 362000)

肾细胞癌又称肾癌,是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腺癌,是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多发生于40岁以后,占成人肾脏恶性肿瘤的85%,男性为女性的3倍;肾癌亚型中大多数为肾透明细胞癌(clear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约占肾癌的70%~80%。肾透明细胞癌中常有出血、坏死、囊变和钙化。肿瘤生于肾实质内,恶性程度高,随着肿瘤逐渐增大浸润、压迫、破坏肾盂肾盏,向肾包膜外发展,肿瘤血行转移早,临床预后往往不佳。本组收集了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肾透明细胞癌的CT、MRI表现,结合文献讨论分析其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患者中男14例,女6例,年龄33~70岁,平均51岁;12例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8例因腰痛、血尿或腹部肿块就诊。20例均为单侧发病。

1.2 检查方法

CT检查采用GE公司8排螺旋CT机扫描。患者常规禁食8h,检查前30min内口服温开水600~800mL,应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团注射造影剂碘海醇80mL(300mg/mL),注射速度2.5mL/ s。扫描范围为横隔至髂前上棘,层厚10mm,间隔10mm,螺距为0.75。扫描过程中嘱患者屏气。CT平扫完成后注射对比剂,分别进行皮质期(扫描延迟时间为20~30s)和实质期(扫描延迟时间为80~90s)增强扫描。

MRI检查采用GE公司1.5T MRI扫描机,腹部体线圈。患者取仰卧位,平扫包括FSPGR T1WI脂肪抑制序列横轴位、冠状位及同反相位、FRFSE T2WI脂肪抑制序列横轴位和FIESTA脂肪抑制序列冠状位。动态增强采用对比剂Gd-DTPA,10~20mL经肘静脉团注(2mL/s),采用3D/LAVA原始+重建横轴位及FSPGR T1WI脂肪抑制序列冠状位,扫描时间分别为注射对比剂开始后20~30S、40~50S、100~120S,扫描层厚为5mm,间隔1.5mm。

2 结果

2.1 CT扫描

平扫见肾脏形态改变14例,8例肿瘤边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肾盂、肾盏受压变形,其中2例肾盂及输尿管上段受侵。6例因肿瘤直径较小(均<3cm),肾脏形态正常,未见明显改变。肾癌在CT平扫中密度不一,病变呈低密度14例,混杂密度4例,等密度2例;2例肿瘤内见钙化斑,伴有肾盂积水6例。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呈中等度至明显强化,其中17例表现为典型的“快进快出”。伴有肾静脉或下腔静脉瘤栓者3例,1例胰腺尾部转移,2例肝脏多发转移,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者4例。

2.2 MRI扫描

MRI检查平扫显示肿瘤信号变化较大,T1WI呈等或等低信号、混杂或略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稍高或稍低信号。7例可见假包膜征,1例见不完整包膜。增强扫描13例呈不均匀强化(经病理证实瘤体内部有出血、液化、坏死),5例呈均匀强化,3例呈轻度强化。MRI显示患肾形态、轮廓及肿瘤大小与CT所见相符,同样能清晰显示腹膜后淋巴结。

3 讨论

肾细胞癌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以透明细胞癌最常见,大多单发,多发者不足5%。男性患者多见,可发生于肾实质的任何部位,但以上、下极多见,少数侵及全肾,两侧发病的概率均等,两侧同时发病的概率为1%~2%,本组病例全部为单侧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尿、腰痛及肿块三联征。

多层螺旋CT平扫可见肿瘤多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大小不一,肿瘤>3cm者多引起肾轮廓改变。密度接近或低于正常肾实质密度,密度不均,其内常伴有坏死、出血、囊变或钙化,CT对钙化非常敏感,肿瘤内见到钙化对肾癌的诊断有提示作用。大部分边缘欠光滑,并向肾实质外突出,较大肿瘤可使肾盂及肾盏受压、变形。肾透明细胞癌血供丰富,血流量大,血流速度快,增强扫描后,肿瘤内对比剂短时间内达到高浓度,皮质期表现明显强化,与邻近的肾皮质相似或更强,呈现不均匀强化(病理证实为出血、坏死、囊变等)。实质期肿瘤强化开始迅速下降,与正常肾实质对比表现为相对低密度,与皮质期显著强化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强化模式,这种“快进快出”的强化特点与肾癌的多血供有关。是肾癌的一大特征。CT除了能清楚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及浸润程度,还能显示肿瘤和周围器官的关系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情况。

肾透明细胞癌的MRI表现大致与CT相符,表现为信号不均匀,T1WI呈等或等低信号、混杂或略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稍高或稍低信号。如肿瘤伴有囊变,则表现为T1明显更低、T2明显更高信号;瘤内出血在T1WI及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MRI能明确显示假包膜,表现为T1WI、T2WI环绕肿块低信号,尤以T2WI显示明显,假包膜为诊断低度恶性肾癌可靠的征象[5]。增强扫描表现为肿瘤的不均匀强化,主要为瘤内出血、钙化、囊变等所致。

CT被认为是目前肾癌的最佳检查方法,其无创、分辨率高,且可以发现无症状的和未侵犯肾盂肾盏的肾癌,对于钙化的显示有明显优势,为肾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更大的可能。而MRI有多种成像参数,且软组织分辨率高,能更好显示肿瘤内出血、囊变、假包膜,可多方位成像(准确显示邻近结构有无侵犯及肿瘤起源等)。综上所述,肾癌的CT及MRI表现各具有特征性和优点,两者结合能更有助于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更重要的指导意义。

[1]赵增喜,陈宝霞,张瑞,等.肾透明细胞癌CT与病理的对照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1,27(3):76~81.

[2]王国庆.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08~109.

[3]刘振翠,陈宏伟,龚彦东,等.16层螺旋CT与B超对肾癌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9(3):233~234.

[4]季景田.螺旋CT对早期肾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61~62.

[5]冷永新,王骐,汤光宇,等.肾透明细胞癌MRI表现[J].现代医学,2008,36(3):204~206.

猜你喜欢

肾盏肾癌肾盂
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21例体会
结核性肾积水与非结核性肾积水的影像学差异
胎儿肾盂扩张相关疾病的三维超声诊断研究
集合系统CT三维重建精准指导经皮肾镜手术目标肾盏选择和穿刺的临床研究
肾衰合剂对大鼠肾盂高灌注压损伤的保护作用
囊性肾癌组织p73、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马蹄肾自发性肾盂破裂伴尿外渗1例报告
自噬与肾癌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小肾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纤维胆道镜在肾盂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