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特等奖里有咱河南作出的贡献”

2012-01-29高长岭

资源导刊 2012年3期
关键词:矿产地长海特等奖

□ 张 毅 高长岭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作为主要完成单位参与了“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集成项目,该项目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参与该项目的科研人员说:

2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由国土资源部推荐,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有关单位共同完成的“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集成项目荣获2011年度唯一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作为该项目主要完成单位之一,代表河南省在此项目的30个主要完成单位中名列第八,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原院长、现河南省地矿局副局长王建平为第六主要完成人,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燕长海也是该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

2月22日,记者来到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采访,燕长海总工告诉记者:“地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一殊荣来之不易,将会给地质科技人员带来莫大的鼓励和鞭策,这个国家特等奖里有咱河南作出的贡献,青藏地质理论研究和找矿方面,我们地调院是全国地质队伍中的先行军。”

他介绍,国家根据国情,东部挖潜增储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找矿重点不得不向西部转移,而青藏高原地处全球三大成矿区域之一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区域,找矿突破最有希望。于是国家集中精力在青藏高原地区开展地质找矿,于1999年谋划了“国土资源大调查”行动。该行动当时计划在2000年到2010年间投资120亿元,对青藏地区的矿藏进行详细摸底,并开展地质理论创新研究。在第一批地质调查任务招标时,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在6个标段中以第一名的成绩中了5个标。“这是因为河南省的地质队伍早在1990年就已经率先进入青藏地区开展野外地质工作了。”燕长海说,河南省上报的投标材料丰富,数据扎实,自然受到青睐。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承担的主要任务是搞好基础地质调查,对西藏念青唐古拉山地区的矿产资源进行调查评价,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进行地质科学研究等。据不完全统计,10年间,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先后承担了40多个区域地质调查、地球化学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矿产勘查项目,相继有近千人次奔赴野外地质工作一线。

在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创新的新理论与新技术方法指导下,经过几年的艰苦探索和实践,地质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仅该院完成的西藏当雄-嘉黎一带铜铅锌银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就提交新发现矿产地6处,其中超大型矿产地两处,大型两处,获得铅锌资源量737万吨,银7412吨,铜34万吨,潜在经济价值按2008年的价格达到1573亿元,同时圈定找矿靶区39个,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点20多个。国家在此成果的基础上相继安排找矿勘查、科研项目10余项。新成矿理论对冈底斯成矿带北亚带寻找铜铅锌银矿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后续和其他项目中发现了10余处矿产地。经当地政府批准,由该院探明资源量、首期投入勘查开发的3个矿产地企业就投入商业性勘查资金2.05亿元,已建成的矿山在2008年就实现利税1.65亿元,有力地促进了西藏经济的发展。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其中博士5人,硕士10人,还有2人晋升为教授级高工,1人获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该项目也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按此新理论指导,国家预计在青藏高原探明的铅锌矿资源量将超过3000万吨。

“在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和找矿重大突破上,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无论是在基础地质调查、成矿理论创新研究还是在找矿突破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在项目主要完成单位中列第八位,在项目主要完成人中列第六位,充分说明了国家对河南省作出重要贡献的肯定,获得国家表彰也在情理之中。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为河南省赢得了荣誉。”燕长海说。

猜你喜欢

矿产地长海特等奖
得特等奖的向日葵
特等奖作品
2018年全国新发现煤炭矿产地20处
考眼力
2016年度河北省提交新发现矿产地三处
特等奖作品
特等奖获奖作品
遭遇雾霾等
贵州省估算新增金资源量234t
组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