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心为本做好土地文章:访全国人大代表、武陟县西滑封村党委书记王有利

2012-01-29王利娜秦刚林

资源导刊 2012年3期
关键词:面粉厂集约党委书记

□ 王利娜 秦刚林 廉 朝

2012年“两会”召开前夕,采访全国人大代表、武陟县西滑封村党委书记王有利并不是一件顺利的事。2月27日,笔者一大早就来到了西滑封村。尽管提前约好了时间,但是王有利分身乏术,赶着参加几个临时会议。笔者在村委会办公室等了一上午,终于在中午见到了从焦作市赶回来的王有利。由于午饭后王有利要立即赶往郑州,于是采访从办公室转移到了食堂。笔者和王有利边吃边聊,虽然仅有一顿饭的工夫,但从村里的建设情况到用地的节约集约,王有利言简意赅,句句实在。

王有利今年48岁,是武陟县西陶镇西滑封村党委书记,第11届全国人大代表。1991年,他被村里委派筹建面粉厂。在他的努力下,一个当初建厂时日加工能力只有50吨的小面粉厂发展为现在年加工小麦35万吨、年产方便面21万吨的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被业界誉为“一匹黑马”,这也让西滑封村有了新的经济支撑,促进了周边60多万亩优质小麦种植,直接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5000多人。西滑封村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等称号。

自2005年担任村党委书记以来,作为村第三代“领头人”,王有利带领全村1200名乡亲,在890多亩土地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6个集体企业年销售收入达20多亿元。

聊起土地话题,王有利提到了他去年带到全国人代会上的提案,其中有两项涉及土地问题:新农村建设发展不均衡,中央应因地制宜,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的政策扶持,尤其是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城市化进程中要安置好失地农民,使失地农民长远生计有保障。

在谈到中央资金对新农村建设倾斜时,王有利认为,一些贫困地区开展新农村建设在经济上有困难,如果中央政策能够适当扶持经济不发达地区,加大农村土地整治资金补偿力度,因地制宜开展新农村建设,老百姓会很乐意接受。“我们全村的老少爷儿们早就告别了两层楼,搬进了有水、电、气、电话、有线电视的6层楼和号称‘中国农民第一高楼’的16层高档农民公寓楼,夏有空调冬有暖气,大家都满意。村里投资近2000万元进行了排污治理,硬化、绿化了街道,建起了医院、中学和小学,修建了小康文化中心大型综合文化广场。可我们邻村的村民却对旧房恋恋不舍、不愿搬迁,为啥?还是提供的便利与实惠不够。”王有利说,目前,武陟县拟建设一个以西滑封为中心村,占地面积4000多亩、周边辐射2.5公里、常住人口5万人的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后,将腾出土地1000亩以上。

村里通过规划村民住房而腾出来的土地,用于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企业用地我们主张节俭。”王有利说,村里要求企业必须集约用地,例如,斯美特方便面厂、面粉厂,建成了4层或6层的标准厂房。随着村里经济效益逐年提升,村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福利待遇比周边乡邻要好很多。“村民住公寓,按月领工资,年终分股金,教育全免费,医疗有补助,养老有保险。”王有利说起了顺口溜。“可是,我为什么还要提出那样的提案呢?更多针对的是全国的新农村建设情况,并不是针对西滑封的一村一民。”王有利解释道。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但挖掘土地潜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空间却是广阔的。正如王有利所说,“我们在寄希望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的同时,要以民心为本,让群众得便利、得实惠、有保障,这是我们做好土地文章的根本。”

猜你喜欢

面粉厂集约党委书记
本刊理事会理事
本刊理事会理事
面粉厂爆炸案
渤海竞渡帆高举——记渤海轮渡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于新建
面粉厂智能报警控制系统设计
面粉厂的生产管理与技术管理初探
麦价上涨加快加工业整合步伐
浅谈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集约转型 小城镇发展之路
我校党委书记苗润才教授当选陕西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