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加快土地确权为引领 全面促进国土资源信息化
2012-01-29新郑市人民政府
□新郑市人民政府
以加快土地确权为引领 全面促进国土资源信息化
□新郑市人民政府
明确土地权利归属是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和征地工作依法规范推进的基础,因此,作为整个农村土地管理工作基础的集体土地确权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近年来,随着新一轮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就如何顺利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工作,发挥全省农村土地确权试点县市的模范带头作用,新郑市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确权工作开展情况
新郑市辖17个乡(镇、街道、区),292个行政村(不含港区),总面积782.18平方公里(不含港区),总人口63万。
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意见》,新郑市结合自身实际,统筹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开展招投标,各项工作协调推进,效果良好。
一是成立组织,加强领导。2011年9月28日,新郑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此次土地确权的调查目标和时间、任务,确定了各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成立了以主管领导为组长,市人防办、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农委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有关局委及乡镇领导为成员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日常协调工作,形成了部门联合、覆盖全市的管理工作体系。
二是高度重视,确保投入。新郑市被确定为全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试点后,市主要领导就该项工作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共同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统筹安排,研究部署方案,实施周督察、月讲评的工作制度,并将确权登记发证所需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切实保障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经费。截至目前,全市已批准2011年度专项工作经费1278万元,2012年度专项工作经费1296万元,现已全部拨付到位。
三是加强宣传,紧贴民意。以百姓利益为切入点,精心组织多样式的信息公开,前期宣传以开放、扩展为原则,内容层级以政策公开为标准,把群众最关心的确权范围、目的、意义及如何配合参与等事项作为重点内容,通过政府及有关部门门户网站、电台飞播等方式予以及时准确发布,同时丰富互动方式,增强参与度,深入各乡镇举办各类宣传活动45场,印发宣传彩页3万份、条幅300条,构建大家参与、全民支持的社会氛围。
四是科学规划,规范程序。根据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覆盖广、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的特点,我市分为2011年度和2012年度两个阶段公开对外招标,前者服务对象是北部7个乡镇,后者是南部8个乡镇(含3个街道办事处、2个管委会)。我市拟订了详细的招标方案,明确了招标原则、招标形式、报名条件、工作范围及工作内容、技术标准、完成时间、付款方式、标段划分、成果归属、违约责任等多个事项,在有关部门监督和标评专家小组的审议下,最终选择了河南地质测绘总院、黄河水文勘察测绘局、河南省地图院等9家技术实力强、社会信誉高的单位,保证此次调查结果的科学性、严谨性和权威性。
五是借鉴经验,搭建平台。科学的统计结果主要用于技术分析和今后的工作开展应用,因此我市借鉴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经验,特意在2012年的招标任务中设立了数据库合库及信息化建设标段,要求各标段在完成集体土地调查测量工作的同时,还需完成所调查区域的数据库建设,以杜绝内外业队伍之间相互扯皮现象发生。
二、完成结果
日前,新郑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控制测量工作已完成,共选点埋石604个D级GPS控制点,正在准备检查验收;共完成136个行政村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使用权)绘制,120个行政村、827个村民组、5279个宗地的所有权调查工作。
三、下步打算
一是细化成果。按照多辨率、多层次和多区域的工作要求,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将覆盖全市域的基础数据进行加工和入库管理,并将全市所有建筑物三维影像嵌在每宗土地权属界线范围内,完成新郑市的空间地理模型构建。
二是搭建平台。借助新郑市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在线服务,放大网络对国土资源综合管理的支撑作用。通过信息平台,不同访问群体均可查阅信息库,例如征用土地可直接从网上了解到地块规划类型、面积及占用后被占村组人均耕地变化等等。
三是完善应用。作为“数字新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对以确权登记为基础数据的平台进行动态管理,联合全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等部门,完善新郑市电子政务建设层级,切实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全覆盖,从而实现城市经营方式由粗放式转为精细化,实现构建数字乡镇、数字社区的一体化,实现与“数字中国”和“数字河南”的纵向联通,与相邻区域的横向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