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食要增产增收关键要用好化肥:推进技物结合 改良产品剂型 优化产业结构

2012-01-29中国农资

中国农资 2012年8期
关键词:化肥用量肥料

□《中国农资》记者 郑 敏

科学施肥关键点一:解决不合理的用法和用量问题

《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努力实现科学施肥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技术普及范围进一步扩大,施肥结构得到改善,施肥方式得到改进,化肥用量增长态势基本得到控制,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现象基本得到遏制,传统的施肥方式得到改变,要求“十二五”期间化肥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具体到实际的施肥原则上,在《意见》中,分成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六大区域,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对氮、磷、钾以及中微量元素等进行了指导,对于氮肥和磷肥在多个地区存在施用超标的现象,《意见》中明确要求控制用量。

对此,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张淑香研究员认为,化肥的科学施用应在考虑土壤养分状况、作物的需肥规律和目标产量等因素后,确定合理的用量和用法。《意见》中之所以提出减氮、控磷、稳磷等要求,是基于目前全国土壤总体情况提出的。土壤速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呈稳中有升的趋势,尤其是土壤有效磷上升较为明显。她认为,从目前化肥产品结构上看,当前发展的一些高氮高磷复合肥本身并没有问题,不合理用量和施用方法才是导致肥料利用率低、化肥浪费的关键。此外,过量不合理施用也会造成作物减产,譬如氮肥过量会造成作物徒长,且易倒伏,氮肥利用低,且会造成环境污染;过量施用磷肥也会造成能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并且会降低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

科学施肥关键点二:由“一家一户”经营转为规模化生产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白由路还提出,从农业结构调整上说,如果能实现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也将更有利于化肥的科学施用。譬如现在东北一些规模化种植的农场里,即便农技推广人员不去要求科学施肥,那些种植了很多地的大户也会自发寻找更科学的施用方法。他认为,随着未来我国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的发展,科学施肥的推广可能会简单一些。

科学施肥方法一:技物结合实现农业机械化

“事实上,科学施肥的概念早就被提出,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宣传灌输,农民基本上都知道只有科学的施用方法才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但却很少有人愿意去使用科学的方法。”中阿公司农化中心主任贾可认为之所以科学施肥很难实现,关键点在于科学的施肥方法难以推广。

对此,白由路也深有体会,“科学施用方法推广难的根源不在于农民不了解科学施肥方法的好处,而是和我国的农业发展现状有关”,他在一些地方指导农民施肥时,就告诉农民,如果在小麦生长后期每亩地给小麦追施3-5公斤尿素,就可以使小麦增产100斤。对于他的建议,农民的回答却是:“增产100斤即便是不算肥料成本,也不过增收100来块钱,还不如外出打工一天的收入高。”

“要想改变这一状况,一方面是继续培训农民,而更有效的办法就是研究更加实用的施肥技术。”贾可说。在《意见》中,也提出要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引进国内外先进科学施肥技术,结合当地实际,与良种、栽培、农机等技术组装配套,集成示范推广。对此,业内人士都拍手叫好。贾可提出,实现机械化农业生产是促进科学施肥的可行途径之一。他以秸秆还田为例来说明,几年前,即便是地方政府强制实施,坚决不让农民焚烧秸秆的情况下也实现不了秸秆还田,而现在很多地方却似乎一夜之间就普及了秸秆还田,局面扭转的原因就在于,能够轻松实现秸秆粉碎、翻耕到土壤里的农用机械出现了,农民不用再辛苦犁田,秸秆还田自然就实现得轻而易举。他认为这一方式也可以延伸到其他的科学施肥方式上去,譬如肥料深施,就可以通过改良播种机械,实现种肥同播来加以实现。

科学施肥方法二:优化产品实现简单施肥

尽管通过技术推进的角度来解决科学施用化肥的问题是未来的大方向,但在我国当前的农业环境背景下,如果能将科学施肥的理念落实到一些化肥产品上,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尝试。

《意见》中提出,科学施肥要坚持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协调统一的理念。化肥作为科学施肥的物化产品,在结构优化中理应坚持这一理念,优化产品不仅要增产,还要符合经济、环保这一要求。《意见》中也提出要示范推广新型肥料,加大长效肥料、功能性肥料、土壤调理剂等新型肥料示范推广力度。针对土壤有益微生物和功能微生物群落弱化、土传病害加重等,推广使用生物肥料和固氮菌。实际上对化肥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业内早已开始。目前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对原有产品从物理性能上加以改良,譬如实现缓慢释放、水肥一体化等。二是发展一些功能型肥料,譬如土壤调理剂。

不过在当前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产品结构调整中,业内专家似乎更倾向于前一种方式。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就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呼吁,他认为通过改变肥料剂型来提高传统肥料利用率也许更合理有效,毕竟相对于发展一些功能型产品来说,氮、磷、钾元素对作物生长的作用更经得起市场考验,更符合作物需求,而且改良显然比创新更易于实施。

白由路也认为,当前化肥新产品开发的两大方向,一是缓控释肥,二是水溶性肥料产品。除了和高祥照的观点一致外,他的考虑还出自于对市场监管方面的担心。他认为按照目前我国农民的知识结构水平,很难辨别产品功效真伪,如果过多发展一些五花八门的功能型肥料产品就给不法分子可趁之机,不利于行业长久发展。

此外,贾可还提出,实现简单施肥还可以结合企业农化服务,针对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的需求,设计合理的产品配方,实现肥料产品的专用化,直接把科学施肥发展成物化的产品。

猜你喜欢

化肥用量肥料
2021年日本钛加工材在各个领域用量统计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田间试验化肥减量增效促农增收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大豆种植意向增加16.4%化肥用量或将减少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8年12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肥料是否正规 教你快速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