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免费WiFi潜藏“钓鱼”风险
2012-01-29
资源导刊 2012年5期
公用免费WiFi潜藏“钓鱼”风险
受移动网络数据流量激增及无线城市的推动,无线宽带接入网络(简称WiFi)覆盖点正如雨后春笋般地在机场、火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涌现。但与此同时,相较于网络建设成本和管理费用等,服务商对于无线端的安全投资显得有点跟不上,“钓鱼WiFi”的悄然现身就令无线网络信息安全受到了质疑。
近日,有网友在一篇《有图有真相 你还敢用UC上网吗?——一位初级黑客的自白》中详细演示了如何“钓鱼”,通过“一台Win7系统电脑、一套无线网络和Wireshark软件”设置一个网络环境,就能窃取使用UC浏览器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密码。
对此,全球第二大无线局域网设备供应商Aruba公司中国区技术总监梁益民解释,这种现象一方面与近两年移动终端和无线应用发展过快有关。相较于网络建设成本和管理费用等,服务商对于无线端的安全投资显得有点跟不上。
另一方面,黑客之所以能轻松吸引“小鱼”入网上钩,还因设置了容易迷惑人的WiFi名字,如Starbucks2、KFC1等,更重要的是掌握了部分消费者免费“蹭”网的侥幸心理。比如,上海白领陈之平表示,当手机搜索到五到六个WiFi名称时,自己通常会优先考虑连接免费WiFi,至于KFC1、KFC2这类连接点背后真正的“主人”是谁,并未过多考虑。 (摘自4月10日《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