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堂《诗歌鉴赏题讲评课》案例分析

2012-01-29

中学语文 2012年3期
关键词:梅花答题病例

戴 冰

一、案例背景:

诗歌鉴赏是语文卷的一大难点,能力层级为E级。《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有两点:

(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诗鉴赏题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从近年各地高考试卷及各地的模拟试题的诗歌鉴赏题来看,有的题目的难度并不大,但答题失误却屡屡发生,得分的情况很不理想。除了考生不能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鉴赏的内容外,还存在答题的形式不规范等问题。

笔者在一次模拟考试的阅卷中发现学生此次模拟题的该项得分不到25%,在筛选学生有代表性的答案后,笔者上了一堂《诗歌鉴赏题讲评课》,通过剖析学生的错误答案,总结学生常出现的错误类型,提醒学生答题的基本注意事项。

二、案例:

《高考古诗鉴赏题失误例析》教学案例

【考纲要求】

(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复习目标】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剖析答案,分析得分或失分的原因,引以为戒,对答案进行“正误纠偏”,提醒学生答题基本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一)例题及学生典型错误答案展示: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鬲溪梅令

姜 夔

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1)“粼粼”“盈盈”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分)

病例1.重复,起强调作用,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0分)

分析:考生为了能够拿到分数,把能够想到的作用不加分析的全部写上,殊不知,尽管其中能够涉及到评分标准中的某一点或两点,在如今的高考评分中也是拿不到分的。

归纳常见失误一、漫无目的,堆砌术语。

病例2.运用叠词,读起来琅琅上口;也增强了诗句所要表达的语意效果。(1分)

分析:这一答案似乎已经从形式、内容两方面回答两个叠词的作用,但学生对内容方面的作用只是浮于表面,没有涉及文本,而此种答案亦可以成为“万能答案”,任何题目都可套用。这种浮在表面,落不到实处的“赏析”,显然违背了诗歌鉴赏的规律,也是诗歌鉴赏严重失分的一个原因。本题内容方面的作用要结合 “粼粼”“盈盈”在词中具体的作用回答。

归纳常见失误二、浮于表面,架空分析。

参考答案:琅琅上口,有音节美。(1分)前者表现碧波滔滔的情景,表现与梅花隔开的遗憾心情;后者表现女子美好的身姿,借此比喻寻找中的梅花(1分)。

(2)本词通篇借花喻人,其中亦有以人喻花,请具体说明。(4分)

病例3.借花喻人,借花对春风归去的担忧,表达自己无处寻找精神寄托的担忧;以人喻花,把人比作花,表现作者对春的眷恋、对春的渴望。(0分)

病例4.本词将花比作人,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感慨时光易逝;又将人比作花,如同花的美好、高洁品质。(0分)

分析:诗歌中的词语往往具有多义性的特点。不少学生在答题时不领会具体语言环境,常常用词的基本义替代词的语境义,望文生义、牵强附会,以致误入歧途。 如由“春”只想到“万物复苏”、想到“希望”、想到“热爱生活”,看到“梅花”就只想到“志趣高洁”,这就是典型的以基本义替代语境义的错误;不少学生在答题时抛开诗歌的思想内容大谈自己的感想,任意发挥,结果离题万里。这种任意发挥的答案,无视诗歌鉴赏的根本前提是“鉴”,信马由缰,偏题在所难免。

归纳常见失误三、脱离文本,盲目拔高。

病例5.开头以描写梅花暗喻作者思念之情人。(2分)

病例6.上阕中“玉钿”是人所佩戴饰物,以此用来代人,词人此处将人喻花。(1分)

分析:本题是要求具体分析如何“以花喻人”和“以人喻花的”,答案应该涉及到两方面,同时要分析出以什么花喻什么人,怎么以人喻花,喻什么花等几方面,以上两个答案都只涉及其中的一方面。以偏概全、挂一漏万,肯定会严重失分。

参考答案:通篇以梅花喻恋人(2分);“玉钿”与“盈盈”本指美女,用来喻梅花(2分)。

归纳常见失误四、只知其一,不及其余。

(3)小序中所说的“寓意”是什么?“翠禽啼一春”一句是怎样巧妙的表现这个寓意的?(4分)

病例7.是伤春惜春之情,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之感;禽鸟啼叫整个春天,春天逝去时,鸟儿不叫了,鸟儿还在,春天已经走了。(0分)

分析:鉴赏离不开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鉴赏,因此诗歌鉴赏时往往有串释一下诗句内容的必要,但是这种串释只是鉴赏的前提,而不是鉴赏本身。第一问的错误在于脱离文本,无中生有,第二问前半部分,考生仅翻译了“翠禽啼一春”一句,而未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答题,显然不符合鉴赏题的要求。“以译代析”的结果是没有赏析。

归纳常见失误五、以译代析,没有鉴赏。

病例8.寓词人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翠禽啼一春”表明朝中奸臣当道,自己无法施展抱负的愁快与无奈。(0分)

分析:题干的要求是问“怎样巧妙的表现”,考生应该回答的是“怎样表现”,而不是“表现什么”。“怎样表现”也就是作者使用了何种方法、技巧、手段去表现。《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可分为内容和形式两个部分,此题是对属于形式部分中的关于表达技巧鉴赏能力的考查。然而,有的学生或者疏于审题,或者根本不明题意,故而出现了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问答方式。

归纳常见失误六、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参考答案:抒发缠绵悱恻的怀念恋人的感情(2分)。以乐景写悲情(1分),以美丽的春光衬托出寻梅花(恋人)不见得失望之情(1分)。

(二)总结常见失误:

(三)提醒鉴赏抢分技巧:

1.审题准确,切忌答非所问。

2.结合主旨,联系具体内容。

3.答题具体,切忌罗列术语。

4.谨慎下笔,理清答题思路。

(四)课堂训练:

08【江苏卷】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醉落魄·咏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答: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五)课后练习:

07(安徽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

“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三、案例分析:

本案例本着正误纠偏的原则,对学生的多元化的答案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走出只追求答案的多元,只追求独到的见解而脱离文本理解的误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点拨。

本案例按照“呈现错例,学生评分——正误纠偏,方法指导——当堂训练,巩固提高”的过程安排教学。这样一是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度明显提高,还活跃了思维,提高了兴趣;二是在“纠”他人错答案的过程中感悟得分和失分的原因,明确自己的主要缺陷和今后努力方向,积极地增强了复习效果。三是,指导方法后当堂练习及课后巩固练习,可以将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经过多次练习,学生可以积累并内化相关知识。

四、案例反思:

(一)关于诗歌的理解:

诗歌鉴赏的前提是理解诗歌,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强调了学生常犯的错误类型及解题的方法,对于诗歌的理解的方法指导不够。教给学生解题方法是必要的,但诗歌鉴赏的方法的指导作用同样不可偏废,要引导学生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解题、答题。

(二)关于答题模式化:

诗歌本身灵活多样,设题方法又是多种多样,我们能否给学生一定的答题模式?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答题模式,下笔时可以有依有据,有模有样。本节课在这方面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在指导方法时应该具体些。

猜你喜欢

梅花答题病例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病例”和“病历”
梅花
也门霍乱疫情更新
梅花引
梅花锁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