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单导学”模式下中职文化课教学改革探析
2012-01-29冯志刚
冯志刚
“任务单导学”模式下中职文化课教学改革探析
冯志刚
中职文化课的改革已成为影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任务单导学”模式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职文化课教学改革的瓶颈问题。通过对学生实施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使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根本改变,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任务单导学;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改革
一、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学目标上
中职学校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已经逐步意识到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其专业课程的设置也逐步趋于规范。但是,文化学科要达到什么水平,课程怎么安排,在实践中有的学校还是照搬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有的沿用中专教学计划,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理论和实践研究也相对滞后,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成为影响教学效率乃至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在学习方式上
学生在学习方式上,主要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学生的学习方式单调而缺乏变化,过多的重复操练使学生感到学习内容枯燥、学业负担过重。
(三)在教学方式上
班级授课制难以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加上目前各班级人数普遍较多,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有的教师在教学中随意性较大,如问题的设计指向性不明,缺乏张力等。
(四)在教学内容上
教学内容中文化与专业分离,所有专业千篇一律使用同样的文化课教材,不能体现专业特色;文化课知识的深浅度、内容的宽窄度、与产业新技术的连接度、对能力的要求等,都不能适应专业的需求;文化课教师不了解专业对文化课的要求,只能跟着教材走,文化课教学与初中或普通高中的文化课没有两样,学生学习没有兴趣,课堂效率低。
二、探索实施“任务单导学”模式
(一)实施自主探究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1.依据“任务单”组织学生充分预习。“任务单导学”是指以“任务单”为媒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在“任务单导学”模式下,预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前老师根据教材和学情编写“任务单”,明确具体要求,布置所要学习的知识和完成的习题,让学生把课前预习作为一种习惯,通过预习环节不断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实现高效的课堂打下基础。
2.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每一节课老师根据教学内容把“任务单”分成两至三个任务,一个完整的任务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总结提升——达标测试六个阶段。学生通过预习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使大多数同学能够掌握课程内容。
3.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展示,交流学习成果。“任务单导学”模式要求教师充分解放思想,快速转换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充分展示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一般情况下,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后,由小组选派一至两人进行展示,或直接让学生走上讲台为其他同学讲解。在每个小组展示后,先在组内进行完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果有个别小组自身不能解决问题,可以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帮助。如果是每个小组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则需要老师在全班进行讲解。对学生解题中的错误或不规范,教师要及时进行纠错,这一环节十分重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通过成果展示能够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4.及时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为了防止出现课堂气氛活跃而教学知识点却没有能真正落实的现象,在“任务单”设计上,要适当安排课堂检测内容,对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进行检测。课堂检测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像考试一样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课后及时进行批阅。有时为了提高效率,教师可以依靠各学习小组组长,对各小组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汇总。
(二)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合理分组是前提。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和性别差异等因素,优化组合。一般把每个小组分成六人,小组合作学习分成自学、对学、群学三个层次,在一定的时间内小组成员相对稳定,各学科分组相同,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优势互补。但若在一段时间后发现各小组的发展不平衡,甚至差异很大,应及时进行人员调整。
2.团队建设是基础。进行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各组可以设计“团队名片”,内容包括团队名称、努力目标、团队口号、团队公约,在共同目标下结成利益共同体,目标达成是以小组、而不是每一个成员的成绩来衡量。其次,分工要明确,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找到合适位置,注意对小组长的选定和培养,使其胜任小组的领导和协调工作。
3.导向评价是保障。评价激励是“任务单”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的保证。评价机制必须全面、公正,评价办法一般采取过程评价。过程评价主要指对学生课堂表现的综合评价,如学生课堂发言的次数,表达是否清楚,和同学交流是否主动,回答或板书是否正确等方面。根据每课考核结果,评选出最活跃的团队和最进步的团队,并对小组及其成员进行奖励。
三、“任务单导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一)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根本改变
“任务单导学”模式以“任务单”为学生的学习载体和引擎,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学习单位,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课堂反馈与评价机制”为保障。近年来,随着“任务单导学”模式的深入实施,课堂教学模式与课堂管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学生课外作业虽然减少了,但学习成绩却可能更加优秀。“任务单导学”模式将原来的课外作业设计在“课堂反馈”环节中,因此,各学科都不允许也不需要布置课外作业,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课上忙,课后闲”。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为素质教育的实践提供了一条值得借鉴的途径。
由于“任务单导学”是前所未有的一种教学设计,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这给教师增加了工作的压力,但同时也让教师在自己的专业成长道路上收获良多,不少教师申报了有关“任务单导学”的微型课题;有的老师用该模式参加优秀课评比获得大奖;很多老师在省级以上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论文。
(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职校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对文化课的学习普遍不感兴趣,教师难教,学生不愿学。“任务单导学”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渠道解难释疑,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任务单导学”模式下,教师要坚持文化课为专业服务,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把文化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紧密结合,在课堂上为学生传递具有专业特点的文化知识,训练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需要的基本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冯志刚,男,江苏省如皋第一职业高级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G712
A 文献标识码:1674-7747(2012)03-0034-02
[责任编辑 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