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女子高校教师角色转变与素质建构

2012-01-29刘开南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素质教育

刘开南

21世纪国际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高速化、商业全球化、科技高新化、教育现代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社会的竞争,已经演变为人才的竞争。作为女子高校,关系到一代母亲的塑造,是一个高知群体的“母亲工程”,这将深远地影响到未来人才的培养。

一、女子高校提高教师角色的认识与定位

作为女子高校,要顺应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思想面貌如何,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女性人才[1],因此,准确定位女子高校中教师的角色,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当务之急,是重中之重,迫在眉睫。

1.具备培养“四自”精神——导师角色。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目的是真正开发出女性学生的潜能。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对

“单向灌输”这一传统角色开始动摇并发生改变。[2]103-136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地位不再像从前那样单一固定,学生们在以网络为载体开放性社会空间获取知识可以使他们在某些方面超过教师。迫使教师从知识传授型向导学型转变,教师应具备导师身份,特别是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鼓励与自信心引导。具体表现为五个方面,如图1所示:

图1 导师角色功能图

(1)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者、激发者,教师应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她们学习的积极性。

(2)引导: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引者、导向者,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以使学生自觉地学习。

(3)指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能力。从教育目标层面来看,教会学生利用适当的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4)辅导: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信息资源、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完成学习任务。

(5)教导: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特别是在现代女子高校教育环境条件下,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具有信息时代特色的精神面貌,和积极向上,敢于创新,努力拼搏的内在素质,教导学生成为具有成熟的外表,智慧的头脑,优雅的风度,高尚的品格。同时,抵制信息社会不良的负面思想意识的影响,避免不良行为的发生。

2.具备塑造和培养“团队”意识——合作者角色。多元化的开放性社会环境和学生个性化培养的现实需要,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团队意识,由教学的主体向平等伙伴关系的转变,转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活动是围绕教师的教来进行,学生只是一个知识的容器,处于被动灌输地位的不平等局面。[3]212-241将教学作为一个项目管理,教师和学生同时为合作者的角色,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作用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逐渐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帮助者和引导者。同时,教师又要作为一门课程或整套课程体系的开发者,在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应该开阔视野,注意从宏观上发挥课程设计者的作用。[4]231-248在制定课程体系时,教师需要根据社会对课程内容变革的要求和女性学生学习规律的特性,改革传统课程内容,以一系列新的知识、技能、技巧为基础改组课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改革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策略,更大限度突出学生合作意识与个性发展的培养。

3.具备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和研究者角色。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5]211-225未来社会的发展靠人才,人才则靠创新,创新是信息时代的特征,任何行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继续发展,教育事业更是如此,教师的角色应由“教书匠”向实践者和研究者转换,即不仅要埋头拉车,而且更要抬头看路,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在教学中不断提出和解决新问题,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来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地位、教学的重点、培养的目标和教学中的任务等都发生了变化,势必引起教师角色的改变,而教师要实现这一角色的转变,充分担当起现代教育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二、现代教育思想下教师素质的建构

新时期的女子高校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良好的文化修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教学理论及其规律,懂得教育教学心理和教育方法。[6]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多种角色,以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这就要求女子高校教师应具备更高的教师素质。

1.师德为首,“德”须高尚。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对教师最根本的职业要求,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自身的品德、个性、修养、道德情操都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影响和感染学生,是培养学生“四自”精神的主要形式之一。目前,我国女子高校专职教师队伍是一支积极向上、爱岗敬业、值得信赖的队伍,大部分教师长期以来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严谨治学、精心施教,为我国高校改革、培养现代化建设女性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受市场经济及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教师队伍中也存在一些师德方面的问题,如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正确的理想和信念,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敬业精神不强,不能很好地处理集体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忽视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不能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等等。所以,教师必须并且只有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敬业乐教、无私奉献、爱教育、爱学生、爱“教师”这个塑造人类灵魂的高尚职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品质,树立“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的观念,同时具有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品德,才能担负起教好书、育好人、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也只有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才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师能卓越,“能”求广博。师能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在教学、科研、实践及创新等多方面的技能,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亦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唯“高学历”论的狭隘教师能力素质评价方式已经失去价值。

新时期的高校教师不仅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还要有符合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素质。教师的能力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是指教师要努力做到既有专长,又广泛涉猎;既精通一门学科,又研究相邻学科,要懂得人生的哲理、社会生活规范和音乐、美术、体育的基本知识,既要博览群书,也要参与教育科研。[7]作为教师不能把自己看成是“为人求仕途,为己谋生计”的教书匠,要做学者型、研究型、实践型的教师。

教育过程由封闭的校园转向开放的信息社会,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远程高等教育的发展,打破了学习的时空观。教育目标也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和掌握知识,而是更加强调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致力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尤其是学生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等信息素养培养。可见,信息时代的教育对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综合性的。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高校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基础知识,懂得教育教学心理及其规律,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典范。

(2)高校教师应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及应用方式、方法,能熟练设计、组织和监控教学全过程,具备相当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及创新精神。

(3)高校教师应成为“专家型”人才。即高校教师应该是某一学科领域的教育专家,要有真才实学,有丰硕的成果,并能将专业知识、技能的前沿理论通俗易懂的贯穿于教学中,能够受到学生们的尊重和信赖;高校教师还应该是“大教育专家”,他们不局限于自己所教的学科,而是思想开阔、信息量多、视野宽泛、知识广博,对教育教学有发言权的人才。

(4)高校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这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流露的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能够提高境界、升华人格,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素质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5)高校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信息修养。即高校教师应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甄别信息、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等信息能力。这里说的获取知识的能力,不只是单纯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的获得信息、发现知识、处理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师艺精湛,“艺”尚完美。师艺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娴熟地运用教学技巧与策略,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独创性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不只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过程,更重要的是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在论述教育的目的性时说:“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同时这种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和谐的。”常言道: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教学过程中追求教学的艺术性,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有一种美的享受,寓教于乐产生和谐美,从而形成教师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讲究教学的艺术性,同时还能够启迪人的智慧,丰富人的想象力,完善人的性格。

4.精准定位,“本”享快乐。教师教学工作的本质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良好的身体状态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教师只有具备健康的身心,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情绪。[8]152-186首先,要有宽广的胸怀。孔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以上这些都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其次,要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才能机智、果断、幽默的组织好教学活动,达到教学设计的目的。大教育家陶行知有言:“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第三要有超脱的心态,现代教育家于漪说:“没有教师心理的不断的自我超越,就没有未来的高质量的教育”;最后,还要会享受快乐,教师是快乐的,教学过程是快乐的,学生是快乐的,学习知识是快乐的理性境界。

[1]杨启华.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J].中国德育,2009,(1).

[2]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4]皮连生.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6).

[6]何国松.骨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修订版)[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4).

[7] 田利敏.浅谈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教苑荟萃,2009,(6).

[8]朱永新,袁振国.中国教师:专业素质的修炼[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Abstract:In order to foster students of high quality in this information age,teachers at women’s universities must enhance their abilities.Teachers need to be more than just mentors,but also partners,practitioners and researchers.Theyalsoneed tohave strongethics,solid capabilities and an abilitytocultivate a love for learningin their students.Key words:education perception;teacher;role;quality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素质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基于主观幸福感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提升策略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