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视野下高职德育的挑战与回应刍议
2012-01-29陈艺芬
陈艺芬
大众传媒视野下高职德育的挑战与回应刍议
陈艺芬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的发展,大众传媒已全面、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这种转变促使原本为“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不可能远离社会,同时,大众传媒也在时刻冲击着校园中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因此,作为高职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德育也应该要关注到这一新兴的载体。从大众传媒这个视点出发,从大众传媒的德育内涵视野下看到高职德育面临的冲击与挑战,进而思索如何回应这样的挑战,在理论层面上使得德育的理念不断与时俱进,提升高职德育的教学实效性。
大众传媒;德育;挑战;回应
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内涵指出:以人为本是一种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思考、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要客观、全面的看待与人相关的一切联系,才能真正意义上体现人的主体性。随着21世纪的到来,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已从以往的局部、被动反映社会生活转变为现在的全面、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这种转变促使原本为“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不可能远离社会。大众传媒时刻冲击着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因此,高职的德育思想必须也必定要关注到这一新兴的载体,才能取得德育的实效性。[1]
一、大众传媒及大众传媒的德育内涵
21世纪是传媒的时代,所谓的大众传媒即传播媒介,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取得信息的工具,主要包括广播、电视、电影、报刊杂志、出版发行和互联网等。而且,我们所提到的大众传媒既包括传统大众传媒,又包括新的发展形态,这是一种“新传媒”,在当今的科技时代,它伴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如卫星通讯、数字化、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而出现:比如微博、博客、播客等。[2]因此,比起传统的传播媒介,新兴的21世纪大众传媒内涵更多,功能也更强大,从德育方面来说,这一新兴的大众传媒也具备了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这是我们在传统德育方式里所没有关注到的一点。因此,大众传媒的德育内涵主要体现在对舆论导向的控制上、对交往互动的加强这两个主要方面。
首先,在对舆论导向的控制功能上。显而易见的是舆论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它最经常的表现是在精神层面上表现出对社会成员的控制力量:借助于大众传媒的传播,凝聚力量所而形成的强大的舆论氛围,无形当中对于每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会带来强烈的冲击,从而影响他们对人对事的一个基本的道德规范,进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从“微博打拐”受到社会上人们一致的认可到爱国游行里理性爱国的信息的广泛转载,足以看到新兴的传媒对于社会舆论导向控制的这一功能上,它所发挥的作用是我们不容忽视的。
其次,在交往互动的功能方面。高职校园里德育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之间交往互动的一个媒介就是大众传媒,它可以为交往互动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和更加灵活多样的渠道。据一份数据显示,作为时代青年,手机的用途如果只单单停留在短信和通话,那是“Out Man”,作为与时俱进的年轻人,qq、微博、微信、人人等这些已经是他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交往媒介,我们不能不能忽视它,只能去正视并引导它。加强大众传媒载体这样的交往互动功能来进行德育的教育,在现实生活的实践中,能够也比较容易与学生取得共鸣,使德育在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共同进步、精神素养方面,使大家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从而发挥大众传媒在交往互动这方面的德育育人功能。
因此,从大众传媒对德育这两大主要功能来看,在当前,大众传媒必然对当前的高职传统德育带来不小的冲击与挑战。
二、大众传媒对传统德育的挑战
总所周知,一种新兴的社会载体对社会结构网里的大众群体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作为新兴的大众传媒载体,一方面我们能够体验到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力,当今时代的学生不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一员,对于发生在社会上的道德方面的信息,对于他们来说,只要他们想获得,要获取的渠道是多方面、多元化的,因此,大众传媒这一新兴的社会载体在给高职德育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从大众传媒对德育的两大主要功能来看,在当前,大众传媒必然对传统的德育带来了冲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高职德育工作“以校园为中心”的理念受到挑战。
传统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3]所以一提到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大家的普遍想到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事实上,作为两种的内涵还是有不同的,但目的在当前的时代是一致的,就是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任务,而学生道德教育素质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课堂、校园来建构。而传媒时代的到来,学生的信息来源是多元化的,网络、电视、新闻、广播、博客、微博等,虽然大众传媒从性质上来说,它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根本性质保持不变,依然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阵地,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并不断的深化,大众传媒走上市场竞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避免的,故此,大众传媒所带来的信息传播也必然良莠不分,而作为信息传媒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自由、开放,故此,大量优秀的文化思潮随着各种传播媒介进入了校园,一些抹上浓厚的商业色彩、带有明显功利性目标、倡导金钱至上的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污染校园环境的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然会进入当代大学生们的眼帘,而这些有的就与高校倡导的艰苦奋斗、团结一致等价值观是背道而驰的,与纯净的校园文化环境不协调;传媒时代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传播,通过网络技术,我们称呼地球为“地球村”,可见,世界各地的文化等信息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涌入,同时也进入了学生的眼中,有些片面的、狭隘的西方文化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得以通过网络媒体侵入我国:信息垃圾如色情、暴力、种族主义、民族歧视的泛滥,使得校园周围的信息环境日益复杂,信息质量大打折扣,必然对高职青年学生的德育思想产生严重的影响,尤其容易对辨别力弱的青年学生带来思想混乱,这是在传媒时代我们所不能忽视的。[4]这些都使得高职德育工作所提倡的“以校园为主”的理念受到强烈的冲击和挑战,校园德育工作对舆论和控制的难度极大增强,探求与时俱进的德育方式更加重要了。
第二,高职德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要求受到严峻的挑战。
在当前,在高职院校从事德育工作的一般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老师和辅导员为主,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德育工作者也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工作经验,具备而来深厚的理论功底。但是,随着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对于信息及时、快速、准确传播的特点极大体现,特别是一些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博客、微博等,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了,这对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德育工作者不论是思政课教师还是辅导员都必须时刻关注新的信息来源,跟上时代的步伐,与学生有更多的共同的交流语言,对于信息不能“后知后觉”,反倒得提升自己的素质,能够及时的关注和把握与学生德育培养密切相关的信息,加以引导。因此,要把握住大众传媒时代给德育工作者带来的挑战,作为大众传媒时代的德育工作者必须提升自身的文化道德涵养,提高自身的全面发展的素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回应:大众传媒视野下德育理念的创新
面对这样的时代挑战,对于高职德育来说,事实上也是一个潜在的机遇,因为从高职高专的专业培养目标来说,传统德育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里所占的比重来说不是很大,而且,德育课程的空话、套话较多,于是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情境:德育课程在学生当中的教学实效性是一般,因此,从大众传媒的这两大挑战来看,更新德育的工作理念,提升德育工作者的整体素养,也是我们应对大众传媒视野下德育的挑战所带来的回应,进而也是我们提升高职德育的教学实效性的有力措施。
1. 树立多元化的德育工作环境新理念
既然大众传媒对传统德育的挑战之一是“以校园为中心”的德育理念,为此,从大众传媒的视野下,回应之一就应该树立多元化的德育工作环境新理念。因为,学生们虽然还是生活在“象牙塔”的校园中,可以足不出校,但是以网络为代表的虚拟社会已经像一张隐形的网逐步覆盖到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当中。马克思语:“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因此,作为高职德育的培养目标,要产生德育的实效性,必须关注到人的社会性这一点,作为德育主体的人——学生,他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一元化”社会,以网络等先进技术所带来的传媒时代,使得他们所面临的是“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如果高职德育没有意识到这点变化,只是一味的从校园环境这个单一角度来渗透我们的德育教学,必然与社会的整体发展环境有所脱节,势必在学生当中不能产生共鸣,那么谈何德育的实效性。因此,面对大众传媒带来的这一挑战,作为德育战线的教育主体应该树立’多元化”的德育工作新理念,从而去思索如何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引导学生面对这样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如何客观、公正的形成自己的一套道德评价标准,进而在这样的多元的环境中,取得高职德育的实效性。
2. 提升德育工作者的媒体素养
所谓的“媒体素养”就是一个人认识、评判、运用传媒的态度与能力,是指人们面对传媒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制造能力、思辨性反应能力等。”[6]
因此,在当前作为回应大众传媒的挑战的另一途径是提升德育工作者的媒体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与学生沟通,在学生当中的说服力就更强,也就能更好的去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从这点来说,德育工作者提升自身的媒体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的。正如同在前面所说的,作为时代青年如果手机的功能仅停留在短信、电话,那是“out man ”(过时),那作为德育工作者,如果也是这样的一种情况,那也不是一个新时代的“on the way”(不断进步)的教师。在当今大众传媒时代,学生的信息来源广泛而众多,如果你不懂提升自己的媒体素养,面对传媒的各种信息,你就不能很好的去引导学生怎么去正确的评价我们每天所面对的纷繁复杂的媒体信息。这样的德育教学,不仅效率低,而且教学实效性也差,网络上已经更新的在学生当中沸沸扬扬讨论的事情,作为德育工作者却后知后觉,如果去引导学生,因此,作为大众传媒视野下的新时代的德育工作者应该增强自己的媒体素养,上QQ、人人、微博等,首先对于社会上发生的对于道德养成产生影响的媒体信息加以了认识、了解、评价、判断,进而才能学生当中起到真正的引路人的作用;全面了解网络流行语,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有利沟通,引用哲学里的一句话“教育是一种需要合作才能产生效果的活动。”[7]增强德育工作者的媒体素养,事实上也是在这样的一种教育教学合作中所不可或缺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眼中新时代的教师,也才能更好的开展德育教学工作。
3. 运用现代传播工具与手段创新德育教学
大众传媒时代,互联网作为现代化传播工具的代表,它显现出来的普及、快速、便捷等特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时代青年学生的思想,因此,德育工作的创新一定要有自己的传媒平台,一是要了解和掌握学科领域相关的工具平台和教育软件,找准高科技与高校德育的结合点,适应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二是要有自己建立的德育信息资料库,开发德育软件,利用信息库和德育软件,集学生日常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和做人的起码道德等基本信息,各种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信息,古今社会成功个人信息和有关国家与社会发展舆论与宣传信息等一体的优势,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力,渗透力和覆盖面。
综上,应对大众传媒的冲击与挑战,无论从学校的整个德育环境的多元化到德育工作者个人的媒体素养的增强,以及德育教学手段的创新,方方面面的举措都是在回应着大众传媒的挑战,以期取得更好的德育教学实效。21世纪的新时代也需要新的德育新理念,从大众传媒这一新兴的新传媒视野下,通过对传统德育带来的冲击与挑战去思索现代德育可以提升的方向和目标,也是本篇文章思考的价值与目的之所在。
[1] 韩柏光.大众传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J].广东技术学院学报,2005(2):21-23.
[2] 张国.新大众传媒与高校德育工作[J].新视角,2005(7):11-13.
[3] 黄黎明,卢勃.大众传媒视野中的德育[J].德育探索,2002(8):25-26.
[4] 葛晨光,高校校园传媒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影响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1):30.
[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赵长渝,试论大众传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教育探索,2004(7):12-13.
[7] 李红军,隐性德育课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12):8-10.
Discussion 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Mass Media Challenge and Response
CHEN Yi-fen
(Zhangzhou City University, Zhangzhou Fujian 363000,China)
With the advent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ans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the mass media has been full and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life, this shift prompted the original university campus as "a pure land" impossible to stay away from the social, at the same time, the mass media alsothe moment of impact on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ampus of the world, life and values formation process and, therefore, a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 moral education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is emerging carrier. 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mass media, the Content of Moral Perspective of the mass media, to see the impact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n thinking about how to respond to this challenge, to make moral education at the theoretical level concept along with the times enhanc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which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is article and the value lies.
Mass Media; Challenge; Response
2012-10-08
陈艺芬(1978—),女,福建漳州人,讲师,哲学硕士。
G718.5
A
1673-1417(2012)04-0105-04
(责任编辑:马圳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