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示范院校建设的校园廉政文化建设途径探索*
2012-01-29罗国仕
罗国仕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0)
基于示范院校建设的校园廉政文化建设途径探索*
罗国仕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0)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示范院校建设重要的精神支柱和文化支撑,它与党风廉政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学风班风建设密切相联,关系到示范院校建设的成败。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要认真传播廉政知识,大力弘扬廉政精神,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寝室、进头脑。本文立足于示范院校建设,论述了校园廉政文化的内涵、建设的基本途径和基本要求。
示范院校建设;校园廉政文化;建设途径;探索;要求
早在2005年1月,中共中央就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我院作为湖北省示范院校建设单位,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既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必然要求,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院规范有序运行、再上新台阶的政治保证。
校园廉政文化的内涵
校园廉政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校园人廉政、廉教、廉学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意识形态、实践活动及相关制度的总和。廉政文化进校园,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培养崇廉尚洁的思想品质,净化校风、学风、教风,促进学院示范建设,推动全社会廉政文化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不仅要促使廉政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寝室、进头脑,而且要促进学院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为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廉洁从教、公平求学、规范行政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
校园廉政文化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崇尚廉洁。这是一种内在的心理认同与精神追求。即在思想意识上,不仅要对廉政有必要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而且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并对诸如“知足常乐”、“不平则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足以亡身”等名言警句中蕴含的清廉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产生认同感。同时,还要努力学习当今廉政模范的先进事迹,以忠于职守、积极进取、无私奉献为荣。(2)践行廉政。这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与体验感悟。即在实践活动中,全校师生置身于廉政文化的环境中,为廉所驱动,或主动或被动、或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其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形成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3)物化廉政。这是一种外显的物质存在与现实标志。即在物质载体上,不仅有教师引导的廉政教育课堂,而且有社团组织或学生自发形成的廉政书画和宣传橱窗等,同时还有校园廉政文化网站。这样就使校园廉政文化随时可查,随地可见。
上述三个方面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心动才会行动,行动才有效果。在现实生活中,只有人们了解了廉政文化,获得了认同感,才会产生崇尚廉洁的动机,才会积极投身到廉政文化建设的活动中,共创廉洁校园。这样,置身于廉洁的校园环境,人们自然会见廉思廉、守廉倡廉,进一步传廉、助廉、创廉。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一)在党建活动中突出廉政文化
对廉政文化进校园,我院党委十分重视,采取学习、聆听、观看、研讨、交流等多种方式促使廉政文化进党建,使之渗透到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先后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红安老区、井冈山红色圣地,忆苦思甜;到监狱进行廉政建设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组织学习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廉政准则》),聆听宜昌市监察局副局长宋发洪同志关于《学习〈廉政准则〉,争做勤廉表率》的专题讲座;并拟定研讨题目下发到支部。基层党支部深入开展学习 《廉政准则》、聆听辅导报告、观看廉政视频、研究廉政文化课题、撰写论文及会议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使每个党员都深刻认识到,要提高党员和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就必须坚持用《廉政准则》来要求自己,做到“三常”,即常自律、常自警、常自励。
在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领导干部、党员和教师不仅要以“廉政”自律,而且要以“勤政”自励,以“高效”共勉。因为“廉政”是搞好工作的必要条件,“勤政”是搞好工作的正确态度,“高效”是搞好工作的现实要求。三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不能满足于不出问题,不犯错误。要推进学院的示范建设,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就必须埋头苦干、干出实绩,力求高效。这样,才能不断为学院的廉政文化建设添砖加瓦,最终把学院建设成“湖北一流,全国知名”的高职院校。
(二)在学生活动中大兴廉政文化
依托校园各种社团组织,以学生为主体,广泛开展学廉、评廉、创廉活动,使学生在廉政文化的氛围中受到熏陶,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日后廉洁从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学廉活动 通过活动引导,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一是开展以“崇廉尚洁”为主题的读书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到阅览室、图书馆借阅《党员生活》、《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读物,让学生学习其中的廉政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然后摘要、摘编或写出心得体会,作为廉政文化展览的素材。二是开展以“感恩教育”、“诚信教育”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活动。近几年来,学院团委、学工处面向全院学生多次组织类似的征文活动,让学生在写作中学廉、思廉、信廉,懂得了做人的基本道理和道德规范,从而努力做到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三是开展廉政文化演讲比赛活动。随着演讲,廉政文化在校园讲坛上活跃起来,不断陶冶师生的情操。学院团委、学工处通过演讲比赛的方式,将学廉与说廉、听廉结合起来,以点带面,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
评廉活动 通过评论会、辩论会、评比会等方式开展评廉活动,不仅可以激发青年学生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热情,而且可以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廉政文化的渗透性和感召力。一是评论会。以寝室或班级为单位,针对竞选学生干部拉选票、生日宴会、考试舞弊等现象开展评论,及时纠正校园内的不正之风,让学生在感受监督与被监督的过程中,自然增强廉洁自律的意识。二是辩论会。围绕高消费、名牌效应、网络安全、和谐社会、低碳经济等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设置辩题,引导学生开展班级辩论、校级辩论,通过辩论深刻理解廉政文化的精髓,增强青年学生反腐倡廉的意识。三是评比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应及时评比并予以表彰,通过树立学习榜样,激励广大学生崇廉尚洁,进一步开展学廉活动和创廉活动。
创廉活动 这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课堂上灌输的廉洁理论真正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信念,最终外化为道德行为。一是集体签名。在支援汶川、支援玉树抗震救灾和义务献血、奉献爱心等活动中,我院学生纷纷开展集体签名活动,并慷慨解囊,以实际行动将信心、决心、爱心、恒心熔铸在廉政文化建设之中,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二是文明创建。号召争当文明青年,争创文明寝室、文明班级,创建文明校园,从我做起。权文斌背母求学,传承千古孝子情,就是其中一个典型。2007年他被评为“宜昌十大民选新闻人物”和“陕西省第二届十大孝子”。伴随着创廉活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蓬勃发展,深入人心,使以廉为荣、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与盆景式的校园环境相互辉映,有力促进了学院的示范建设。三是社会实践。即利用假期,开展送廉下乡、文明劝导、社会调查等活动。杨绍波走村串户,义务防艾,就是其中一个典型。2010年4月6日,三峡晚报以“‘90后’大学生兄弟成‘防艾’名人”为题大篇幅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廉政无论是对国家、团队还是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刻领悟到做人做事都必须以廉为本,从而增强了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
(三)在课程建设中融入廉政文化
在课程设计理念上体现廉政文化 课程设计理念决定课程建设的走向,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要在课程理念上体现廉政文化,就必须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根据课程特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科学进行课程设计。以《大学实用语文》为例,其课程组就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确立了“三对接”的课程理念,即对接专业、对接职场、对接职业生涯。“对接专业”体现了为专业服务的职能,其要旨指向学生的成才;“对接职场”体现了为就业服务的职能,其要旨指向学生成为合格人才;“对接职业生涯”体现了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的职能,其要旨指向学生日后的健康发展及可持续发展。这样,由培养人才到培养合格人才再到培养始终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人才,既是课程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廉政文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在教材建设中发掘廉政文化 教材是课程设计理念具体而形象的诠释,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物质载体。教材建设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古今中外的文学长河中,文人墨客千古流芳的经典文学作品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是诗歌词赋还是小说戏曲,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精华,或蕴含于作者的人生际遇,或蕴含于当时的生命感喟,或蕴含于景物的形象描绘。只要用心发掘,就能感受到廉政文化的要义。这为编写以诚信守法、廉洁奉公为内容的廉政文化教程提供了充分的思想资源,也为编写蕴含廉政文化的大学语文教材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大学实用语文》课程教材建设中,我们十分注重发掘廉政文化,以期在人文精神的培养中,使学生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一方面,在选择课文篇目时,注意把握“廉”这条线索。事例如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岳飞“精忠报国”的雄心壮志;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鲜明爱憎等等。对这些名言警句、名家名作,我们按主题归类,形成“山水情思”、“人生感悟”、“学行砥砺”、“世态逸事”、“爱国奉献”等学习项目,使学生在学习经典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能够读廉、思廉、论廉,于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廉洁的情操。另一方面,在设计课后思考与练习题时,我们注意将学识上的“博”与思想上的“廉”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以获得 “博”,与现实挂钩来思考“廉”。如针对《爱的回音壁》这篇课文,我们就设计了这样5道题:(1)被爱是一种幸福,当作者问及那些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感觉到这种莫大幸福时,孩子竟然“漠然”回答“不,没觉得谁爱我们”。其中“漠然”是什么意思?它给了你怎样的触动?(2)谈谈你对以下两个句子的理解。a.一个不懂得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b.被太多的爱压得麻木,腾不出左手的孩子,只得用右手,完成给予和领悟爱的双重任务。(3)文中有很多对爱进行诠释的比喻句,试从文中找出两句,并以“爱”为主题,仿写一个比喻句。(4)读完此文,你觉得这其中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担忧?(5)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幸福,生活中,你对爱有哪些独特的体验?纵观这些思考与练习题,可以看出,它们并非问题的简单罗列,而是突出了“博”与“廉”的有机统一,因而具有明确的指向,使学生在思维训练中,不仅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在心灵的深处打上“廉”的烙印。
在课堂教学中传授廉政文化 课堂是授廉、学廉的重要阵地。围绕“廉”字做文章,是新形势下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和重要途径。一是形象传廉。教师的形象是一部活教材。其高尚的师德、高洁的心灵、高雅的情趣、高深的学识、高明的言辞和庄重的仪表烘托出的形象美,处处洋溢着“廉”的活力,闪烁着“廉”的光芒。学生在敬佩、仰慕、效仿之中领悟廉的真谛,必将终身受益。二是点拨授廉。即以教材为蓝本,结合具体篇目,从不同角度进行点拨,让学生从多方面理解廉的要义。可以从作者的生平入手,如讲授《进学解》时,我这样介绍韩愈:“韩愈字退之,号昌黎,世称君望昌黎。少小而孤,苦学成才,终成大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此中之廉要义在不畏清贫,刻苦自励。可以从作品的写作背景入手,如“中唐社会有一种流行病,即耻学于师。此病害己害人,韩愈深感忧虑,于是不平则鸣,奋笔疾书,写作《师说》。”此中之廉要义在勇于负责,不平则鸣。还可以从作品的思想内涵入手,从具体问题的分析入手等等。这样,就使廉政文化的传授包含在了语文知识的传授之中,突出了以廉育人。三是讨论议廉。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现实,组织学生讨论,让思想的火花产生碰撞。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激发学生学廉的积极性,使学生深刻领会廉的内涵。如讲授《饮酒》(其五)时,笔者让学生围绕“本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对此应如何评价”这一问题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学生懂得了其中的道理,认为面对腐败现象时,必须做到心地高洁,不能同流合污,但绝不能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一躲了之,必须从我做起,努力创廉,才能最终消除腐败现象。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中,要突出“三性”。
一是针对性。要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对领导干部,重在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对广大教师,重在加强廉洁从教教育,对全体学生,重在加强廉洁修身教育。
二是创造性。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廉政文化教育活动的推进,在思维方式、活动内容、活动方法上力求创新,不断寻找师生关注的热点及难点,采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如文艺演廉、短信写廉、网络传廉等,如此,才能取得实效。
三是示范性。要制定长远规划,将实践活动经常化,让全体师生在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同时,要充分发挥示范院校文化建设方面的底蕴和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将研究活动课题化,以增强廉政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引领示范院校建设不断前进。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中形成的成果,不仅要展示在学报、院报和校园宣传栏上,而且要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整合到网络上,以实现活动成果的开放化。这样,才有利于全社会共同学习和借鉴。
[1]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EB/OL].(2005-01-16).http://politics.people. com.cn/GB/1024/3122950.html.
[2]胡锦涛.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EB/OL].(2007-10-15).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 _6938568.htm.
[3]彭锐,卢望平.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EB/OL].(2010-08-08).http://www.red-soil.com/redsolid/luntan/ 201008101058115490.htm.
[4]罗国仕,杨金娥.实用语文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91.
[5]徐中玉,陶型传.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67.
(本文责任编辑:谢良才)
G717
A
1672-5727(2012)01-0060-03
罗国仕(1964—),男,湖北宜昌人,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
*本文系2010年度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基于职业活动的〈大学实用语文〉课程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0jy07,项目负责人:罗国仕)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