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困境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2-01-29文代术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职业农业农村

文代术

(云南省昭通农业学校 云南 昭通 657000)

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困境与发展对策研究

文代术

(云南省昭通农业学校 云南 昭通 657000)

大力发展中等农业职业教育,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针对当前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困境,我们应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创新教学体制,营造良好外部氛围等思路,推进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真正把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办成“亲农”教育,服务好“三农”。

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困境;发展;对策

当前的新农村建设需要中等农业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为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我校是一所有近40年历史的农业中专学校,1993年被评定为省部级重点学校。学校立足于“三农”,形成了以农林畜为主要学科的办学特色。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等农业教育曾一度遭到极大冲击,我省农业学校大多脱掉“农字帽”,或被合并、或升格为高职院校,学校数量锐减,招生规模萎缩,农业特色被丢弃。我市是有580万人口的农业大市,工业薄弱,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7%,即使若干年后实现了城市化率50%的目标,仍会有近300万人口生活在农村。如果没有农业教育,农村劳动力素质如何提高?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如何实现?所以,我校始终在坚守,仍保持农林畜学科的优势与传统特色,致力于培养服务农业和农村需要的实用人才。在发展中尽管有诸多困难,但我们仍采取种种举措,努力争取办学空间,为“三农”服务。

虽然今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很大,但国家的职业教育资金多是“扶强扶优”。按照“强”和“优”的条件,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多被排除在国家扶持之外,对处于偏远落后地区的我校而言,更是如此。严重地影响了本地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当前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困境

招生困难、生源减少、学生素质差,办学举步维艰 1999年以来,受高校扩招、轻农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家长和学生都把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无奈的选择。即使中等农业学校招生无门槛,也仍是“门前冷落鞍马稀”,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是中考不理想的、部分是初中未毕业的、还有部分是外出打工的等等,而读农林畜类专业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逐年锐减,严重影响到中等农业学校的正常教学。不少中等农业学校不得不撤掉原计划开设的专业或将不同的专业合并为一个专业,改为非农专业。据调查,云南省近五年中职教育毕业生中涉农专业学生比例不到10%,而我市涉农专业毕业生不到7%。中等农业职业学校为了摆脱办学困境,纷纷在非农专业上下工夫,目前规模大、办学条件好的中等农业学校大多是通过做大非农专业发展起来的。

教学设施陈旧,办学条件差,“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制约办学质量 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由于办学经费匮缺,资金渠道单一,投入不足,我国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基础条件普遍薄弱,办学条件无法满足现有的教学改革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大多数中等农业职业教育是依靠“八五”期间积累的“家底”在维持、支撑,根本谈不上发展;加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大大滞后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教师学习培训机会少,“双师型”教师缺乏,严重影响了中等农业职业学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进而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培养农业技能人才的数量、结构、质量等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相差甚远。

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不相符 由于我校农业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需要,专业设置和布局不合理,办学模式缺乏灵活性,课程教材内容不能及时更新,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不强,在校生素质不高,给学校实现培养“三农”人才的目标带来了很大困难。依据我市的农业发展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本该有更多的人去爱农、学农、务农。但学生、家长的择业观念与现实发生了严重错位,相当多学生不选择农业类专业,纷纷涌向二、三产业的热门专业。随着当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家长都认为多花一点钱让子女读高中、考大学,跳出“农”门是他们的最大愿望。为了迎合这种心理,寻求学校发展,很多农业职业学校只开设二、三产业的专业,脱离农村实际需求;而我校在以市场为导向,开设二、三产业专业的同时,自始至终开办涉农类专业,虽然畜牧类专业在本地影响较大,但仅占我校招生的6%,与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不相符。

中等农业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难,创业更难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涉农类专业毕业生原有的就业市场基本消失殆尽。部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发展农业职业教育认识不足且重视不够。涉农类专业毕业生受行业、专业、传统观念等因素制约,就业面较窄,就业难度较大。特别是我市作为传统农业大市,种植类专业毕业生几乎没有就业市场,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创业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发展中等农业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998年,全国有中等农业学校365所,在校生达50余万人,90%学生毕业于农林类专业,他们至今活跃在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的第一线,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但到2007年底,农林类中职学校仅为141所,相比锐减224所;其中有139所办学水平高的农业中专升格为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当年招生数为21.69万人,占全国中职招生总数的3.41%;我省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减少了8所,减少率为49%,远远高于国家比例,在校生数仅2万人,占全省中职在校生总数的1.8%。据统计,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仅占0.13%,没有接受过农业培训的高达76.4%。而我市接受过农业培训的人员更是寥寥无几,仅占0.086%,与国家当前的比例相比差距甚远。在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60%,平均万亩土地仅有0.8个技术人员,万名劳动力仅有0.16个技术人员,而我市万名劳动力只有0.067个技术人员,难以肩负起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因此,中等农业职业学校仍应成为基层农技推广与管理人才的摇篮和新型农民、创业农民培训的重要基地。发展中等农业职业教育有挑战,也有机遇。大力发展中等农业职业教育,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建设新农村,要靠新农民。要达到建设新农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项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好蓝图实现,就必须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新型农民的主体作用。在新型农民形成过程中,中等农业职业教育是农村各类教育中难以替代的重要教育层次,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与地位。二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中之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要把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离不开科技。因此,要发展现代化农业,就要充分发挥农业职业教育的优势,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农业职业教育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奠基和先导作用。当前,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优质农业,健全农业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迫切需要大力发展中等农业职业教育。三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由于我国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大多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没有形成规模生产效应,农业产量低,经济效益差,农民增收难,加之人多地少,地产物薄,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大多农民增收主要靠外出务工。但随着农民承包经营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农业开始规模化生产,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能力和实用生产技术的需要促使广大家长和学生正在改变轻农观念。把科技农业看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必将增强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提高其对广大学生和农民的吸引力。此外,当前国家对就读农业类专业的学生实行免学费政策。继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党中央提出了“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的政策,于2009年提出了先对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和其他职业学校中涉农类专业学生的学费全部免除,以鼓励更多有志成为农村、农业专门人才的学生到农业职业院校学习,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加快发展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加大重视,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推进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长期以来,受严重的轻农意识影响,各级领导、办学单位没有给予农业职业教育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制约了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结合我国国情与农业的特点和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中等农业职业教育要发展,离不开教育和农业行政部门等的宏观指导和大力扶持。要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出发,统一各级部门领导的思想,提高认识,发挥各自优势,协调配合,共同加强新时期农业职业教育工作的组织和宏观指导,研究、拟定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组织和指导地方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推进对农业职业教育重大问题的研究。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依法治教,保证农业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改革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制度,从根本上改变制约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创新政策,变输血投入(扶贫投入等)为造血投入(人力资本投资等),打破农村贫困恶性循环怪圈,真正做到“治贫先治愚”。

改革创新教学体制,扩大农业类专业招生规模,加快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急需一大批具有农业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实用型人才,需要他们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在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思想指导下,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应结合行业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内涵、苦练内功,培养面向农村和农业生产第一线、具有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及时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在教学中,要改革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有选择地开设课程;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实施口径宽、实践性强的课程模式,形式多样地开展教学;要以“适用、够用、会用”为原则,培养综合能力强,德才兼备的学生,以实践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力求学以致用。例如,目前农学专业的设置应包括农学、园艺、畜牧、水产等专业,实行“宽口径”的教学模式,以利于学生在毕业实习时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及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专业主攻方向。在实习实训过程中,通过师生共同承担实习基地的生产,实地指导,产教结合,达到既传授知识,又传授技能的目的,使学生不但学习了应学的知识,又增加了感性认识,掌握了生产技能,提高了动手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校还应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满足企业需要,就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洽谈,使教学模式贴近实际,使学校成为区域内农村基层领导的摇篮、农业科技进步的助推器、农业现代化的引路人和新型农民培育的主阵地。

稳定教师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要提高农业职业教育质量,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当前中等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007年,我国中职农林学校教师仅1.71万人,生师比约31∶1,远高于国家制定的高中阶段生师比16∶1的标准。此外,初级职称及无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3%,农业职业学校教师队伍老年化突出,青年教师偏少,“双师型”教师更是缺乏。为此,首先要稳定现有的农林类专业教师队伍,激励他们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操守,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加强自身学习,积极探索和实践农业职业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内容,提高业务能力。其次,应充分利用国家及省级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等政策支持,多向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和农林类专业教师倾斜,力争用3~5年的时间对专业骨干教师轮训一遍,提高师资力量。第三,当地部门要结合实情,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更多农业院校优秀毕业生到中等农业职业学校任教,充实中等农业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使农业职业学校教师后继有人。第四,可实行院企挂钩,走校企结合的路子,积极开展农业科研、农业生产实践、企业锻炼与专业学术交流活动,内培外聘,多渠道地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让企业为我国农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出一份力。

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推动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人才市场混乱不堪,用人单位招录人员未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和“持证上岗”的规定,给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加重了农业类毕业生的就业困难。2000年,全国农林类中专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不足50%。2006年开始,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农村学生进行资助,但对农业类专业毕业生无就业倾斜政策,致使扎根农村创业更难。发展中等农业职业教育,一是要营造一个全社会尊重农业人才的氛围,加大对农村经济社会做出较大贡献农业专家的事迹宣传,改善、提高他们的待遇,吸引更多人到农业职业学校学习或到农村创业;二是要建立科技农业职业资格证制度,规定必须获得职业资格证者,才有承包土地经营权,在金融和农业产前、产后服务等方面享有优先权。三是应实行农林类专业毕业生创业扶持政策。凡创业的涉农专业毕业生,应给予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吸引更多学生选择到农业职业学校涉农类专业学习,并到农村就业或创业,从而推动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总之,为加快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整合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应共商大计,共谋发展,更好地为现代化农业的实施和新农村建设服务。

[1]建设新农村农业职业教育应先行[OL].(2006-09-01).http://www.gansu.gov. cn/ShglQw.asp?ID=6297.

[2]党立华,周显忠.试论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取向 [OL].(2006-12-14). http://www.yledu.net.cn/htdocs/zyjy/2006-12/14/20061214169.html.

[3]陈建华.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09,(7).

[4]韩福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初探[OL].(2010-11-01).http://www.hnglw.com/ lunwen/lwInfo_10893.html#.

[5]杨爱宽.浅议县区中等农业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G]农业职业教育与“三农”问题——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8.

G717

A

1672-5727(2012)01-0053-03

文代术(1972—),女,云南绥江人,云南省昭通农业学校讲师,长期从事食品相关课程的教学。

猜你喜欢

职业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