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定位及其实效性研究

2012-01-29朱水龙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咨询心理健康

朱水龙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定位及其实效性研究

朱水龙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成才、能否保持学院稳定、能否保持教学秩序正常的大事。只有学校上上下下形成共识,采取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举措,才能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路径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高职教育规模高速扩张。仅以安徽省为例,截至2011年初,高职生规模占全省高校在校生人数已超过60%。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不平衡、不完善,特别是涉及高职生的各种社会现象和思潮、成长环境、个人理想实现的难度等等因素,使他们的心理承载着各种压力和烦恼。如何帮助高职生认清存在的压力、化压力为成长的动力,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调适能力,促进自身成长成才,是高职院校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引发的定位思考

自2004年云南大学 “马加爵事件”以后,全社会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2010年上半年,深圳富士康公司员工坠楼案连续发生十余起,再一次激起全社会对民众心理健康的关注。作为国家未来建设重要力量的高职生,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高职院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高职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迫切要求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

据《中国青年报》2010年10月11日报道,安徽某职业技术学院在2007~2010年连续3年采用UPI量表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测,结果显示,属于A类(有心理问题,需要进行持续心理咨询)的学生占接受测量学生的比例分别为 15.56%、16.22%和19.75%;属于B类(疑似心理问题,需加以关注)的学生分别占22.87%、19.99%和17.80%;属于C类(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分别占63.57%、63.79%和62.44%。四个关键项的调查结果分别为:认为“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11.05%、9.52%和7.48%;表示“常常失眠”的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12.09%、10.15%和10.44%;觉得“活着没意思”的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2.89%、2.33%和2.08%;感到“对任何事都没兴趣”的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8.87%、4.53%和7.4%。上述数据与我院2008~2010年连续3年对新生进行UPI心理普测的结果相近。可见,许多高职生存在“先天性”的心理问题。

经过对在校高职生调查问卷和心理咨询归类统计发现,高职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考挫折感和厌学情绪较大。许多学生的个人愿望在高考中被击碎,无奈之下只好就读高职院校。而如今的高职教育学制短,学习任务十分繁重,对知识基础较差、学习方法又不能适应高职特点的学生而言,学习难度是很大的;高职招生时,许多专业均为文理兼收,文科学生学习理工科类的一些科目难度较大,有的学生所学专业是父母决定报考的专业,并非自己所爱,也就谈不上什么学习兴趣;有的高职院校教学实训条件较差,学生的技能得不到充分的训练提高,产生失望情绪。上述种种原因都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二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比较弱,导致自卑和人际恐惧。高职生的人际关系紧张主要来源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特别是同舍之间的关系紧张易导致长期焦虑;在评先评优、入党、国家奖助学金评比及其他与学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务中,同学间的相互竞争构成的微妙“相斥关系”,使双方的担忧、焦虑持续存在;家庭地位、财富状况和社会观念也往往导致不同群体学生的优越感、自卑感及敌视情绪。

三是情感危机引起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失恋、情感波动、同学情谊破裂等因素引起的心理问题,发生时间短,情绪波动强度大,行为易失控,后果也较难控制和预测,许多学生因此长期精神萎靡、行为失常。

四是就业焦虑十分普遍。据《中国青年报》2010年10月11日报道,2007~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分别为474万人、559万人、619万人,预计今后3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人的速度增长。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部分高职生产生应聘焦虑、恐惧、应聘退缩等心理问题。

高职生存在的上述心理问题充分说明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二)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求深化定位

部分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到位 许多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安全稳定和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的层面上,并没有科学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能认识到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从而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

一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效果不到位 高职院校基本上是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开展相关工作,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不能开展系统性的教学。由于课时的制约及开设心理学的软性要求,高职院校基本都是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心理知识教育,能够设立选修课程的不多,学生缺乏系统性的理解,难以体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调适自己情绪的机理。二是民众和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氛围较差。三是对心理健康普测筛选出的、并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进行跟踪、帮助不够。四是许多高职院校只注重开展心理健康活动,但对活动的效果评估和策划基本缺失。

要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就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定位,采取适合高职院校特点的具体措施。

转变观念,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新定位

在教育理念上,应认识到心理健康是高职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之一 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承受和排解各种挫折和压力的良方,是拥有自立自强、积极进取、正确行为的前提,是应对学习、就业、经济、人际方面的压力和挫折的有效素质。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既是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使高职生符合我们所期望的成长成才标准的需要。

从校园安全稳定上看,心理健康教育是保持校园稳定、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前述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可见,心理问题达到A类的学生比例占15%以上,这类学生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很可能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神经症及精神障碍,将会带来难以预测的行为后果,可能对校园稳定和教学秩序形成严重的冲击和影响,甚至影响到学院的招生和就业。反之,如果能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配以适当的各类活动,学生的心理素质就会有效地增强,心理健康的分级占比就会良性地回归,属于A类的学生就可能弱化、调适成B类甚至C类;属于B类的学生就会回归到心理健康的学生群体中。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构上,要多方协调,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高职教育阶段是学生人格基本建立、认知结构基本形成的心理完善的阶段,社会、家庭、中小学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已经过去。因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以预防为主,以咨询为辅”的原则,对诱发心理问题的因素应予以及时排除。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绝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短期、狭隘的,而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能否承载祖国未来、能否保持教学秩序稳定的重要环节,必须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多方协作,整体推进,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

根据实践与研究,笔者认为心理工作只有形成教育、宣传、咨询、活动、干预、机制保障、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工作格局,协调发展、整体推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高职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要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才有生命力 由于高职总学时数的局限,心理知识的教育宜结合高职教育的实际,采用梯队的形式开展,即每学年重点针对一年级学生开设心理课。在层次上,应分为普及性心理知识教育、专题教育、学生自我教育三个层次;在形式上,可采取入学教育、讲座、选修三位一体的教学形式;在教材和内容上,要采用适合高职生特点的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最好能够针对高职生的心理特点,形成系统和板块,这样既有利于教学,也有利于讲座和自学;在师资要求上,最好是“双师型”教师,既是心理学理论教师,又是国家心理咨询师,最好能具备丰富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在教学方式上,要提高互动、案例、咨询等方面的比重,使学生在学习心理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如何应对各种情绪的影响,学会针对不同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进行自我调适的方法;在选修课考核上,试卷内容应以案例分析、自我调适方法、一般心理问题的处理、应激性事件的援助等为主。

多平台宣传,多途径影响,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多平台宣传就是充分利用校园内与学生相接触的舆论平台,将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咨询工作的内容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心理知识。一般高职院校可用于心理知识宣传的平台主要有院报、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班级黑板报等,其中,校园网、班级黑板报的针对性最强,内容最丰富,形式最多样,学生也最易阅览,更换也比较方便。多途径影响是基于心理健康的来源而设定的,主要有校园文化(包括校风、学风、班风、文明操守、价值取向、人生导向等)、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学生社团活动等,这些途径能使学生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情感,提高集体荣誉感和乐群性,培养自信心和进取心,使学生的情绪处于乐观、积极、舒畅的状态,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成长。在处理各类直接涉及学生利益的问题,如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特别是吃住行的服务质量、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务 (如评先评优、入党、竞选、奖助学金的评比、就业工作、各种具体服务等)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运用各种咨询平台疏导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心理咨询的实质就是通过解决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专题心理辅导的过程。求助学生主要是那些在人际、生活、情感和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而产生心理困扰的正常学生。学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平台主要有心理咨询室、网络咨询平台等。咨询方式主要有当面咨询、QQ咨询、电子邮件咨询、电话咨询等。当面咨询比较直观,易于理解,易于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和治疗方法,其缺点是许多学生不敢去心理咨询室,怕被误解、被别人议论。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青年学生普遍采用的一种便捷的通讯联络方式,这为网上在线心理咨询提供了方便。由于网络的虚拟隐蔽性,需要心理求助的学生可在相对宽松又无需担心戒备的交流环境中,毫无顾虑地将自己的心理压抑、困惑和烦恼倾诉出来,甚至许多隐私、敏感的问题也能直接向教师叙述。因此,设立在线咨询热线是一种与时俱进、便捷有效的好形式。

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关注心理工作的显性价值 心理危机是指人们在面临长期不利处境或极端事件时,原有的心理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尚未建立之时所产生的无助、恐惧、极度失望的心理状态。心理危机可由突发事件引起,也可以由长期的心理压力所致。如果危机不能及时有效地缓解或化解,就会引发心理疾患和过激行为,产生难以预测的破坏性后果。心理危机的产生是应激源和个体易感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对象的确定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根据心理普测结果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二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和心理咨询中发现的行为异常的学生;三是应激事件当事人。前两种学生受到长期静态压力,可主要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和辅导员进行跟踪观察,并通过心理辅导,促使他们恢复正常的心理健康状态。对应激事件当事人必须高度重视,这类危机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往往在短时间内爆发,且易造成情绪失控。学生遇到的应激事件主要有补考、作弊被抓、留级、受处分、突患严重疾病、环境严重适应不良、竞选失败、奖助学金竞争失败、入党未如愿、就业应聘受挫、失恋、遭遇暴力等与学生切身利益关系紧密而重要的事件,一旦有类似事件发生,同学、教师应及时予以援助,防止事件诱发心理危机。一旦心理危机发生,应当先控制局面,待当事人情绪恢复正常后再予以干预治疗。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为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提供保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必须紧密结合学生实际,主要是机构、队伍和制度。心理健康机构一般应设立院、系、班级三级机构。院级层次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负责全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心理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各项心理工作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心理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心理普测及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中心应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软硬件心理咨询设施,以“必需,够用”为标准;系一级设立心理健康辅导站,主要是负责本系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并配合学院心理中心完成相应工作;班级以心理委员为基层的心理教育工作者。在整个保障体系中,能否有效预防心理危机、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关键是班级心理教育工作能否到位。因此,配备的心理委员要符合热心帮助同学、热爱心理教育工作、观察力较敏锐、责任心较强等条件。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承担学院的心理课教学、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和辅导、心理培训及心理危机干预等专业职能,从高职院校的特点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至少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二是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系统培训;三是具有一定年限的咨询辅导经验;四是热爱心理教育工作、热爱学生、责任心强、职业道德意识较强。学校应经常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研讨、案例分析、心理督导、培训等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育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

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引路人和人生导师。辅导员对待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因此,辅导员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要接受心理教育工作的相关培训,要懂得学生心理,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学校心理中心要及时将学生的心理状况通报给相关辅导员。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辅导员积极支持、指导心理委员开展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

[1]王传旭,邱章乐.学校心理咨询[M].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2009.

[2]徐炳谦,张能云.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3).

[3]朱水龙.新时期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J].成人教育,2006,(6).

[4]朱水龙.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及培养路径[J].中国科技教育,2010,(3).

G712

A

1672-5727(2012)01-0024-03

朱水龙(1963—),男,安徽天长人,硕士,安徽淮北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

猜你喜欢

高职生心理咨询心理健康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