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经大事不失位 社会热点不失声:浅谈《江海晚报》时评版的选稿准则

2012-01-28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12期
关键词:夜话江海时评

□ 徐 干

(南通日报社,江苏 南通 226001)

如果把地方晚报比作一桌富有营养的精神大餐,那么,新闻评论版就应该是这桌大餐中一道最具风味的特色菜。与新闻报道相比,新闻评论更具有可读性、互动性,它是晚报的一大阅读亮点,是吸引读者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地市级晚报,《江海晚报》多年前就设有新闻评论版面,2010年年初改扩版后,在副刊版开设了“夜话”栏目,作为新闻评论专栏,至今形成了周二至周五每天固定一个整版的规模。我们知道,稿件选择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报纸版面的质量,而编辑的思路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选稿的标准。作为一名时评版的编辑,为能在第一时间给读者提供一份鲜活精美的文化大餐,笔者在选稿时力求遵循政经大事不失位、社会热点不失声这两个基本准则。

政经大事不失位

一则新闻评论的力量有多大?《光明日报》在1978年5月11日1版显著位置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疑做出了最好的回答。正是这篇社论,引发了全国自上而下的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启迪了一个新的伟大时代的到来。一份有着卓越品格的报纸也必定有着卓越品格的言论。地方晚报不仅仅是新闻纸、服务纸、娱乐纸,还应当是观点纸。对于读者来说,纷繁复杂的世界、光怪陆离的新闻现象,需要有清醒、准确、透彻的评论来帮助他们的认知。

《江海晚报》强调对舆论进行正确引导,要求紧紧抓住国家的政治前途、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等做文章,通过评论的作用给读者以正确的方向性指导。“夜话”时评栏目内容一方面选择新华社发的部分“新华时评”,用以引导本地舆论,另一方面是本报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或约请本地人士对本地新近发生的一些重大新闻事件进行评论。此外,对于党委政府的工作动态,影响较大但又不适合以社论或本报评论员文章形式发表评论的,也是“夜话”栏目因地制宜关注、耕作的对象。

与绝大多数地方晚报一样,对中央、省、市委全会、“两会”以及党委政府重要活动的举办、重要纲领性文件的颁布等等,江海晚报社都会组织人员撰写社论或相关评论性文章,并在时评版“夜话”栏目上推出系列评论。例如,在2012年3月份的“两会”期间,就刊出《对涉官提案的反映不那么快》、《不要让委员们名不副实》、《“官员财产公示”何时化茧为蝶》、《五千元的“大礼包”收得受不得》等评论文章;2012年7月份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召开后,《江海晚报·夜话》又连续刊发了《快步小跑不如一步到位》、《提高通胀率意味着什么》、《扩大内需须搬掉两座“山”》等多篇评论。这些评论呈现观察和思考的多层次、多角度,在宣传、解读、诠释的同时,亦注重表达公众的看法,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社会热点不失声

在厉害和诱惑面前,媒体应该有所担当,它的嘴巴应该有责任,有尊严,不能随便张口或闭口。不该说的说了是“失言”,而该说的不说则是“失声”。“失言”暴露了媒体的一种浮躁作风,“失声”则辜负了人们对媒体的期待,都是社会责任感不强的表现。作为地市级晚报,《江海晚报》时评版,不该说的,坚决不说,谨言慎行,此时沉默是金;该说的,一定要说,而且要及时说,说清楚,说充分,此时开口便是金口玉言。

社会热点是新闻报道关注的焦点,同样也应该是新闻评论关注的焦点,对一定区域内的主流媒体来说,发生在当地的社会热点,新闻报道自然不能缺位,成熟的新闻评论栏目当然也不能失声。晚报作为地方“意见领袖”的身份,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对社会热点的不断发言中得以确立和维系的。作为《江海晚报》时评版的编辑,笔者始终坚持每天上午集中读报和浏览各大网站,全面关注各大媒体当天的新闻报道,了解当天的热点话题,然后最终确定栏目选题,从编辑流程方面为新闻评论对社会热点不失声提供了保证。

是表扬也罢,批评也罢,提意见、建议也罢,只有学会理性地表达,才会让新闻评论具有舆论引导力,才能让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力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很多报纸的新闻评论版,因为对理性表达的追求,经过长时间之后,都容易或多或少地滋生文本格式化、论文化的通病。《新京报》编委、评论部主任王爱军就曾提到,那是花大力气办评论版的《新京报》亟待突破的瓶颈。为了避免《江海晚报》时评版也出现这样的问题,作为“夜话”栏目编辑,在撰写、选择和编辑评论文章过程中,笔者有意识的追求语言风格多样化,尽量避免空谈大道理。如近期刊发的《“闯红灯扣6分”何以看起来过狠》、《“国考苦饭碗”是个伪命题》、《“傍莫言”不可用力过猛》、《分配改革为何好事多磨》等评论文章涉及的问题生动活泼、观点表达酣畅淋漓、一针见血。

总之,新闻评论作为媒体的“旗帜和声音”,其重要地位和独特的功能,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在当前诸多媒体竞争的格局下,时评版是报纸竞争的利器之一。现在诸如报刊、电视、电台、通讯社以及新兴的网络媒体等各种传媒业态,都有自己的时评版,并都在纷纷加强新闻评论力量。但是,越是竞争激烈,越能体现一个媒体的深度和质量,所谓“淘尽黄沙始见金”。作为一个地方的主流媒体,《江海晚报》必然也要大力打造自己的新闻评论版。当然,选稿标准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时评版面的内容和质量。到底应该坚持怎样的选稿准则,才能不断提高地方晚报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力,还有待于同仁、同行们一起去探索、实践。

猜你喜欢

夜话江海时评
孙和平
Red tourism sees boom
时评的一般思路
在露水与江海面前,你会如何选择?
就事说理,激浊扬清——如何写好时评作文
孙和平(二首)
聚是一团火 散作满天星
——“随园夜话”班主任沙龙10周年学术论坛活动掠影
江海
6000m~3江海直达LNG运输船推进系统分析
党建时评